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香港文汇报》整版聚焦丹东“最美边境公路”
  • 发布日期:2025-11-17 11:07:40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11月15日,《香港文汇报》在A18爱漫游整版刊文,对行走丹东最美边境公路,山水秘境交织多彩民族风进行了报道。原文如下:


G331「風景線」上 看邊城活力與希望

    今年10月中旬,記者一行從丹東天橋溝景區出發,沿331國道深入蜿蜒的邊境沿線。一路上,一幅幅極具風情的邊境畫卷徐徐展開——鴨綠江斷橋、虎山長城、河口斷橋、朝鮮族民俗村、天橋溝、青山溝……車輪滾滾,人流不息,隨着採訪的深入,記者深深感到,這條路不僅是一個城市標誌,更是一段見證興邊富民實踐的發現之路。在與建設者代表、丹東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鄒曉偉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331丹東起點「0公里」里程碑自去年10月揭幕以來,持續帶旺沿線人氣和經濟活力。


    沿途的重要一站,是與朝鮮青城郡隔江相望的邊境村鎮河口村,村書記郎顯坤在寬敞明亮的村服務中心講起了這個不足千戶小村莊的成長史。得益於優渥的自然條件,河口村素有「寬甸小江南」美譽。20多年來,村民們並未止步於「靠地吃飯」,而是獨具慧眼地駛入了鄉村旅遊快車道。「來河口賞桃花、坐遊船眺望朝鮮」的遊客漸多,催生了由村民自家經營的農家樂,如今民宿數量已從最初的十幾家發展到110多家,年接待能力約30萬人次。


    在青山溝鎮,沿線民宿在這個「十一」假期一房難求。「日接待遊客峰值達5,000餘人,精品民宿價格更是翻番。」青山溝鎮鎮長楊新林對於剛從今夏洪水考驗中「滿血復活」的文旅事業滿懷信心。眼下,青山溝鎮正進行一項全新嘗試——將藝術館與民宿業態相融合,聚焦繪畫藝術,通過開展研學、組織藝術家采風等多種形式,特別是打通與專業美術院校的合作渠道。這一「藝術+文旅」的創新舉措,不僅旨在拉動經濟增長,更期望以此涵養鄉村文化底蘊,扮靚鄉村風貌。

    四季皆宜賞山川之美


●丹東天橋溝景區遊覽景色。


    G331公路串聯起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最具特色的沿江景區,一路向北,遠望群山層林盡染,猶如打翻的調色盤。以「中國楓葉最紅最艷的地方」聞名的天橋溝景區,形成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登上曉月峰觀景台,蜜糖色、烈焰紅、蒼翠綠三色交織,漫山楓葉彷彿點燃了整個山谷。景區內玻璃天橋、楓葉谷等景點各具特色。


    記者在此偶遇一支專程從香港前來采風的攝影愛好者團隊,他們在等待日出時讚嘆:「北國秋色在香港難得一見,這裏給了我們太多驚喜。」雲海間層巒疊嶂,各式楓葉盡收眼底,這裏已成為G331自駕線路的熱門賞楓勝地。


    G331國道旁的渾江大轉彎觀景台同樣吸引無數遊客,站在觀景台上遠眺,山川連綿如黛,渾江轉彎處水流如緞,山巒與田地交織,構成一幅流動的千里江山圖。作為「遼東第一灣」,這裏四季皆宜觀賞邊境山川之美。


    看金秋紅葉還可以來到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乘舟溯流,兩岸青山間峻峰含黛,奇石嶙峋,飛瀑如練,濺泉似珠,平湖如鏡,深澗藏幽……各色自然景觀兼備,美不勝收。目前這裏已開發出飛瀑澗、虎塘溝、青山湖、滿家寨四大景區。126處景點、36條飛瀑,為這片湖光山色平添了詩的韻律、畫的色彩與歌的悠長。

    朝鮮族滿族交融共生


●G331公路直通與朝鮮青城郡隔江相望的邊境村鎮河口村,這裏因艷紅桃種植歷史悠久並首創「桃花節」,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素材來源地。


●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內的朝鮮族女性載歌載舞展示製作傳統打糕場景。


    沿G331自駕,濃郁的朝鮮族、滿族風情構成獨特的文化體驗。午後,寬甸滿族自治縣下露河朝鮮族鄉的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村口熱鬧非凡,身着民族服飾的村民載歌載舞迎接賓客。這是我國朝鮮族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落之一,最早的朝鮮族住民可追溯至150多年前。據介紹,歷史上曾有兩次朝鮮人移民潮:1869年前後朝鮮半島大災荒,以及1910年朝鮮半島淪陷,大批朝鮮人跨過鴨綠江來到中國東北。


    如今的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就是最早朝鮮人來到丹東定居的地點之一,村內其中一間泥土草房已有百餘年歷史。坐落在群山環繞間的民俗村,風光秀麗,山環水繞,生活在此的朝鮮族村民至今依然保持着能歌善舞、好客樂施、尊老重教、講究整潔的優良傳統和風俗習慣。原汁原味的朝鮮族文化、地道的朝鮮族美食、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人彷彿置身於朝鮮族的文化長廊。華燈初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朝鮮族美食端上餐桌,打糕軟糯、冷麵爽滑、高麗火盆(一種朝鮮族美食)香氣誘人,引得遊客交口稱讚。


    夜幕降臨,距離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約38公里的青山溝鎮中華滿族風情園燈光璀璨。舞台上,滿鄉大戲《八旗山水謠》正精彩上演。這部融合滿族歷史、文化、軍事與民俗的劇目,以緊湊的節奏、跌宕的劇情,展現了一幅溯源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的活動版畫卷,令人心潮澎湃。「中華滿族風情園」坐落於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滿家寨」東端,素有「中華滿族第一園」美譽,滿居、館堂、樓榭無不展示着古遠的民俗風韻和悠久的文化異彩。

    遺址遺蹟訴說邊城史詩


●虎山長城的秋色壯美。 丹東市供圖


●這座始建於1909年的鐵橋,在1950年被美軍炸毀,僅存中方一側橋體。


    被譽為「中國萬里長城東端起點」的虎山長城坐落於寬甸滿族自治縣,紅石鎮腰嶺子村的興隆堡烽火台則是目前發現最東端的烽燧,即「萬里長城東端第一燧」。正在建設的長城國家公園項目,為寬甸縣推動旅遊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已建成的「寬甸六堡」展覽館,系統展示了當地的長城文化。


    如果從331國道位於丹東火車站的「0」起點出發,兩處記錄着民族史詩的紅色景點不容錯過。橫亘在鴨綠江上的斷橋遺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這座始建於1909年的鐵橋,在1950年被美軍炸毀,僅存中方一側橋體。如今斑駁的鋼樑上仍保留着纍纍彈痕,行走於橋面,彷彿能聽見當年炮火轟鳴與志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的鏗鏘足音。


    與之遙相呼應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坐落在英華山上,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歷史的專題紀念館。館內2萬餘件文物,從決策出兵形勢圖到黃繼光烈士的棉衣碎片,從《誰是最可愛的人》手稿到沉浸式戰役場景,都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志願軍將士的革命精神。

来源/香港文汇报 爱漫游 编辑/赵晴 编审/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