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东兴:“虾”意满满!南美白对虾迎来丰收季
    走进东兴市现代特色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内,宽阔的水面颇为壮观。这里有500亩的虾塘,虾塘内常年养育并不断上市南美白对虾,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仲夏时节,又到了水产养殖丰收的季节,虾塘迎来了拉网捕虾的高潮。早上6时至9时,是江源水产公司捕虾工人一天最繁忙的时段,养殖区内入目的是有序排列的虾塘,在打氧机的工作下塘面掀起层层涟漪。捕虾工人撒网、收虾,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熟练,一批又一批的虾被捞上岸分拣打包。据了解,这一批虾是今年4月份投放的,一个车间大约投放了170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现在是夏收时期,一车间预计能收4万斤左右的南美白对虾,主要销往广西各地。江源水产公司自2018年起,共建有对虾养殖车间24个,年均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东兴市作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一直以来都注重渔业健康养殖,立足独特的区位、资源、政策、战略等综合优势,创新模式探索形成的“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式渔业健康养殖发展模式,带动边民实施代种代养。今后,东兴市将大力推进渔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提升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渔业健康养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有机结合。记者:曹晓玟柯晓雪廖福增(实习)
    08/02
  • 重庆:动物园里的“清凉夏日”
      7月29日,在重庆动物园,两只大熊猫玩水“消暑”。近来重庆连日高温,重庆动物园为了让动物们清凉度夏,采用多种“妙招”为动物们防暑降温。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07/30
  • 贵州赤水:“订单高粱”助农增收
      7月29日,在赤水市长沙镇高洞村,村民将收割的高粱装筐背运。  眼下,贵州省赤水市长沙、长期等乡镇种植的万余亩酿酒高粱喜获丰收,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收、晾晒高粱。  今年春,赤水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驻村党员干部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酿酒高粱,采取“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子、有机肥和种植技术,实行有机种植、订单收购,带动农户增收。  新华社发(王长育摄)
    07/30
  • “福海”新生:新疆第二大湖泊的生态蝶变
      黑巴多拉·木哈买迪亚在乌伦古湖边清理垃圾(7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侯昭康摄
    07/30
  • 云南曲靖:夏日山麓风景如画
      街舞爱好者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录制跳舞视频。  云南省曲靖市朗目山,夏日绿树成荫,山顶西侧视野开阔,是观看日落美景和城市夜色的绝佳观赏点,吸引着不少游客上山观光游玩,已然成为了曲靖城周边一处热门“打卡”地。新华网发(杨俊鹏摄影报道)    小朋友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玩耍。    游客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看美景。    游客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看美景。    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拍摄的画面。    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拍摄的画面。    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拍摄的画面。    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拍摄的画面。  在云南曲靖朗目山上拍摄的画面。
    07/29
  • 红了!东兴这里的火龙果采摘正当时→ 防城港市新闻网
    7月24日,在东兴市江平镇黄竹村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内,负责人邹远峰正忙得不亦乐乎。当天,一些顾客通过微信向邹远峰订购了15箱火龙果。为了尽快将新鲜的火龙果送到顾客手里,邹远峰和其侄子邹意君正顶着烈日在基地里采摘火龙果,不一会,果篮便被装得满满当当。△烈日下,邹意君正忙着采摘火龙果记者在基地内看到,山坡上,一棵棵火龙果树排列整齐,果树上大大小小的火龙果颜色鲜艳,果实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个个紫红色的灯笼。据邹远峰介绍,基地共种植红心火龙果40多亩,今年火龙果预计可挂6批果,每批产果约2500公斤。△个头圆润的火龙果邹远峰告诉记者,这批火龙果是2013年种下的,树龄较大,今年产量较少,主要以零售的方式进行销售,同时向游客开放采摘。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基地采摘,邹远峰灵活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推广宣传。因品质优良,果肉多汁清甜,邹远峰的火龙果近年来收获了不少“粉丝”。每到火龙果成熟时,大家都会通过微信向他订购。“昨天,我又通过朋友圈卖了十几箱火龙果,今天又有朋友订购了200多公斤。”7月26日,邹远峰一边忙着打包送货,一边通过微信告诉记者。△邹远峰向记者展示刚摘下来的火龙果让火龙果“火”起来的还有一个原因。邹远峰介绍,基地用的肥料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利用高空昆虫控诱设备、诱捕器、太阳能捉虫灯等设备,科学防治火龙果病虫害,确保了火龙果绿色安全的优良品质,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火红的火龙果挂满枝头火龙果有了销路,让邹远峰也有了进一步的打算。今年,为了提高火龙果产量,邹远峰还计划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同时在基地内引进新品种火龙果进行种植。新品种火龙果无需人工授粉,不仅产量高,还能降低人工成本。此外,邹远峰还积极发动村民种植火龙果,向有需要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排列整齐的火龙果树
    07/29
  • 长影周末音乐会回归 上演“暑期欢乐总动员”
