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8-7 9:54:38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8月2日,在科尔沁沙地南部的彰武县大冷镇木头营子村水田湿地,农户们正在对水稻进行补苗作业。巡管员、木头营子村村民张亮时而弯腰补苗,时而起身巡视,淌着汗的脸上挂着笑容:“水田湿地建成后,生态好了,腰包鼓了,干起活来心情也舒畅了。”
木头营子距柳河不到2里地,由于没有能力修渠架桥,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柳河打村头流过,一滴水也流不进自家田埂。每逢冬春两季,大风把河道里的沙子刮到岸上,使两岸耕地沙化严重,成了不打粮的“破烂地”,用张亮的话说:“住在河边不仅没沾上水的光,还尽吃哑巴亏了。”

2019年,阜新市与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合作,启动总投资30亿元的彰武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水田湿地项目引入柳河中游闹德海水库的水源,将6万亩旱田分5期改造为水田湿地,实现夏秋季水面覆盖、春冬季留茬固沙,有效改善耕地沙化问题。经过两期建设,在科尔沁沙地南部已形成1.7万余亩水田湿地,木头营子也由“沙窝子”变成“风吹稻花香两岸”的鱼米之乡。
自家耕地流转后,张亮从土地上抽出身来,摇身一变成了“工薪族”。他说:“土地流转有收入,在水田湿地打工有工资,守家在地挣‘双薪’,比过去埋头种玉米收入高出一大截。”
在大冷镇上三家子村,一望无际的水田波光粼粼,美如画卷。4台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施肥,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在田里务工的上三家子村村民王炳军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看在眼里:“水田湿地压住了风沙,一到夏天,各种水鸟都来了,可美啦!”
绿油油的稻田为满堂红镇蘑菇沟村带来全新商机。村里建起了民宿,规划建设稻田画景区、水上乐园、风情民俗馆等,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特色产业,习惯了春种秋收的村民开始端上“生态碗”,吃上“文旅饭”。
记者:田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