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12-26 10:23:12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
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每年丹东市道路改建工程不仅是民生实事中的一项内容,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原来这块就是荒地,现在打通了,能直接到江边,车道设计得很宽,车上路很舒服。”12月6日8点,在丹三路,说起今年刚完工的黄海北厂六个地块路网建设项目,家住四道沟附近的市民陈先生感慨地说。
黄海北厂六个地块路网建设项目位于四道沟原黄海北厂厂址处,北接黄海大街,南至鸭绿江大街,西至二潮沟,东接原化纤厂,整个路网主要由“四横三纵”7条道路组成,“四横”分别为横一路、横二路、福春路、横三路;“三纵”分别为丹三路、纵五路、纵六路。截至今年7月10日,项目涉及的各路段已正式通车。
正如陈先生所说,未施工前,整个路块内无市政道路,分区域的道路、桥梁、建筑楼体、电气照明、绿化景观带等基础设施欠缺。为满足周边居民与日俱增的居住与出行需求,结合城市发展需要,该项目于2022年开工,施工内容包括雨水管线、污水管线以及照明工程、绿化工程、景观工程等,项目累计新建道路面积约8万平方米,步道面积约3万平方米。
“路打通是好事,过去我下班回家需要开车绕行到佳兆业那儿再拐出来,现在开车从这里直接就出去了,太方便了。”市民林女士说。建成后的各条道路,丹三路行车道为30米宽,两侧人行步道各5米宽;福春路行车道为21米宽,两侧人行步道各4.5米宽;横一路、横二路、横三路、纵五路和纵六路的路宽均为20米。尤其是建成后的丹三路,不仅成为连接黄海大街与鸭绿江大街的交通要道,也缓解了周边的交通压力,使市民出行更通畅、更安全。
记者从市住建局城建科了解到,今年我市先后完成包括江城大街、体育馆路、振八街等在内的30多条道路的改造。“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成为贯穿各个项目的宗旨所在。
12月6日9点,在锦山大街五纬路交汇处,刚从市场购物回来的市民高女士,推着小推车穿过斑马线,来到相接的人行步道前,通过一段小斜坡将车轻松推上人行步道。她说:“别看这个小斜坡不起眼,以前我推车走到这儿,得费劲把车提到人行步道上,一些推轮椅、婴儿车的,抬车费劲,干脆就走车道,挺危险的,这小斜坡设计就很人性化,来回走着很方便。”高女士所说的小斜坡,正是市住建局今年7月在该路段人行步道上新改造的无障碍通道。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市民出行,今年市住建局从基础设施微改造入手,对部分道口进行微改造。此前,市住建局结合市民反映情况,先后对锦山大街、青年大街、珍珠街、春三路等多个路口人行步道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排查,对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的路口分批有序实施改造,将原有15厘米至20厘米高的路边石进行下调,延伸设置缓坡,结合实际情况使坡口高度尽量接近车行道,方便市民通行。目前,锦山大街、青年大街、珍珠街、滨江东路,山上街、临江后街、江山街、江城大街、十纬路及金海路、曙光路、表厂路、宾馆路等18条道路的522处路口点位,已完成无障碍通道改造。
此外,今年我市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积极推进城市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目前,元宝山净水厂已完成全部工程,珍珠山净水厂改造工程(一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并对北部山区七道沟、八道沟以及山上街、兴一路、花园河两侧等地段进行清污分流改造,降低管网和城区排水防涝压力。
记者: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