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10-21 9:13:25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丹东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是沈阳游客王女士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后,发自肺腑的感叹。
10月13日,一份从沈阳寄出的特殊包裹抵达丹东虎山长城景区,其中不仅有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还有一个崭新的枕头。这份用心的回礼,见证了一段由紧急救援接力和真诚感恩共同谱写的沈丹情谊。
危急时刻 长城上伸出援手
时间回溯到10月7日,王女士带着母亲和孩子游览虎山长城。当行至最为险峻的“山险墙”点位时,王女士因突发性缺钾导致肌无力,瞬间浑身瘫软,无法行走甚至无法说话。身旁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顿时陷入恐慌与无助之中。
危急关头,在附近工作的景区绿化部员工李宾和冯洪波第一时间发现了她们的困境。两人迅速上前,一边安抚手足无措的老人和孩子,一边紧急联系景区救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在陡峭的长城上迅速启动。
艰难背行 众人合力筑通道
接到求助电话后,虎山长城景区应急机制迅速响应。景区副总经理兰仁双、绿化部部长杨恩、安保部部长于飞三人火速赶往现场。然而,救援面临巨大挑战:“山险墙”段台阶高达40厘米,宽度仅容一人通过,山势陡峭,担架等工具根本无法使用。
时间就是生命!经过紧急商议,三人当即决定:轮流将王女士背下山。为确保救援畅通,景区临时疏散了该段游客,为生命救援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在陡峭山路上,背负着一位完全无法用力的成年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兰仁双、杨恩、于飞三人只能侧着身子,一人背负,其他人在后托举保护,一步步地在高台阶上艰难挪行。意识模糊的王女士后来回忆,她只感觉自己的头无力地搭在一位大哥坚实的肩膀上,耳畔不断传来“坚持住,很快就到了”、“放心,别着急”的温暖鼓励,这让她在危难中感到无比安心。
感恩回馈 一份情谊跨城际
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将王女士安全送至山脚下,并由等候在此的120急救车送往医院。临上救护车前,细心的救援人员还怕王女士颈部不适,特意在担架上为她垫了一个枕头。这个温暖的细节,被意识逐渐清醒的王女士深深记在了心里。
回到沈阳后,王女士详细询问并记下了每一位救援人员的姓名。她定制了两面锦旗,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并始终惦记着那个在急救中被弄脏的枕头,特意买了一个崭新的、相似的枕头,将这份满载感激的包裹一同寄往丹东。
这场救援接力,最终汇成了温暖的双向奔赴。王女士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她在视频中动情地说:“我之前来丹东是被这的美景吸引,现在我觉得,丹东最美的风景是人。”
近日,记者在虎山长城景区采访了参与救援的于飞和杨恩。回顾当时的情景,于飞坦言:“王女士当时状态非常不好,我们只想着时间紧迫,多耽误一秒,她就多一分危险。能帮助到她,看她脱离危险,我们也很高兴。”杨恩则朴实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采访现场,一段跨越沈阳与丹东的视频通话再次连接了彼此。屏幕两端,于飞关切地询问王女士的身体状况,王女士连声道谢:“现在经过治疗已经恢复健康了,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感谢你们将我从山上背下来,这份温暖我会永远记得。”
一场意外,见证了一场不负生命的紧急救援接力;一次携手,折射出沈丹两地人民之间最质朴的善良与情义。这趟始于险峻长城的救援,最终以温暖的沈丹情谊圆满收官。
记者:赵航 潘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