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老栗树”变身“摇钱树”
  • 发布日期:2021-6-28 14:04:58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时下正是栗花飘香的时节。6月26日,记者来到振兴区汤池镇萌芽村,漫山的板栗花随风摇摆,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别看板栗花的颜色、颜值都不亮丽,可它是我们的摇钱树,靠它,我们实现了致富。”一位正在给板栗树疏花的村民说。

萌芽村的板栗种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适宜的气候,丰饶的土壤,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及深厚的土层,成就了萌芽村板栗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村头的山上,一些树龄三百余年的板栗树依然枝叶繁茂,它们是萌芽村生存和发展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好山好水是萌芽村先天的生态禀赋,好项目好政策是萌芽村立足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契机。如今,萌芽村已经建立起“合作社+产业+农户”种植模式,深耕板栗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板栗生产专业村,山村群众的致富梦今朝得圆。

板栗树变“摇钱树”,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以前我们村种植的板栗都是老品种,村民们都是粗放种养,产量低,质量差,再加上没有销路,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萌芽村党总支书记孙明山说,板栗是萌芽村的支柱产业,必须发展好。基于这个认识,萌芽村开始了以科技为引领,把板栗产业作为发家致富的翻身仗来打。

萌芽村村域面积11000亩,板栗种植面积达8000亩,占总面积的80%,全村470户村民家家都有板栗树。怎么才能补足板栗产业发展的短板,让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舍弃种植多年的板栗树,改换优良品种,需要有壮士断腕的胆魄!2005年,村里决定对老栗树进行品种改良,提升板栗产量及品质。然而,品种改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把板栗树视为命根子的村民顾虑重重:“改良后质量咋样?减产咋办?”“家底薄,折腾不起,还是走老路,心里踏实。”在村“两委”组织召开的协商会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当众给村“两委”泼了冷水。

为打消村民顾虑,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陶玉芝与村“两委”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带领种植户外出学习参观。部分心思活络的种植户开始思变,板栗种植大户梁贵军率先行动,改良板栗品种,为种植户打样。在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种植户们纷纷将自家栗园“更新换代”。几年后,因改良品种,还是那座萌芽山,板栗产量是以前的4倍,村民们喜笑颜开。

产量提高了,品质提升了,卖个好价钱才能让村民增收致富。对此,萌芽村“两委”又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成立合作社,对村民种植的板栗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联合起来形成了规模化效益,抱团闯市场,萌芽村的板栗产业开始驶上“快车道”。现在,村里又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保鲜库及500平方米的板栗浸泡池,不仅让板栗“身价”翻倍,也让板栗种植户的收入稳定提升。

如今,每到板栗收获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漫山的“刺毛球”炸开,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带上竹筐和竹竿上山采收板栗。商户们将一筐筐板栗称重、装箱,场景很是壮观。“这几年,村民的腰包鼓了,每年板栗种植户收入少则万八千,多则数十万,有的村民不仅盖上了小洋楼,还买上了私家车。”孙明山说,萌芽村凭借着发展板栗产业,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

富裕起来的村民,对业余文化生活也有了高追求。“现在村里的年轻人白天都忙着上班,剩下我们这些老人就聚在这里跳跳舞、下下棋,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村民张玉琴高兴地说,村庄文化休闲广场建起来了,党群活动中心还有一个图书角,乒乓球桌、篮球架、跑步机……每天都有村民在这些场地健身活动,笑意绽放在脸上。李莉 记者 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