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创新为“钻”,让超深井开采“轻装上阵”
  • 发布日期:2025-8-31 20:08:59
  • 消息来源:辽宁工人报刊社

8月18日,在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世高新”)王啸虎职工创新工作室里,领衔人王啸虎俯身紧盯钛合金钻杆半成品的纹路——这根看似寻常的钻杆,在当前我国陆地油气田超深井开采中发挥着“硬核”支撑的作用。

“工作室7个人,不到两年就啃下了块‘硬骨头’。”提起辽宁省揭榜挂帅项目——陆地油气田超深井用高性能钛合金钻杆研制,王啸虎打开了话匣子。2022年工作室刚成立,他便和6名组员敏锐盯上行业痛点:全球油气开发向超深层推进,传统钢制、镍合金钻杆密度大、易失效,导致超深井作业成本居高不下。“钛合金强度高、耐高温还抗腐蚀,肯定能解决问题。”王啸虎力主替换传统材料,可现实很快泼来冷水。

当时国内试制的钛合金钻杆,要么抗拉强度不达标,要么易因应力腐蚀“短命”,接头密封不严、成品率低成了绕不开的“拦路虎”;更棘手的是,大口径钛合金管材最长仅能做到6米,很难满足实际开采需求。“钛合金硬得像铁疙瘩,加工时稍不留神就裂了。”组员回忆,为摸清最优参数配比,他们在高温车间里反复调试,试验记录本堆得半人高,单是镍合金配比就试了几百次。

次年,捷报传来:团队靠冷加工技术破解了“变形应力”难题——通过精准把控加工节奏,消除材料内部张力,让原本硬邦邦的钛合金管材变得“听话”。“现在加工钛合金管,就像揉面一样顺手。”王啸虎笑着比出揉面的动作。这项突破让钛合金钻杆的长度、性能双双达标,成功替代钢制材料后,钻杆重量直降50%,既提效又降本,彻底填补了国内陆地油气田超深井用高性能钛合金钻杆的技术空白。

如今,工作室不仅实现钛合金钻杆稳定量产,更累计为企业创效超2.5亿元,助力忠世高新成为国内唯一具备“中间合金—钛合金铸锭—管材加工—石油专用管”全流程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更让团队自豪的是,企业生产的钛合金材料早年间便用于神舟五号飞船,至今仍为“神舟”系列飞船制造提供支撑。2025年,该工作室被命名为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

作者:康晓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