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10-21 10:28:01
- 消息来源:丹东发布
这里是辽宁丹东的鸭绿江断桥,又被称作“中朝友谊桥”。1950年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从这座大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其中,第39军115师、116师从丹东,117师从长甸河口;第40军119师、120师从丹东,118师从长甸河口渡江,开赴战场。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志愿军老战士 王凤和
“已经到了大桥上了,副指导员王哲厚老往回看。我说副指导员你老往回看啥?他说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没看够啊!”
战争的惨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许许多多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在异国他乡,再也没能踏上这座桥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11月8日至21日,美军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进行了地毯式轰炸,位于中朝友谊桥下游不足百米的鸭绿江断桥被拦腰炸断,成为无法修复的断桥。
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每年都会迎来众多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
这里是丹东市振安区的鸭绿江浮桥遗址,它曾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参战和运送物资的秘密通道。这座木结构列柱式铁路便桥,在落潮时会稍高出水面,而在涨潮时则会沉没于水中,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桥头的两组雕塑《送别亲人》《告别祖国》,生动再现了当年送别的感人场景。这里成为人们怀念历史、寄托哀思的场所,也悄然唤起人们心中那份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沿着中朝界河鸭绿江溯流而上,我们来到丹东宽甸的河口断桥,它原名清城桥,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
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后来这里被称为河口断桥。重走75年前的抗美援朝过江地,硝烟散尽的鸭绿江静静流淌,革命先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正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丹东宽甸河口村党总支书记 郎显坤:“河口村是当年抗美援朝三大渡江地之一,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壮举,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了永不屈服、不断奋进的力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为了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开始白手起家、苦干实干、勇闯新路。村民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在漫山遍野间栽种了优质的燕红桃,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亩,真正实现了山乡的巨变。昔日的抗美援朝过江地,已经成为现在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红色美丽村庄。”
记者/王见 徐杭 编辑/赵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