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勾画“耕海牧渔”新蓝图
  • 发布日期:2023-8-10 10:15:16
  • 消息来源:丹东发布
    当前,正是海蜇丰收的季节。在东港市椅圈镇养殖大户景仕辉的养殖圈里,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着捕捞海蜇,称重、分拣、装车。这是景仕辉今年收获的第二茬海蜇,产量约2万公斤,个头大、品质好,养殖户和采购商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图片

    “最早的时候就是单纯养虾养蛤,极易遭受病害,风险很大。现在是海蜇、东方虾、缢蛏之类立体混养,降低了风险,效益也相当不错。”谈起海水池塘养殖,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养殖工人单炳连说。
    东港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捕捞、养殖、加工产业门类齐全,是辽宁省渔业重点县。
图片
    近年来,东港渔业不断发展壮大,告别天然捕捞,逐步发展成为以海水养殖为主,集水产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渔业、水产加工、水产冷链物流和流通、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东港市的海水池塘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2000年,东港市成功推出“上层养殖海蜇、中层养殖对虾和鱼类、下层养殖缢蛏”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打开了海水养殖新局面。目前,东港市海水池塘养殖面积达10.2万亩,总产量5.6万吨。

图片

    除海水池塘养殖外,东港市渔业养殖方式还有海洋池塘养殖、滩涂浅海贝类底播养殖和淡水养殖。浅海贝类底播现有养殖面积106万亩,年产量31万吨,主要养殖菲律宾蛤仔(杂色蛤),年产量26.9万吨。目前,东港杂色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是全国最大的杂色蛤生产基地。
    以前,东港一些水产企业都是在南方购买蛤仔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且价格差异较大。经过几年技术攻关,2022年,东港成功孵化出本地菲律宾蛤仔苗,成活率达到50%。

图片

    “去年我们繁育出150亿粒菲律宾蛤仔苗,今年企业继续扩大生产,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养殖需求。争取在3年之内,满足东港杂色蛤养殖需求量的30%,陆续解决苗种本地化的问题。”诚鸿水产技术员董生介绍。
    与此同时,东港市“耕海牧渔”,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以沿海乡镇、农场为核心的贝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贝类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贝类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探索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牧场环境,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区。自2010年开始,经过5期建设,东港市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310万元,投放M型预制构件礁8066座,建成人工鱼礁区面积667公顷,生态恢复效果明显,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

图片

    积极构建县域海洋经济新体系。推进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创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以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以互市贸易、外包服务为重点,创新发展契合海洋贸易的新型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县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东港海洋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化。

孔丽娜 记者/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