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边境线上的“移动界碑”
    振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被誉为边境线上的“移动界碑”,他们时刻牢记的心中信念,正是派出所门前那八个遒劲大字——百里边关,有我而安。2025年,在支队“党建红飘带”工程引领下,该所立足实际,着力构建“党建联合体”,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强引领、业务促提升”的良性循环。创新模式筑牢平安防线面对复杂的边境形势和辖区重峦叠嶂、林密沟深的地理特点,派出所在“一队一室”警务改革基础上,创新推行“一区多警+民兵+护边员”社区警务模式,整合港船管理、矛盾化解、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等职能。同时,健全“三法四长五老”三级调解机制,分级分层处置纠纷,实现“三天动态清零”。实现了辖区连续两年刑事案件“零发案”,治安、刑事和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8%、20%,边境持续安全稳定。忠诚戍边铁骨丹心守国门“甘为边境线上无名石,誓作祖国版图定海针”——这是振江民警的誓言。无论酷暑严寒,他们无畏复杂地形与恶劣气候,日复一日以车巡+步巡方式排查隐患,足迹遍布山林崖壁。派出所联合渔政执法等涉边部门,建立勤务通联和界江联巡机制,年初至今累计开展联巡联防21次,形成强大集群作战效应,维护了边境安全稳定。心系群众点滴小事筑信任在振江镇,民警不仅是执法者,更是群众的贴心人。走访村屯、反诈宣传、安全教育、解决实际困难……从资助老人、调解纠纷,到环境整治、创新“文旅警务”,点滴小事筑起警民信任桥梁。2025年1月,群众连续赠送的三面锦旗,是对户籍民警为民排忧解难的认可;5月6日,万宝村一起田地边界纠纷在民警主持下成功化解,依托的正是派出所建立的“方舱联合调解室”,汇聚了公职律师民警的专业素养与村委会干部的基层经验。“文旅警务”深入景区做宣传针对夏季绿江村游客多、G331国道打卡点密集的特点,民警联合村委会探索“文旅警务”模式,民警深入景区巡逻检查,化身“义务导游”宣传法规知识。警务室还牵头成立“优化营商农家乐协会”,并组织党员骨干组建“山地搜救”“车辆抢修”“水上救援”“医疗救护”四支应急服务队。今年五一、端午期间,累计服务救助游客30余次。薪火相传青春热血铸边关“上下同欲心向党,党群一家守平安”是振江边境派出所党建品牌的灵魂。依托党建联合体,派出所紧抓责任与传承。经验丰富的老警如同灯塔,在案件侦破、群众工作等方面倾囊相授,助力新警成长。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氛围下,所内已有3名民警成为公职律师,2名民警通过会计和通信网络资格考试。在“党建联合体”引领下,振江边境派出所通过支部联建、警地共建、军警合建,持续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队伍。全体民警以“百里边关有我而安”的振江精神,构筑起辽宁东大门的铜墙铁壁,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记者:唐羽廷
    07/25
  • 用温暖关爱撑起防汛“安全伞”
    连日来,振安区珍珠街道网格员对平房区居民、高龄老人、特殊群体等436人展开细致走访,排查安全隐患、解决生活难题,用温暖关爱撑起防汛“安全伞”。图为东升社区网格员为独居老人送菜,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记者:宋永昆
    07/25
  • 从“有”到“优” 共谋长者食堂建设
    近日,一场围绕提升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的“暖心现场会”在我市展开。来自市民政系统、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及长者食堂经营者等40余人,先后走进振兴区福春六社区、花园街道,振安区东泰社区,元宝区兴东街道4家长者食堂,共谋为老助餐服务。在交流环节,市民政局为长者食堂规范运营定调:推动补贴标准、运营机制、菜品定价等核心信息全面公开透明;强化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助餐服务宣传实效,确保老人吃得明白、吃得暖心。振兴区分享了“政府搭台建设+企业运营管理”的运作经验,元宝区则展示了“服务网络升级,智慧赋能助餐”的创新实践,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样本。在振兴区福春六社区长者食堂,饭菜飘香,其“适老匠心”渗透于每个细微处:缓坡入口消除行走隐患,防滑地砖守护安全,适老座椅符合身形,大口径、易握的调料罐体现无微不至的关怀……食堂从餐桌设计到服务动态,处处流淌着对长者的细心暖意,参观人员感同身受。花园街道长者食堂则诠释了“适口为珍”的巧思:肉类炖到酥软易嚼,蔬菜火候恰到好处;定期更新的食谱,荤素搭配间尽显对长者饮食需求的精准把握。振安区东泰社区长者食堂洋溢着笑声,这里已成为老人们心中“第二个家”。元宝区兴东街道长者食堂人气满满,延伸至社区团购。在为长者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精心推出针对小区居民的团购套餐,将长者食堂升级为社区共享的“大食堂”,不止集聚了人气,更为食堂的持久运作注入了内生动力。观摩间隙,一场聚焦“如何吸引更多老人”“如何打造长者食堂品牌”“如何发挥街道社区作用”的“头脑风暴”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这次覆盖街道社区多元场景的深度现场交流,为今年全市长者食堂的优化布局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市民政局要求各相关部门持续聚焦长者需求,汇聚各方力量,推动长者食堂建设从“有”向“优”、向“强”稳步迈进,真正把这一方小食堂,办成长者喜爱、家属放心、社会认可的“暖心港湾”。记者:李冉霞
