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从‘新六线’到‘义东线’”专题展——重现电力英雄在枪林弹雨中抢修线路壮举
  • 发布日期:2024-4-17 13:36:13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4月的丹东,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在参观“从‘新六线’到‘义东线’”专题展,感受辽宁电力人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本次展览分7个单元,图文并茂地展现在抗美援朝时期安东市电力供应情况、抢修抢建的艰苦过程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

抗美援朝时期,安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保障的重要阵地,要发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作用,就必须充分保障安东地区电力系统的安全畅通。

当时的丹东地区有一条“新六线”,架设在鸭绿江大桥上,由朝鲜向安东地区提供电力,自然成为美军飞机重点轰炸、破坏的目标。

“丹东,振安区同兴镇,安东一次变电所旧址”,一块带有鲜明历史痕迹的铭牌格外醒目。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闫相宇说,这里是我省第二批省级工业遗产,位列国家电网首批“百年电力”文化遗产名录。

1950年11月8日、9日,美军轰炸鸭绿江大桥,“新六线”被炸断,安东地区全城停电。时值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后方电力保障对前方战事产生重要影响,安东市电业局迅速组成由党员苏发成率领的抢修队,赶赴鸭绿江大桥和朝鲜新义州进行抢修作业。

“桥上的大火还在燃烧,电杆的横梁七扭八歪……”苏发成的儿子苏宝山向记者讲述,队员在苏发成率领下,每人携带百斤重的设备,顶着凛冽的寒风,冒险登上40多米高的铁塔和桥上的电杆。突然,美军飞机呼啸而至,一颗炸弹就在抢修队员身边爆炸,冰冷的江水淋透了棉衣,电杆也成了“冰棍”。抢修人员每向上爬一步,都得先敲碎上面的冰凌,穿着“冰衣”的工人就这样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桥上线路的抢修任务。

随后,苏发成和工友们顾不上休息,向位于朝鲜新义州的二号电塔奔去。然而,他们刚刚登上电塔,美军的飞机就再次呼啸而来。“就差3米就接上了!我不能下去,你们赶快隐蔽!”苏发成两脚死死勾住铁塔,用肩膀扛起引线用力拖拽,终于将电线连到了电塔上。

但是,电力恢复仅仅2个小时,电线又被美军炸断了……每当空袭警报解除后,苏发成和工友们就冲出防空壕进行抢修,就这样,他们坚持了7个昼夜。

为了分散敌人的攻击目标,保障志愿军大后方稳定且持续供电,辽东省委、安东市委和东北电业管理局果断决定,架设从朝鲜义州到安东东坎子的“义东线”以保障非常时期供电。

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解释,“义东线”长18.15公里,以当时的朝鲜义州城变电所为起点,经鸭绿江、虎山、九连城进入东坎子变电所。1950年11月15日,200多辆大马车、40多辆汽车,以及从沈阳、鞍山等地抽调来的技术人员,与安东电业局的电业工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架线大军,开赴现场。

在架设“义东线”的战斗中,苏发成和工友们再次组成“铁军”,奉命到九连城一带完成线路的架设工作。面对艰巨的任务,苏发成和工友们忘我工作,不计得失,手脚冻麻了,就在地上跑两圈儿;眼睛熬肿了,就在地上打个盹儿……为在最短时间架成线路,抢修队往往是一边测量一边设计,而且能做到前面挖坑埋杆后面直接登杆架线。苏发成带领的班组最终提前1天多完成任务。

1950年11月22日,“义东线”架设完毕,施工完成时间提前20小时,正式送电时间提前1小时10分钟,铸就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

事实上,苏发成的经历,正是当时架线队的缩影。他们冒着不时前来袭扰的敌机,在人力物力和地理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创造了东北电力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通过本次展览,我们深刻感受到辽宁电力人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此激励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张校瑛说。

记者: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