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11-21 11:03:2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
“以前不出海时我在家种点粮食,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受访的东港市大东街道海关社区居民李文新原本是一名普通渔民,今年年初参加了街道组织的一场招聘会,成功应聘为一家企业的计件工人。“我现在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公司离家近生活、工作都很方便。”李文新说。
作为2022年度“辽宁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海关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打造社区招聘新阵地,除通过社区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外,还成立就业服务志愿队,为求职者答疑解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以来,我们依托网格化管理,全面摸清辖区内企业的用工状况,了解居民的求职需求,做到用工有需求、求职有意愿、社区有回应。”大东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近期,一堂美容技巧培训课在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开讲,社区邀请巾帼志愿者为辖区居民开展技能培训。“我们还联系了辖区内的几家美容店,帮助大家找创业就业门路。”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为社区居民培训就业技能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群体,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培训,帮助大家就业创业。
凤城市凤山街道南山委就业服务网格员程喜将辖区居民曾先生介绍到工地做小工,每月能挣5000元钱,曾先生高兴得合不拢嘴。网格员林玉娟得知辖区内的阮女士家庭困难,且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主动介绍她当清洁工,缓解了她的家庭压力。铁路街道南委网格员马强先后介绍3位社区居民到凤城市朋泰高压电器配套有限公司、曙光半轴有限公司上班,帮助他们成功就业。社区网格员们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帮助失业居民找到工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今年年初我参加了街道举办的网络创业培训班,全面学习掌握网络创业形势。”东港市大东街道居民李青云说,现在草莓刚一上市,她就开启了直播创业之路。
为扩大就业覆盖面,提高就业质量,丹东市在全省率先创建覆盖“一县一区”的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将网格化就业服务与智能化网络平台有机结合,使就业工作服务更加便捷,服务方式更加灵活。
2021年11月至今,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县(凤城市)和试点区(元宝区),已建成覆盖城乡社区(村屯)的“4+X”网格化联动体系,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与岗位“对对碰”。
“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岗位预定、政策宣传等服务体系,充分了解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状况和服务需求,做好就业信息供给和就业推荐等精准化服务,帮助求职者、创业者实现就业创业目标。”元宝区广济街道解放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他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试点县凤城市通过充分就业社区智慧网络,建立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及有求职意愿人员、有培训意愿人员、有创业意愿人员等各类台账10余个,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精准匹配,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
充分就业社区从建立健全基层就业服务网络入手,整合人社系统原有基层就业服务资源,创新搭建覆盖城乡的“4+1”网格化联动体系,建立市级指挥舱、县(市)区级指挥部、乡镇(街道)、村屯(社区)4级纵向联动机制,并将村屯(社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横向就业网格,确保社区内每栋楼、每个单元均有1名就业服务网格员,确保社区群众快速办结就业事项。村屯(社区)网格员每月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调查、对接活动等方式采集数据、宣传政策,实时上传掌握社区人员就业失业情况,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同时,就业服务网格员将国家和省、市下达的最新就业工作任务制作成“就业任务包”,通过智能平台精准下达到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及网格员手中。
截至目前,丹东市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82个,配备网格员1726人,保证充分就业社区内的每栋楼、每个单元均有1名就业服务网格员。试点县和试点区通过社区网格员、下派社区志愿者在小区内宣讲助企纾困政策,共发放政策宣传手册1万余份,累计入户调查15万户,采集信息25.8万人,建成各类劳动力资源实名制台账13个,开展招聘活动141场,为1357家企业提供用工岗位1.7万个。
记者: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