    07/25
  • 幸福养老再“加码”
    近年来,宽甸社会福利中心秉持“为老人解难、为子女尽孝、为社会造福”的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打造敬老爱老助老服务标杆,让每位养员安享幸福晚年。据介绍,宽甸养老产业服务中心于2013年投入使用,占地105亩,根据养员生活能力等级分为养护和特护两个服务区,主要提供社会养老、农村困难家庭病人照护等服务,目前入驻养员104人。所有护理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养老护理、心理疏导等多项技能。该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服务,实现24小时安全监护,降低意外风险。同时,与宽甸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定期为老人提供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服务。在硬件设施提升方面,宽甸社会福利中心持续加大投入:2023年申请专项资金对室内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为特护区每个房间加装紧急呼叫装置,为卫生间、洗浴间加装安全扶手和无障碍卫浴设备,并实现网络全覆盖;2024年投入430万元,实施主楼维修及院区亮化工程。今后,宽甸社会福利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措施,丰富服务供给,加强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记者:曲丹凤
    07/25
  • 张成龙:术后28天,他奔赴防汛一线
    7月21日凌晨,宽甸青山沟镇暴雨如注,青山沟派出所的民辅警们摸黑配合镇村工作人员转移涉险群众。辅警张成龙上个月刚做完甲状腺手术,原定于当天到沈阳复查。看到所里同事们紧急奔赴防汛一线的身影,他披上雨衣就往青山沟村2组一处山脚下跑去,那里有几户村民急需转移。“快!带上贵重物品跟我走!”凌晨2时,镇里街道上的积水已达齐膝深,张成龙顶着水流前行,汗水与雨水早已浸透警服,但他仍挨家挨户呼喊,督促群众转移。雨势稍缓,疲惫的张成龙刚回到所里,便接到一起求助警情。原来,飞瀑涧村村民胡某年过七旬的父亲骑摩托车不慎摔伤,伤势严重,急需转移就医,而进村道路部分路段损毁。张成龙凭借对辖区人熟、地熟的优势,迅速判断地形,向救援队提出:跨越村旁的高速公路,再穿越一块玉米地,便可到达这户村民家。在高速交警的协助下,张成龙带领救援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抵达伤者家,将其护送至高速路接应点,与赶来的120急救车顺利对接,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今年5月,张成龙确诊为甲状腺癌,后实施了手术,距今仅28天。“虽然伤口长好了,但脖子转动不能太用力,咽唾沫嗓子还有点疼。”他说,尽管身体不适,但作为一名辅警,在汛情来临时奔赴一线,责无旁贷。7月22日一大早,连续高强度工作超过20个小时的张成龙,没有一点睡意,又和同事们到镇里的农家乐走访,察看是否有滞留的游客。两天来,张成龙与同事共安全转移涉险群众200余人,救助被困车辆30余辆。入职6年来,张成龙参与破获治安、刑事案上百件,成功化解村民邻里矛盾纠纷近200件,连续4年被所里评为“优秀辅警”。记者:刁庆峰
    07/24
  • “爱心托管”惠及900余名职工子女
    近期,市总工会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开展暑期“爱心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已有6家单位开设41个班次的“爱心托管”,惠及900多名职工子女,有效缓解了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题。在市中心医院开设的“明日天使学堂”,首批142名职工子女享受到作业辅导、健康教育及生活实践等服务。这种既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又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服务模式,受到了职工广泛好评。家长们纷纷点赞:“孩子交给爱心托管,我们就可以安心工作了!”据了解,自2020年起,市总工会启动“爱心托管”服务工作,着力打造“托得起”“管得好”“服务优”的托管品牌。为保障服务质量,市总工会为符合条件的托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下一步,将积极吸纳优质社会资源,扩大托管服务覆盖范围,让更多职工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关怀。记者:刘沙
    07/24
  • 老楼“梳妆” 电梯换新
