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省丹东市:兜牢民生最底线 稳住就业基本盘
  • 发布日期:2023-1-6 10:27:0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有了工作,只要肯干,日子就有奔头……”在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重新上岗的李杨在流水线前露出了笑脸,笑脸背后是“有活干,有钱赚”的踏实。作为丹东市城镇新增就业的1.7万分之一,他们汇就了2022年丹东市城镇新增就业总体形势稳定的总基数。

近日,丹东市2022年就业“成绩单”出炉:截至去年11月底,丹东市城镇新增就业17128人,完成全年省考核指标的100.7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286人,同比下降14.92%,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以内,丹东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就业政策的持续加力。疫情下,丹东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降、缓、扩、返、补”等惠企政策,出台了助企纾困和民生保障24条举措,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减轻全市2.31万家(次)企业失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6230万元。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举措,延长原定5个特困行业缓缴期限至2022年底,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到17个行业困难企业,并将全市所有中小微企业全部纳入缓缴范围,累计缓解全市857家(次)企业资金压力4108万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将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从30%提高到50%,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高到90%,累计为全市3096户企业返还补贴3505万元,全部实行“免申即享”,稳定岗位8.4万个,为企业和员工们“好好干”送上定心丸。

“从今以后,我也是自食其力的人了!”最近,家住凤城的代女士特别高兴。身为伤残人士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就业信息平台发布求职信息,平台为其匹配到一份在家门口的工作……去年,我市聚焦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就业帮扶,不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建设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二期项目,建成“短零工”市场等服务功能,通过系统大数据匹配,对匹配度达到80%以上的,系统分别向供求双方推送信息,实现精准画像,智能匹配、双向推送,使得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找工作。截至去年11月底,丹东市已完成“短零工市场”、“职业培训系统”、“档案电子化”三个系统基础项目开发。

同时,丹东市出台零就业家庭认定、公益性岗位、就业见习、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等政策的规范性意见,通过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新安置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3688人,累计为8199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476.77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新安置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948人,累计为2977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262.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282.03万元。

为了能让农民工在家门口端上“稳稳的饭碗”,我市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组织各类线上线下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6场,进场招聘企业91家,提供适合农民工留丹就业岗位910个。开展农民工线上培训,利用63个乡镇的远程培训网络组织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3290人次。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险保函制度。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管理,为全市18家企业免于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382万元,为138家企业返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7369万元。

从实习到就业,再到留住人才,近年来,我市新举不断,实招频出,在高校毕业生留才引才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22项59条,着重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技能人才评选推荐。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3人,同比增长30%。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704人,同比增长17.57%,使得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通过省人社厅就业网、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公开发布,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双百日攻坚”和“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两大行动,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39场,进场招聘企业391家(次),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850个。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和职业院校签订“订单、定向、冠名”培训协议,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三所技工院校(国冠、鸭纸、技师学院)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91人。

持续开展“春暖辽沈 援企护航”、“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百校千企”等省、市系列招聘活动,依托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84场,提供就业岗位4.8万人。创新搭建“丹东就业”抖音直播带岗平台,定期发布用工短视频,提供就业岗位1.45万个,累计观看16.7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