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法治力量守护“红色根脉”
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利用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着力夯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制度根基,通过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法规、依法能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等,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开展红色资源立法,是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法治手段和必然路径。今年初,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将《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列为2023年地方性法规制定项目。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起草了《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草案)》。丹东市司法局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并召开立法论证会,围绕焦点、难点问题,邀请25个主要责任部门、相关企业、市政府法律顾问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论证。7月26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请的《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7月28日,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将该条例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促进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增强立法工作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该条例的出台,将为解决当前我市红色资源保护实践中存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保护力度不够、陈列展示水平不高、专业化讲解队伍建设不足等具体问题提供法律依据,推动我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高质量发展。鸭绿江浮桥位于振安区鸭绿江街道燕窝村村委会东南侧的鸭绿江中,这座始建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木结构铁路桥,是志愿军过江和作战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2008年,该桥被公布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近年来,由于鸭绿江浮桥的木桩桥墩长年累月受江水冲刷和自然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坏。针对鸭绿江浮桥遗址保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20年1月14日,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立案调查。立案后,围绕鸭绿江浮桥遗址保护问题,振安区人民检察院与振安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文物管理所开展了多轮磋商。2021年8月,该案通过丹东市人民检察院报至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辽宁省检察院高度重视,决定对该案进行提办,成立了三级检察机关联动的办案组,开展遗址保护推进工作。在最高检积极协调帮助和国家文物局的专业指导下,今年3月,辽宁省文旅厅与丹东市、振安区主管部门协同联动,一体推进了对鸭绿江浮桥遗址的全面保护展示工作。在检察机关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鸭绿江浮桥遗址的全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方案已于日前完成,浮桥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记者从丹东市检察院了解到,201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丹东两级检察机关始终把维护英烈名誉荣誉、保护英烈纪念设施作为公益保护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至今,丹东检察机关在全地区开展了“保护抗美援朝英烈及纪念设施”“英烈保护”“抗美援朝·东北抗联”双主题红色资源保护等多项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对全市200余处文物设施及场所进行逐一走访排查,共办理英烈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3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3份。办理的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鸭绿江浮桥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办理的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英烈纪念设施形象和氛围行政公益诉讼案被省检察院评为优秀案例。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司法保护,不仅有助于打击破坏红色资源的违法行为,而且具有示范引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红色资源保护意识,凝聚擦亮英雄城市品牌,全力保护红色资源、发掘红色历史、建设红色阵地的强大合力,真正让红色资源在传承保护和挖掘利用中,释放更大感召力和凝聚力。记者:张丽娴
09/06 - 辽宁丹东建立协作机制打击虚假劳动仲裁
为有效防范和查处虚假劳动仲裁行为,保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正常秩序,日前,丹东市人民检察院、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署《关于建立联合打击虚假劳动仲裁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两部门联合建立和完善检察监督与劳动争议仲裁协作机制,规范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共铸司法诚信。今后,双方将立足各自职能特点,加强沟通协作,从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配合、档案调阅、联席会议、队伍建设、普法宣传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形成打击虚假劳动仲裁的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和仲裁公信力。记者:蔡晓华
09/06 - 丹东报业小记者团走进宽甸长甸镇~
9月3日,丹东报业小记者团来到了宽甸长甸镇河口村。为了让小记者们更好地了解河口的红色文化,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河口警务室民警薄达全程陪同讲解。一行人首先参观了河口断桥景区。登桥后,薄达一路向小记者介绍了很多关于断桥和烈士的历史,小记者们听得入了迷。参观合影后,小记者团马不停蹄来到河口警务室。烈日当头,薄达提议,警务室院子里有成熟的葡萄和少量的艳红桃,小记者们可以试着采摘。听到这个好消息,小记者们兴奋极了,纷纷跑向园子里。在家长的帮助下,一颗颗葡萄吃进嘴里,小记者们不禁感叹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随后,小记者们来到大江口边境派出所,参观了所内的红色教育基地。为了让小记者们快速融入警营,民警从犬舍内牵出警犬贝贝,其可爱的外表和矫健的身姿瞬间吸引了小记者们。在与贝贝互动一番后,大家走进派出所会议室,这里摆满了警务装备,民警细致地展示、讲解热成像仪等警务装备功能。小记者们仔细观摩,最后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次难得的进警营活动。回程的路上,家长们将小记者的照片发至朋友圈,并感叹:见世面,扩眼界,添乐趣,这样的周末,谁能不期待。殷雪婷记者|唐羽廷
09/05 - 元宝区整治农贸市场:让“烟火气”更有“文明范”