      结束为期一个月的2021全国巡演之后,长影乐团7月23日晚19时举办了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暑期欢乐总动员”大型动漫电影视听交响音乐会,这也是长影乐团回归长影音乐厅的首场长影周末音乐会。  整场演出沉浸感十足。为了配合音乐会主题,长影乐团的演奏家们都戴上各种头饰,“长出”了可可爱爱的小耳朵。担任本场指挥的长影乐团常任指挥曲鑫,在指挥开场曲的时候,特别以家喻户晓的动画人物造型亮相,更是引发孩子们的惊喜尖叫。  在演出过程中,全场的小观众都仔细认真地欣赏着节目。演出结束后,大家仍恋恋不舍,纷纷聚集在舞台前面,争相跟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握手、合影留念。  7月30日,下周五的长影周末音乐会上,长影乐团将带来下半年重磅演出之一——纪念卡米尔•圣-桑逝世100周年《色彩奇异的圣-桑》交响音乐会。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
    07/29
  • 2021长春市民换书大集火爆来袭
    7月24日,长春市图书馆庭院内举办的2021长春市民换书大集暨“小手牵小手”爱心公益置换活动火爆来袭。该活动是2021长春市民读书节期间长春市图书馆重点打造的惠民活动之一。活动以“绿色阅读、文化共享”为主旨,充分激发市民的阅读热情,为春城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换书大集”在儿童鼓韵扇舞《英雄》的精彩表演中拉开帷幕,长春市图书馆副馆长朱亚玲为活动致辞并宣布“大集”开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集”活动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采取了“换书+文娱”的创新活动形式,在公益换书、爱心置换、喜阅荐书基础上,推出手工制作、图书盲盒、众里寻它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娱阅读推广活动。  据了解,此次换书大集长春市图书馆采购了近万册“种子图书”供市民换取。在活动前一个月内向市民招募捐赠图书800余册,这些市民朋友在领取“换书券”的同时对往年的“换书大集”活动赞不绝口,并纷纷表示非常期待今年在“大集”上可以换到心仪的图书。  24日大集现场汇集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各大书店摊位以及80余组市民家庭书摊。“换书大集”的多元化设计、高趣味性和低参与门槛,使活动不仅限于报名参加的家庭,还吸引了1000余名市民纷纷前来参与,互换图书4500余册次,荐购图书500余册,市民捐赠图书300余册。虽是30度的盛暑高温,但依然不及市民换书的火爆热情!  分区换书各取所需  换书大集上的C位当属“长春市民换书中心”摊位,这里有市图专门准备的万余册待换新书及市民捐赠的二手图书。“以旧换新、等价交换”吸引了众多市民争先抢选。大人、孩子都变身“淘书人”,急切地穿梭于换书摊位中,文学经典、历史传记、时尚休闲、少儿绘本类图书受到市民广泛青睐,选好书、拼手速、促交流、互分享,在书籍流动间满溢着翩跹书香。  喜阅相伴好书荐购  市图的“喜阅”荐购品牌活动也来到换书大集,新华书店、学人书店、省外文书店、联合书城“购”书摊位上,新书、好书、热门图书,市民只管“购”、买书不买单,看过之后还回图书馆,购书由图书馆买单!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对公益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既满足了读者的均等化阅读需求,更让读者享受到一次次便利的新书自选、转购为借的公益阅读服务体验。  爱心置换公益环保  本届换书大集延用了“虚拟币”在家庭摊位间进行易物流通,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体验到“货币”带来的乐趣。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二次参加置换活动,甚至还记得上次参加活动结交的小伙伴,互相帮助讨价还价,选购心仪好物,让活动现场充满了童趣与童真。小朋友们在一次次互换中学会交流与分享,懂得节约环保、合作诚信,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关于智商、财商、情商的社会实践课。  手工制作公益义卖  “手工坊”的摊位是今年“大集”上新的亮点。小朋友们在交易的间歇都会到这里来边学边玩。图书馆的老师现场讲解怎样制作书签,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用纸张、布条、棉花、塑料等材料一同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专属书签。  此外,本次活动特别为残疾人提供了义卖摊位,展示并出售布艺、刺绣、手工挂件等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残疾人坚忍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市民们参与其中,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销售所得将全部用于扶持残疾人创业专项基金。  图书盲盒众里寻它  “图书盲盒”和“众里寻它”是这次换书大集上的两项文娱活动。市民朋友根据特定信息挑选并打开一个图书盲盒,在活动现场的各个图书馆摊位、书店摊位和家庭摊位上寻找或有缘遇到“那本最特别的书”。每当听到“这本书果然就是我的菜!”“哇,我找到了一本不一样的书!”,周围的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和善意的微笑。  据悉,25日下午4时还有一场“大集”,通过换书活动,重启休眠图书的知识价值,弘扬“读好书、献爱书”的绿色阅读文化理念,培养少年儿童热心公益活动的良好习惯。长春市图书馆近期惠民服务举措还将再次升级,届时长春市民将享受“线上点单”选书服务,足不出户市内各大书店图书直接配送到家,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
    07/29
  • 45年,再造壮丽新唐山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无人机照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45年来,唐山励精图治,新唐山勃发英姿。今天的唐山,是在当年大地震废墟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  近年来,唐山市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据了解,2020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达7210.9亿元,多项经济指标位居河北省首位,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全面提速。  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07/28
  • 旅游季,透过“新疆之窗”见证真实新疆
      7月27日,游人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游览。  新华社记者张晓龙摄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