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多措并举织牢防汛“安全网”
  • 发布日期:2024-7-19 10:02:24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7月16日8时至17日8时,我市经历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36.5毫米。其中,东港52.3毫米,凤城46.1毫米,宽甸13.1毫米,市区48.4毫米。最大点降雨量出现在凤城市边门镇,为125.5毫米。

强降雨期间,我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共计发布预警29次,向预警地区各级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531条,提醒相关责任人提高警惕、加强巡查,防范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截至17日8时,主要降雨过程已结束,全市范围内无灾情报告。

7月16日,我市正式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据水利部最新预测,今年主汛期鸭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多2到5成,防汛任务艰巨。为确保安全度汛,我市持续高度关注雨情水情,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全力打好防汛这场硬仗。

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全市已落实防汛包保责任人4928人。5月下旬,市防指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2024年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集中开展防汛抗旱业务培训。各县(市)区同步开展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5123人。

完善防汛各类预案。市防指修订印发2024年度《丹东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7类市级预案,并组织全市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防汛抗旱预案1385份。6月初,市防指组织开展丹东市2024年防御鸭绿江洪水防汛应急演练。各县(市)区、应急、住建、交通运输、气象、供电、通信等部门分别开展本辖区、本行业防汛演练。目前,全市共开展演练42次,参演人数2273人。通过演练,全面检验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各级防指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

做好监测设施设备维护。水利部门完成全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平台的336处设备检修养护工作,调试完成44座小型水库水雨情测报系统,实现市属54座水库水雨情监测预报全覆盖、无死角;自然资源部门完成全市18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风险普查;气象部门对全市793个预警广播、127处雨量站点进行维修维护;水文部门对全市175个雨水情监测站点进行维保测试。通过各类维护工作,保证全市各类自动测站上线率达到95%以上。此外,住建部门对辖区内14座排涝泵站、45座防洪交通门、35座排涝闸门及市政排水设施、用电设备等完成检查维修。供电、通信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全面完成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工作。

建立重点危险区域台账。市防指统筹各地各部门落实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压紧压实风险隐患点、相关企事业单位防汛安全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全面摸查重点防御部位。核查建立全市重点危险区域台账共905处,建立受威胁区域人员转移花名册共计4270户、12542人。

开展隐患排查整改。从3月上旬至今,市防指成立7个检查组深入各县(市)区动态开展防汛检查,督导各地针对全市指挥体系建立、集中安置点建设、防洪工程安全度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水毁设施修复、山洪沟治理、尾矿库安全度汛准备等防御重点,建立问题隐患清单28类46条,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汛前,我市完成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水毁修复工程建设任务共计41项,确保有效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6月下旬,各县(市)区陆续完成山洪沟治理工程6项,切实提高山洪灾害风险区抗灾能力。全面推进中小河道整治等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迅速形成实物工程量,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效益。落实重点国债项目土门子、何家岗、刁家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涉河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强化物资队伍准备。全市共落实各类防汛抢险救援队伍243支、13575人,储备防汛抗旱救灾物资62种,总价值8296.23万元。落实抢险客货车辆150辆,运输直升机12架,发电机63部,挖掘机等大型救援设备200余台套,冲锋舟等水上救援装备100余台套。

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市防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值班值守、紧急信息报送和请示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灾情险情,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要求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扛牢责任、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下一步,市防指将立足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统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监测预警、责任落实、舆论引导、灾害防御、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各环节,凝聚防汛抗洪工作合力,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记者: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