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5-4 10:29:05
- 消息来源:铁岭日报
眼下正是种植中草药的黄金时期,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西辽海村抢抓农时,加紧种植,科学利用村内150亩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让乡村振兴路上飘满浓浓的“药”香。

4月23日一大早,十余名西辽海村的村民就聚集在田间地头,为村内的铁岭市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黄精、威灵仙两种中草药。栽植现场,只见村民们动作麻利、分工协作,有的整理中草药苗,有的将苗运送到需要的村民身边,有的栽种。大家愉快地在一起劳作,绘制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图。
西辽海村党支部书记、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峰介绍说,过去,合作社一直从事玉米、水稻传统经济作物种植,实现稳产增收。为创新种植模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合作社经过多次到东部山区考察,于2017年开始探索种植中草药。“我村土壤是沙壤土,非常适宜种植中草药。种植多年生的中草药心态要好,主要3分在种,7分在管,科学把控好产量和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张玉峰说。

看好种植中草药发展前景,合作社第一年尝试选育5亩中草药苗。按照正常起苗率,每亩中草药苗可进行10倍的翻栽亩数。张玉峰介绍说,由于最初种植管理经验不足,其中一块中草药苗仅翻栽了2亩,和预期起苗率相差很多。随着陆续翻栽中草药黄精与威灵仙苗,到了2021年,合作社共种植19亩左右中草药,亩产8000斤黄精。当年,合作社共销售16万斤中草药,赚到了种植新经济作物的第一桶金,实现销售收入80余万元,这也坚定了合作社发展种植中草药的信心。
为了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3年前,合作社瞄准庭院经济,免费向村内5户村民发放中草药籽,在自家庭院育中草药苗,再由合作社统一回收。今春,正是庭院中草药苗的起苗期,村民刘凤友和家人们忙着收获2池中草药苗。看到自家能起30箱中草药苗,迎来小丰收,他喜出望外。预计发展庭院经济能为他带来2万多元的经济收入。“每家拿出来育苗的地块面积不大相同。粗略统计,首批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家一共能产出1500斤左右中草药苗,实现增收5万多元。”张玉峰说。
发展到今年,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扩种中草药面积达150亩,连年都有新变化。就在4月份,省农业科学院和省作物学会为合作社进行了“学会服务站”授牌,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增收。“现在,合作社坚持走农产品深加工发展道路,生产的杂粮、玉米面条等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借助直播平台,合作社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张玉峰说,未来,他将带领社员、村民在稳定发展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中草药种植面积,擘画出更美乡村振兴蓝图。
作者:张晓蒙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