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文华大奖作品边演边“磨” 让观众看到更多本土精品剧
  • 发布日期:2024-3-21 11:13:49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让好戏更精,让更多精品惠及群众。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修改打磨辽宁文华大奖作品并每年演出10场以上的新要求,3月12日,抚顺话剧《千金寨》启动连续13场的演出。经精心打磨后的《千金寨》以扎实的文本、缜密的逻辑、精准的表演为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舞台呈现。

精心打磨后启动新一轮展演的话剧《千金寨》,生动诠释了抚顺热土上的中华儿女以拯救民族危难为己任,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煤矿资源的豪情、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精心打磨后启动新一轮展演的话剧《千金寨》,生动诠释了抚顺热土上的中华儿女以拯救民族危难为己任,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煤矿资源的豪情、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边演边改 让更多好剧精益求精

3月16日晚,抚顺市雷锋大剧院。鹅毛大雪铺满舞台,“救国军”的勇士们相继牺牲,身负重伤的王敬尧倚着大榆树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继业,你走了,你未完成的事儿爹替你干了!”血色的天空下,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赞歌久久回荡。观众们眼噙热泪,纷纷站立,以不绝的掌声向台上的演员致敬。

舞台一侧,看着在观众欢呼声中二次谢幕的演员们,话剧《千金寨》导演苗强难掩内心激动,“满场观众久久不愿离开,这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褒奖,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回到后台,苗强又找到几位演员和道具、灯光组的工作人员:“汉奸临死前需要加句词,‘我不配当中国人。’最后锄奸那场戏,枪声的音效改一改……”

边演边改,力求精益求精,每场戏都根据现场观众反馈进行细节上的斟酌、调整,是《千金寨》剧组的工作常态。“好戏是不断磨出来的。哪怕是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只要有修改的必要,我们就调。”苗强说。

这是载誉归来的《千金寨》在今年的首轮展演,也是其提升、完善后的最新亮相。该展演活动由抚顺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等主办,抚顺市满族艺术剧院演出,以团体包场、惠民专场等形式推出。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看大剧、看好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剧院方都下了很大功夫,在场次排期和资金上均给予充分支持。演出实行惠民票价最低38元,最高88元。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前期预热,开通抢票热线。目前已连演8场,场场爆满,甚至一票难求,成为震撼抚顺演出市场的现象级作品,在良好的口碑效应下,也吸引了省内外诸多兄弟院团前来观摩、取经。

上座率的理想表现以及观众、同行和专家的积极评价,是对《千金寨》的充分肯定,其在精品化之路上走出了更坚定的一步。重新修改和打磨后,该剧在艺术上更加完善,主线更清晰,人物更鲜明,舞美也有提升。“朋友们看完都赞不绝口,说得我心里也痒痒的,这次好不容易抢到了票。看后有热血澎湃的感觉,这个剧故事性强,地域特色鲜明,演出了咱们抚顺人的血性和家国情怀,文华大奖实至名归。”带着八旬老父亲来看剧的一位观众表示。“对专家的研讨意见落得很实,演出效果非常好,实现了艺术高度和市场高度的统一。确实是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共同成就了这台戏。”一位多次观看该剧的业内专家表示。

加大演出频次 让群众看到更多舞台佳作

如何使“辽字号”剧目精品化,特别是像《千金寨》《尉凤英》这些在题材上独具辽宁地方特色的剧目,如何实现本土化演员、常态化演出、精品化打磨、创新化发展,让普通群众看到更多的好戏,是辽宁艺术创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力打造艺术精品”的目标,我省艺术工作将推动创作为核心任务,以加大演出频次和力度为中心环节,精心进行顶层设计和创新实践。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今年提出最新要求,省艺术节上获文华大奖的作品,每年均需演出10场以上,在演出中打磨、精进,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并鼓励省内各地文艺院团组团观摩,积极协调剧院场地,推动异地交流演出。同时,对没有获得辽宁文华大奖的作品,也鼓励继续修改打磨,以引导各院团建立作品创作、演出、修改、提升的长效机制。

目前,去年获得第六届文华大奖的8部作品正在陆续启动巡演计划。其中,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杂技剧《先声》已于今年1月率先进京演出并获得高度赞誉,擦亮“沈阳杂技”文化名片。在打磨提升中,该剧也锚定了冲击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目标。鞍山市演艺集团原创海城喇叭戏《玉石沟》将于今年5月至6月开展全市巡演,计划演出30场。抚顺市将在本轮展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话剧《千金寨》的市场运作,到沈阳及其他省市演出。

对于此举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省文联原巡视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洪兆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得第六届辽宁文华大奖的剧目,其中多数获奖并不在于它十全十美,而在于它有成为精品的潜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剧目获奖不是创作的终止,而是创作的开始。《千金寨》的创作者,恰是把获奖作为动力,积极发掘剧中的精品潜质,使其更加完善。”

如今演出市场回暖,群众渴望看到富有时代精神、具有艺术品格,同时在价格上又亲民的精品。如何把本土原创剧目尤其是获得文华大奖的作品打造成艺术精品标杆、推向市场,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讲,新举措无疑具有指向意义。洪兆惠认为,“辽字号”剧目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体现着积极向上、奉献担当的时代精神,在这个基础上,精品化要做的,就是提升剧目的艺术品质。《千金寨》《尉凤英》等获奖剧目,题材是唯一的、独特的,那么在艺术上,它们又如何体现独特性呢?这正是相关人员要做的。“辽字号”剧目精品化,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下苦功去“磨戏”,通过演出来完善精进。

真正的好戏才能让观众情不自禁地为它“打call”,实现口口相传的传播效应。为进一步推出优秀作品,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对入选《2023—2025辽宁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选题目录》的24个重点创作选题,逐一确认并进行动态调整,建立跟踪指导机制,组织专家对剧本创作、首演、修改打磨等进行研讨,以更多的艺术精品展现人民生活变化与时代变迁,以在叙事题材、舞台样式、演员表演方面的全新探索,满足不断变化的观众审美需求。

记者: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