    近日,元宝区各街道针对部分老旧小区楼体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实施维修改造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九道街道平安街274号棉印家属楼外墙脱落、裂缝,楼顶渗水。该街道多次实地勘察,积极协调区城建集团等单位敲定维修方案,组织专业团队实施裂缝修补、外墙抹灰、强化防水层等改造。经过精心“梳妆”,该楼不仅外观整洁美观,更彻底解决了渗漏顽疾。兴东街道聚宝社区一小区15号楼两部电梯已运行近20年,存在安全隐患。该街道牵头召开专项协调会,与区住建局、物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共商解决方案。目前,一部电梯已试运行,另一部更换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接下来,元宝区将继续聚焦民生领域,通过扎实开展惠民工程,切实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记者:于国洪
    07/24
  • 跟着警车走,我们带大家回家
    “跟上警车,平安回家!”这句清晰有力的话语,从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邵明宏的喊话器里传出,瞬间让400余名被困旅客悬着的心安定了几分。7月21日凌晨的强降雨,使流经青山沟的几条大河快速涨水,交通中断。此时的宽甸因强降雨已启动高速公路封闭预案,向吉林方向及丹东方向的高速路口双双关闭,暴雨引发的多路段险情正在紧急抢修。旅客们攥着黑屏的手机反复按动开机键,高速口聚集了不少急着返程的车辆。险情就是命令。丹东市公安局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出发,赶往青山沟现场。“马上联系相关部门,务必开辟一条安全通道!”市公安局迅速与高速运营公司等部门沟通协调,明确路线方案、敲定清障标准,一条临时安全通道在合力攻坚下快速打通。随后,警车在前引导,喊话器里的提醒清晰有力;多名交警站在车流中间,没有扩音设备就扯着嗓子反复叮嘱:“保持车距!注意安全!”被困车辆排成长龙,跟着闪烁的警灯缓缓前行。最终,150余台被困车辆及400余名旅客全部安全抵达宽甸县城区,顺利踏上回家路。
    07/24
  • “小小书虫 创意手工”点燃夏季热情
    7月20日上午,“小小书虫创意手工”活动在丹东市图书馆举办,通过“阅读+手工”的形式,为小读者和家长搭建了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指尖创作的“美学殿堂”。在阅读分享环节,依托馆藏文献资源,馆员老师围绕“苗银的起源”“苗银的主要材质”“苗银的文化内涵”等知识点,以问答的形式,由浅入深引导小读者了解苗银,丰富小读者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对苗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小读者与馆员老师一同制作苗银冰箱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碰撞中开启了一场手工创作之旅。他们通过工具塑形、拼接部件来装饰加工,精致的古色冰箱贴逐渐粘合完成。参加活动的小读者们兴趣高涨,纷纷拿起作品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开心时刻,与亲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手工活动,孩子非常喜欢,既能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增进亲子关系。据了解,今年暑期市图书馆策划了18场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8月9日,“小小书虫创意手工”活动第二弹即将上线,一款中草药贴画等你来DIY。记者:宋永昆
    07/24
  • 文化夜市润民心
    近日,“书香东港——阅读新时代决胜筑华章”读书市集暨东港市首届文化夜市在东港临园商业街启幕,通过多彩活动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展示东港文化魅力。现场设置多个特色活动区域。主舞台区热闹非凡,少儿舞蹈、书画、口才、乐器等表演轮番登场,市民踊跃参与互动答题,题目涵盖东港文化、特产、历史等内容。图书阅读区内,东港市图书馆、三联书店、新华书店等机构精心挑选优质书籍参展,并推出有奖竞答等优惠活动。非遗文化展览区同样人气十足,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中医药专家制作的艾草锤、中药香囊,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亲子互动区以“阅读+游戏+创作”为主题,创意绘画、制作DIY石膏娃娃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增强了阅读兴趣。文创展示区汇集毛线钩织摆件、贝壳装饰等工艺品,以及潮玩盲盒、地标性冰箱贴、挂件等现代创意产品。此外,现场还设置电影放映区,播放抗战题材公益电影,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此次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东港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东港市文化建设和夜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记者:张瑞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