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3-3 10:14:57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人勤春来早”。2月23日,天刚亮,东港市北井子镇范家山村村民王太成创办的“女作家生态园”里已经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挖掘机将鸭棚后面腐熟的鸭粪一次次抓起倒入农用车后斗里,运送至田地,轰鸣声唤醒了鸭棚里600只睡梦中的鸭子,它们欢叫着奏响了“春之交响”。
每年春耕备耕时,王太成第一步都是播撒农家粪增肥地力。王太成说春耕就要抓“早”字。“趁着今天天气好,趁早拉粪下地,每亩地下两车粪,大约四千多斤,一共80多亩地。”王太成说。
70岁的王太成当过兵、种过地、干过海水养殖。2010年,喜欢读书看报的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位日本女作家对中国农业的评价,表示希望再来中国时可以吃到生态绿色大米。倔强的王太成暗下决心:必须种出让世界叫好的大米。于是,他放弃原来单纯追求产量的种植模式,开始探索绿色生态种植之路。并给自己的生态园取名为“女作家”,“稻鸭混养”是他向生态种植迈出的一大步。
“我从2011年开始就不使用化肥了,全部用自己养殖的猪粪。后来又根据鸭子喜欢水的习性,把它们放到水田地里,杂草它可以吃掉,稻苗上的虫子它也可以吃掉,所以农药也基本上不用了。稻苗长到一尺多高时还会下豆饼坯子提高米质,增加营养。”王太成介绍。
十年间,稻田从十几亩发展到80多亩,虽然种植面积增幅不大,但种植经验却不断丰富,经过反复摸索,口感好又健康的大米终于种出来了,虽然亩产只有300多公斤,但王太成却很自豪。“咱这个大米经省农科院生态所检测化验是绿色大米,大米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都很高。”
王太成种出的大米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价格却不高。不懂营销和品牌包装,甚至不会上网的王太成,尚未找到好的销路,无法将好大米卖出好价钱,这成了制约绿色生态发展的瓶颈。虽然没有尝到甜头,但王太成选择坚定走下去。“如果未来大米卖得好,种植面积还要扩大,我会继续使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因为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太成坚信。
如今,王太成已不再单打独斗。吃过王太成家大米的村民都称赞“好吃”,并纷纷效仿他往地里下农家粪。王太成也因此成了有经验的“老师”,帮助村民实施绿色种植。在他的影响下,这股“生态绿色种植”风在范家山村越刮越盛。
王春莹 记者 张瑞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