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一颗草莓的法治护航
  • 发布日期:2025-8-28 9:53:2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丹东位于北纬38°至40°之间的草莓黄金生产带,拥有近百年的草莓产业发展史。作为全国草莓种植领先地区,已形成规模化产业体系,现有草莓产业合作社450家、家庭农场230个,年产量近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区域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如今,草莓产业不仅是丹东农业的靓丽名片,也是富民强市、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丹东草莓产业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挑战。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创新性地以法治保障为突破口,于2025年7月28日召开丹东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完成《丹东市草莓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初审。该《条例》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草莓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丹东草莓产业迈入规范化、法治化发展新阶段,对推动丹东草莓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丹东草莓”品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回应产业需求 明晰立法路径

丹东草莓产业凭借悠久历史、雄厚产业基础、独特地理环境和突出品牌优势,已成为区域特色农业的标杆。然而,在产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品种退化导致竞争力减弱、品牌保护不足引发市场混淆、产业链短限制附加值提升、市场秩序不规范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其他地区草莓产业在品种、技术、营销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抢占市场份额,对丹东草莓的传统优势地位造成冲击。

为破解发展瓶颈、巩固产业优势,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产业诉求、从业者呼声和人大代表建议,将《丹东市草莓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制定工作列入2025年重点立法项目。拟立法着重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保护、主体活力激发、协同机制构建等方面发力,通过法制化手段固化产业扶持政策,规范、保护并引导产业活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为丹东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坚持科学立法 确保条例可行

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小切口、深挖掘、真管用”的立法理念,打出“调研+论证+研讨”组合拳,采取印发立法工作方案,组织召开立法工作启动会、协调会、论证会、推进会,将代表建议列为重点督办件等一系列扎实举措确保立法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东港市、振兴区等地,从种苗培育的“最初一公里”到市场流通的“最后一公里”,聚焦产业最迫切的需求,精准锁定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深入调研,梳理出影响种苗培育、品质管控、品牌建设、科技支撑、市场流通等核心问题,并组织专家召开座谈会,对《条例》起草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积极联动市老科协等专业力量,组织农业专家、法律学者、行业协会代表等召开多轮论证会,对种苗标准、品质提升、质量追溯、品牌保护等核心条款逐条“打磨”;通过举办“强化法治保障 共筑丹东草莓产业新高地‘半月坛’”,利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发布征求意见公告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切实畅通社会各界参与立法渠道,推进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开展专题调研8次,召开座谈会15场,广泛收集农户、企业、专家意见200余条……市人大相关部门关于“草莓产业怎么发展”的意见建议,认真记录、逐条研究;倾听“希望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降低物流成本”等基层呼声,积极采纳,作为立法重要参考;针对农户反映的“好苗难寻”问题、消费者关心的“品质安全”、从业者担忧的“品牌被仿冒”,组织专家研讨破解途径、靶向施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确保《条例》既符合法治精神,又切合丹东实际,真正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让立法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聚焦核心问题 精准施策发力

目前,《条例》经过反复研讨和数易其稿,已形成共6章38条的完整体系。该条例制定过程中充分吸纳外地先进经验,同时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保留了鲜明的丹东特色,确保了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品种优化上,支持科研机构开展草莓新品种研发,防止品种退化,提高抗性;在质量管控上,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农药残留监管;在品牌保护上,规范“丹东草莓”地理标识使用,打击假冒伪劣;在市场规范上,完善产销对接机制,遏制恶意竞争等扰乱市场行为……《条例》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引领和制度保障,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形式固定下来,系统性地解决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条例》明确政府及各部门职责,强化行业协会功能,规范各类主体行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协同配合,为构建权责清晰、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产业治理体系奠定法治基础,全面提升丹东草莓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凝聚多方力量 保障有效实施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善治是良法的目标与关键。《条例》的生命力,最终在于它的实施与成效。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研究吸纳初审意见和社会各界的反馈,对《条例》进行再修改、再完善,确保其内容科学合理、逻辑严谨清晰、条款切实可行。

待《条例》正式实施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提前谋划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法规的各项规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红利和发展成效。同时,将积极引导草莓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品牌形象;加强对广大草莓种植户、家庭农场、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增强其法治意识,自觉将《条例》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提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合力擦亮“丹东草莓”品牌;强化宣传解读,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关心、支持并监督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条例》落地实施、见效生威,让坚实的法治保障真正转化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记者: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