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将建6个长城核心展示园和3座长城博物馆
  • 发布日期:2022-1-20 10:45:06
  • 消息来源:学习强国

在国人心目中,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巍峨的建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力量的伟大象征。保护长城资源、挖掘长城文化内涵、讲好长城故事需要持续深入地不断努力进行。日前我省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提出将建设6个长城核心展示园和3座长城博物馆等。本期围绕长城沿线主题展馆应该怎样建设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辽宁长城特色历史文化等问题,邀请省内外专家,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献计献策。

深入挖掘辽宁长城文化内涵是基础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工程量最大、修筑时间最长、跨越地域最广、体系最为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军事防御工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我国首批世界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而长城辽宁段现存战国(燕)、秦、汉、辽、明五个时代的遗存,资源点段认定数量居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中第五位,规模庞大,类型丰富。

“辽宁有丰富的长城资源,要将这些内容做出特色,首先需要深入挖掘辽宁本地长城文化内涵。” 日前在丹东市举办的“文明的脊梁——首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董耀会向记者表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做好长城修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修筑意义等方面的阐释,这个研究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也要做得深入,要能给博物馆展示等各项建设工作提供学术的支持。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文化的认识和对历史信息的挖掘也远远不够。

“以往的长城旅游景区,主要都是观光型的景区,就是人们爬一圈长城照几张照片下来……”董耀会认为,要让观光旅游有文化体验,一定要承载传播文化的功能,这样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充分考虑长城的地域广泛性、文化多样性和资源差异性,以及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特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形成不同的区域特色和文化品牌。长城文化和长城旅游的概念虽然属于不同的层面,其价值体现和发展目标也不尽相同,但在文旅融合的时代,长城文旅融合做好了,一定会焕发出长城文化遗产的新活力。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理事、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组成员田立坤表示,对长城遗址和历史要深入地研究,把考古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做好基础工作,把长城历史文化研究清楚,才能够向百姓普及长城知识。

号称“京东首关”的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就是经过考古发掘后取得全新认知,最后根据遗址修复,再现了九门口长城的原貌。当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冯永谦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任九门口长城考古队领队,经他回忆,从1986年到1989年,考古人员连续4年展开考古发掘,发掘出的地上地下遗址和详细数据,给水上长城的修复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资料。过去人们都说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就把“辽东镇长城”给丢掉了,失去了明代完整的九边重镇设置。为了明晰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问题,从1990年到1994年,冯永谦主持虎山长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终于将长城墙体、墙台址、营房址和烽火台等都挖掘出来,确凿证明虎山长城才是明长城东端起点。这些基础性的考古工作将为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奠定深厚根基。

6个核心展示园和3座博物馆需体现辽宁地域特色

长城辽宁段整体呈M状蜿蜒分布,集中体现了古代陆海一体化防御体系的建设成就,但是目前我省长城文化展示与阐释有限,只在各地博物馆中有部分展柜展板,还没有单独的长城展陈场馆。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我省长城主题的6个核心展示园将于近期率先完成,包括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长城、葫芦岛绥中县九门口长城、朝阳建平县烧锅营子燕秦长城、锦州凌海市龟山长城以及城址景区类的葫芦岛兴城市兴城古城和锦州北镇市广宁城。并优先开展丹东市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宽甸六堡”展览馆和葫芦岛市绥中长城博物馆3座新建博物馆项目,就长城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几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要定位清晰,各有侧重,体现特色。” 田立坤认为,长城辽宁段的展示,首先需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性长城博物馆,进行整体全面阐释介绍,不仅仅是明长城的介绍,还要涵盖辽宁段战国(燕)、秦、汉、辽、明五个时代的长城。除了长城辽宁段综合馆,其他的博物馆可定位为专题馆,如绥中长城博物馆和“宽甸六堡”展览馆就可以定位为专题馆,展示当地围绕长城发生的重大事件、历史背景等,可用文物来展示,也可采取场景复原、沙盘等方式辅助展陈,还可以用数字化复现等多种手段,展示各区段长城的修筑历史、构筑特点、基本走向、文化传说等。

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组成员、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由智超告诉记者,建设展示园和长城博物馆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主要涉及两方面筹划,一是资金投入,二是内容展示。博物馆建设需要资金、人力、技术和设备的支撑,具体包括选址、展馆建设以及征集文物、整体策划等。根据长城遗址设施的特殊性,博物馆的展陈形式可以大量采用露天陈列或半露天陈列,包括采用栈道式户外参观长城的方法。要在建设大型展馆之外,连接各种有独立特色的野外景点建设,相互配合,充分运用博物馆手段展示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

“辽宁段长城依据不同地势,采用了砖墙、土墙、石墙等多种材质建造,因此辽宁长城博物馆建设也要体现出辽宁区域特色。”由智超说,可以建设地域性特征更强的专题展示馆和小型展示点。如铁岭开原马市长城就很有特点,这段长城遗址与明代辽东设立的马市连在一起,当时贸易往来活跃,反映出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由智超说,直接与长城相关的文物较少,但是范围可以延伸,要把当地历史传说、文学创作等引入进去,从而得到充分扩展。

引导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长城文化建设

辽宁长城博物馆还有很多拓展空间,比如组织开展大型长城宣传保护活动,举办各类长城专题展览,举办长城公开课、长城主题夏令营,建立长城研学游基地等。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引导公众感知长城文化和辽宁文化,还可以通过招募文物保护志愿者与讲解员、聘用长城保护员,凝聚社会力量,引导公众参与长城保护。

在创新展示长城文化方面,我国各地有哪些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都有长城博物馆,目前正在思考如何提档升级的问题。去年国庆节期间,八达岭长城景区推出了“首席数字导览官”和“少年使者”研学体验活动,加入全新时尚元素的游览体验,很受青少年喜爱。

“首席数字导览官”又名“实景数字博物馆”,是一种全域性的数字博览系统,游客佩戴导览设备,每走到一个打卡点,导览系统就会自动弹出讲解知识点界面,讲解切合长城的实地实景文化,增强游客对长城文化的深度体验。

“少年使者”则是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通过探索手册、任务地图、探索任务等,让青少年以探索发现的形式到预定地点打卡,完成“规定动作”,并由多年行走长城的保护员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不一样的长城,学习修复长城知识、宣讲保护长城理念后,孩子们可以得到身份勋章和官方证书,激发起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增强对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意识。

“要建好玩的博物馆,不仅仅让人看,还要让人愿意来玩。”董耀会告诉记者,现在数字技术已经很先进,可以做很多内容,还有研学游等深度体验项目,让孩子拥有记忆一辈子的长城体验。

如何着眼年轻群体的体验习惯,拉近长城与年轻人的距离,让他们汲取来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养分,让长城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中活起来、火起来,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