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4-20 10:10:30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近年来,随着交通、市政、教育、社区、医疗卫生、商业等建设日趋完善,新区常住人口由2012年底的不足1万,增至如今的10余万,各类商业网点店铺约700户。
4月15日9时许,文庆路一家超市的货架前,一位身着黑色圆领长袖T恤、斜挎钱包的妇女,正帮着服务员摆货,她就是店主人杨丽芳。“凌晨3点钟我们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7点钟到6家单位食堂送货,8点钟回到店里,我丈夫还要到东港进点海鲜……”杨丽芳说。
一楼厅的水果、蔬菜、熟食、饮品、面点等一应俱全,二楼为品类多样的义乌小商品,铺满了各个角落。
40岁刚出头的杨丽芳,早年和丈夫在浪头镇卖水果,后来经营一食杂店,一干就是15年。2016年,儿子到丹东二中读书,他们发现附近居民购买东西有些不方便,于是有了在新区开超市的想法。开始他们在温州城小区附近开超市,2019年又将超市搬移到学子园小区楼下。
杨丽芳说,前些年,超市门口来往的居民不多,现在,路两侧的车位都不够用了。除了实体店,去年,他们又尝试在线上微信团购销售,并与周边的多家幼儿园、企业合作,还在左岸小区附近又开了一家670平方米的超市。“现在两个超市雇用员工12人。”杨丽芳说。
离开这家超市,记者又来到不远处的一家综合大市场。厅内热闹繁忙,瓜果蔬菜、肉食海鲜应有尽有。“出门顺路就能买菜,有了这个大市场,我们周边的老百姓都觉得便利。”附近居民杨女士说。
家住安民镇文斌村的田景辉在此经营一处海鲜摊位。田景辉说,过去,他和妻子从东港批发海鲜,用小货车拉到本溪各市场卖,一天一趟,常常凌晨1点前出发,天亮前到本溪,晚上才赶回丹东,风吹日晒,不仅辛苦,还有风险。2017年,田景辉在大市场内租了一处摊位,收入用他的话说“够得上”。最近,新区对周边的马路市场进行了清理,他的摊位一天销售额达到了五六千元。
32岁的王国庆是大市场的老板。他告诉记者,大市场有60多个摊位,经营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分为水产、生鲜、干杂等多个专区。王国庆以前是做宾馆酒店服务业的,2016年前后,他为妻子选择环境较为幽静的新区某小区坐月子,期间发现新区的发展越来越快,嗅到一丝商机的他,便投资50多万元,租下这块商铺做综合大市场,这也是当时新区的第一家综合大市场。如今,尝到发展甜头的他,又在新加坡城小区附近开了一家综合大市场,面积达6700多平方米。王国庆说,如今周边的小饭店也多了,商业氛围越来越浓。
“新区成就了我,我与新区一起成长。”王国庆的言语中透着几分自豪和自信。 记者 刁庆峰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