连日来,元宝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持续加强整治,严格督办问责,提升农贸市场经营消费环境。成立农贸市场整改提升工作专班,按照“一场一案”要求,重点对农贸市场垃圾处理、消防、供电、供(排)水等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整修;对商户门头、宣传栏、标识牌、电子显示屏等进行规范设置,安装价格公示牌;对水产门店的排水沟进行改造,对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并针对农贸市场内存在的地面污损、硬件设施老化、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逐条整改。元宝区创城办协同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督查,督促市场开办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更换破损脏污的公益广告、禁烟标识等,对内部堆积杂物、卫生脏乱的摊位进行清理。8月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2人次,排查465户次,发现文明城市公益标语缺失、证照缺失等问题335个,制发通报6期,分类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元宝区各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深入各农贸市场,督促市场管理者与经营户共同开展“搬家式”清扫,按照“扫干净、摆整齐、路通畅”要求,对农贸市场经营消费环境进行再整治、再提升。如今,干净整洁的地面、宽敞明亮的过道、分区明确的商铺、整齐码放的商品……无一不让人感受到监督整改带来的喜人变化。记者/李雯琪
09/05 - 丹东市振兴区总工会多元化促就业
近日,林女士来到居住地所在的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社区咨询就业问题。工会工作人员了解到林女士文化程度较高,之前在国外留学,现在回国后不太了解本地就业情况便为林女士讲解本地就业趋势与情况,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她筛选岗位。最终林女士成功入职了一家心仪的本地企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今年以来,丹东市振兴区总工会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任务,稳步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工会促就业工作。暑假期间,江海街道工会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了“心系辽宁,情注家乡”2023年暑假返乡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岗位推荐等服务,发放就业、创业、社保、职工维权相关宣传资料。招聘会上共设30余个岗位,发放了80余份宣传单,现场给予30余人就业政策解答。丹东市振兴区总工会将加大宣传力度,调动镇街、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宣传招聘信息,主动转发企业用工需求,让信息有效传到寻常百姓家,让信息传递落到实处,多元化、常态化持续推进促就业工作。记者:包芙蓉
09/05 - 站“护学岗” 讲“安全课”
9月1日,丹东交警提前上岗,站好“护学岗”,筑牢交通“安全网”。同时,走进学校给学生讲交通安全“第一课”。当日,丹东市交警支队安排机关科室警力支援一线大队,联系配合校方,定点、定人、定责,共同营造警民共建平安校园的良好氛围。结合之前摸排的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执行“护学岗”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开展护校疏导工作。早高峰也是上学高峰,交警在实验小学、六纬路小学、站前小学、二纬路小学等多所学校门前路口设置执勤警。针对学校周边交通特点,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控设施,强化校门及周边区域交通安全防范能力。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校园路段,交警指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在指定区域即停即走,提示过往车辆注意礼让和减速慢行,积极引导家长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人员聚集引发交通拥堵。强化路面警力应对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提高“护学岗”工作质效,维护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同时,加大对违法停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逆行、压线等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力度。发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交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到校园周边交通管理工作中,形成驻点守护、周边巡逻相结合的立体交通防控网络,最大限度提高上学、下学高峰时段校园出入口及周边畅通率。为做好新学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及文明交通素养,当日,交警走进六纬路小学、二纬路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宣讲交通安全法规和日常出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式,将“交通安全无小事”理念播撒在学生心中,引导他们增强安全出行和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学生们做交通安全的监督员、宣传员。记者:王俊
09/05 - 辽东学院:5000余名2023级新生报到 开启美好大学生活
9月2日起,十余辆“迎新”专车往返于丹东火车站与辽东学院,为大一新生和家长提供“点对点”运输服务。今年是辽东学院办学75周年,学校招生录取数、录取率再创新高。今秋,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5000余名新生将在鸭绿江畔开启人生新航程。市公安局内保支队、元宝和振安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及属地派出所出动警力60多人次,协助辽东学院维持交通秩序、管控进出车辆、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为新生报到和学生返校保驾护航。校园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播放学生报到情况。新生们可以通过“智慧迎新”系统扫描“报到码”,实现线上“秒”报到。在各学院迎新报到处,老师帮忙办理各项入学手续,学长们帮着搬运行李。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陪着新生提供全程服务,“绿色通道”帮助家庭贫困新生顺利入学,并为需要资助的新生送上爱心大礼包。学校餐厅免费为新生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下车面”,让新生和家长体验辽东学院美食文化。一系列高质量服务获得了新生和家长们的点赞。有家长说:“一进学校就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我这悬着的心啊,一下就放下来了。”有新生说:“没到校前,一直有些迷茫。进了校园,让我有了归属感,心里很踏实。”“学长和学姐都太好了!带着我熟悉校园,帮助我整理寝室,明年我也要将这份热情传递下去,帮助下一届新生。”记者/鞠鑫磊
09/04 - 昨晚,辽篮球员夜游鸭绿江
晚风徐徐江水淙淙江风拂面辽篮球员们纷纷走上甲板倚靠栏杆望向两岸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丹东的气候真是让人既放松又舒服”“几年前来过丹东,现在看沿江又有新变化”游船行驶至鸭绿江断桥时很多球员举起手机记录霓虹交织下大桥的美丽景色来自振兴区的志愿者将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娓娓道来秀美月亮岛百年海关丹东舰……辽篮球员们对丹东这座英雄城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09/04 - 文化丰富校园 · 艺术点燃青春丨丹东四中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8月31日晚,丹东市第四中学以“润心尚美,青春向党”为主题,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师生们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展现才华,挥洒青春活力。丹东四中将以此次艺术节为契机,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为国家输送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王恩友记者/刘海东
09/04 - 【快看】千人观摩红色主题开学典礼,二中学子青春活力溢出屏幕!
9月1日上午,市教育局在丹东二中举行红色主题开学典礼观摩活动。全市教育系统代表、丹东二中全体教师及新生家长代表共1000余人,现场观摩了这场以“传承•责任•奋进”为主题的精彩又励志的盛大典礼。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