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8-5 9:25:5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漫步在振兴区九纬路历史文化街区,新添的微景观正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城市历经的百年沧桑;安东老街的夜间非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月亮岛夜市的烟火气点亮了城市经济和文化活力——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恰是振兴区以文旅融合聚人气、项目攻坚强筋骨、产业招商育新机,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生动写照。

作为丹东市中心城区,振兴区正以“全龄友好”理念重塑旅游格局,坐拥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两个红色旅游4A级景区,是自然风光与边境风情的收藏馆与会客厅,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




目前,全亚洲仅存的6条百年银杏大道,振兴区独占3条,再加上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安东老街等独特资源,该区精心设计推出了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客群的深度体验需求。数据显示,全区文旅接待要素完备,93家旅行社、252家宾馆酒店、2万余张床位,均占全市总量一半以上,为游客提供坚实保障。
亲子家庭可在寓教于乐的研学游中探索丹东舰的历史,或在金秋银杏文化周参与落叶艺术创作;银发群体能在慢节奏边境游中品味边境风情,享受温泉康养带来的舒适;年轻游客则可沉醉于月亮岛夜市的美食,感受匹克球时尚打卡点的动感活力,以及万达广场搏击赛事的激情澎湃。

振兴区正以“需求分层+场景配适”为核心逻辑,让厚重的红色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边境风情交织成四季皆宜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以来,振兴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寻找新增长极,为城市繁荣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和城市环境保障。

今年1至6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1.85亿元,其中建设项目投资7.13亿元,占比达61.3%。得益于“三管齐下”策略,该区还强化高质量项目储备,紧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前沿领域,提前孵化谋划;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发力赐源物流、锦江府国际商务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推动城市更新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实施专班精准护航,为66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绘制“鱼骨图”倒排工期,统筹协调解决难题,保障项目“加速跑”。资金保障方面,振兴区上半年成功申报20个项目,拟争取资金6.3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储备库扩容至41个项目,总投资突破30亿元,为发展积蓄强劲后劲。
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自然延伸到产业平台的升级打造。作为工业经济主阵地,振兴经济开发区以“四群六链”产业图谱引领转型,装备制造集群向精密加工、电子信息跃升;纺织服装集群依托百年积淀重塑产业链;食品加工集群深挖丹东草莓蓝莓资源。2024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27.46亿元,辖区765家法人单位中入驻企业116家,规上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突破性进展还体现在“园中园”载体创新。现代制造园、精密制造园等五大特色园区初具规模,其中精密制造产业园主体已建成,7.5万平方米空间将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达产后预计年增产值5亿元,新增就业千人。更展现“振兴速度”的是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成功实现“当年拿地、当年投产”,1个项目地块创丹东首例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目前园区33个5000万以上在建项目总投资110.3亿元,其中20个为亿元级项目。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振兴区创新构建三大机制,融资对接闭环机制助600余户企业获银行授信近7亿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关停违规网点6处;信用赋能机制归集信用数据千余条,推荐6家企业进入市级重点民企储备库。随着星腾办公设备、汇农科技等超亿元项目加速落地,以及南区8.45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区的前瞻布局,振兴区正形成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如今的振兴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全面铺展。从文旅深度融合点燃城市活力,到重大项目攻坚夯实发展根基,再到产业创新升级培育澎湃动能,振兴区以“三箭齐发”的扎实举措,有力驱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跃升。未来,振兴区将乘势而上,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辽宁振兴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奋力谱写更具活力、更富实力、更显魅力的现代化城区建设新篇章。
记者:王一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