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丹东市出台《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丹东市气象灾害防御与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条例》
  • 发布日期:2024-6-21 10:08:43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红色条例》)《丹东市气象灾害防御与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气象条例》)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两部条例的立法概况。

两部条例的出台,为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提供了法治保障,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其中,《红色条例》填补了我市自2015年获有立法权以来,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立法空白;《气象条例》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首部将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两大内容融为一体而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红色条例》共计三十三条,从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和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条例明确了红色资源的定义和范围,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精神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还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旨在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红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在保护利用方面,条例建立了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明确了红色资源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实际管理人的保护责任,确保了红色资源的安全完整和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红色资源保护新格局。规定了红色资源的名录制度和调查认定程序,确保了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将红色资源纳入法规保护体系提供了立法支撑。条例鼓励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创作红色主题优秀文艺作品,深化红色文化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动红色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区域协同合作,提升红色资源影响力及城市知名度。同时,为了突出“抗美援朝出征地”这一地方特色,规定了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抗美援朝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红色主题纪念活动。这些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挖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发挥其教育功能,推动红色文化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征地,拥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同时期的丰富红色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保护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丹东旅游城市建设,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中国故事、辽宁故事、丹东故事,树立和展示丹东对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颁布实施确保了红色资源的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和有效利用,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红色条例》制定颁布的同时,《气象条例》也备受关注。辽宁是受暴雨、暴雪、干旱、冰雹、台风、雷电、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相对集中的省份,丹东又是我国北方降雨中心,具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突发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丹东气候资源相当丰富,是我国北方唯一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市”称号的城市。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气象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具有丹东地方特色的法规,依法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十分必要。

《气象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计三十四条,针对丹东气象灾害频发、气候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效防御和保护开发利用措施。条例确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统筹规划、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趋利避害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公众在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的权责;对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效能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将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所在周定为我市的气象宣传周,旨在提高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推动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此外,规定了对在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这两部条例是我市获有立法权以来,颁布实施的第十一部和第十二部地方性法规。它们的颁布实施将有力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推动我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丹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王颖 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