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8月27日在长春举办
7月30日,中国与东北亚经贸合作暨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吉林网从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批准,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贸促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今年8月27日至3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携手东北亚,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突出东北亚区域合作,搭建高水平对话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 同往届相比,本届博览会有以下四个特点:更加突出安全办会。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办展相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论坛、会议和展览。 更加突出经贸合作。本届博览会将举办第十一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等多个商务活动,同步举办第六届全球吉商大会,搭建更加宽泛的区域经贸交流平台,深化产业项目合作。拟签约项目38个,合同引资额316.83亿元。 更加突出科技引领。专门设立科技创新主题馆,重点围绕“新基建、新机遇、新愿景”,突出科技赋能、创新引领、绿色发展,集中展示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数据、5G应用、人工智能、特高压、轨道交通、三网融合、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等成果与应用,展示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智慧和成果。 更加突出吉林特色。全面展示吉林省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光电子、卫星及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冰雪旅游等重点产业。集中展示中国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最新研发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新技术、新产品,展现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 据悉,截至目前,本届博览会招展任务已全部完成,共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386个,国内外参展企业1001户。其中,来自东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347户,来自浙江、陕西等17个省区市参展企业282户,吉林省参展企业372户。会议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李志明摄影郭亮
08/05 - 天空精灵的天堂!腾冲栖息水鸟达67种
清晨,腾冲东湖水雾徐徐升起,山水相依宛如泼墨。此时,数不尽的水鸟、野鸭在这个静谧的世界里缓缓醒来,开始欢快的嬉戏。 “鹭鸶、水鸟栖息的现象逐年增多,这与腾冲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分不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工作人员陈映照介绍,经收集整理,目前发现腾冲有水鸟67种,其中鹭科有11种。 腾冲境内的荷花、蒲川、洞山等地,是鹭鸶栖居的天堂,常有鹭鸶群出现。一身洁白无瑕的羽毛,翅膀微微扇动便优雅翩跹于天空。蓝天、碧树、湿地,都是它们的最爱。 在这座边陲小城,人与自然相依相偎的场景随处可见。在高黎贡山下的界头镇,春耕时节常有鹭鸶或立于牛背上,或觅食于春泥中,农人则趁耕田间隙静坐一旁抽烟,一幅人、牛、鸟和谐共享家园的画面深入人心。 在蒲川拍摄鹭鸶时,夕阳升起的时候从乡间走过,那棵大树上有几百只鹭鸶在那咕鸣、翩跹。从整齐的茶墒逆光看过去,飞翔的鹭鸶在夕阳里划出各种优美的弧度。没有人工喂养,鹭鸶群在茶乡自由栖居,与天地合为一体,“人来鸟不惊”的意境油然而生。 在北海湿地,钟爱观鸟的摄影人拍摄到珍稀的青头潜鸭,在乡间、山林拍摄到各个季节的鸟类。也有爱鸟的护林员们,默默记录他们下它们的美丽瞬间,默默地为它们守护。 在和顺、绮罗、董官村、江苴、新岐等86个传统古村落的青山绿水间,鹭鸶是一群潇洒而优雅的常客。新翻的热土上,鹭鸶是农人身后的跟班。它们已然成为这个生态家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百鸟齐鸣、诗意栖居是腾冲最美的生态画卷。这,只是腾冲人与自然和谐画面的一角。对腾冲人民而言,守护天空精灵们栖息的家园,就是我们守护赖以生存的家园。 据悉,腾冲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7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73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2.5常年小于10,被誉为“天然大氧吧”,也给天空精灵们提供了一个诗意栖息的天堂。 云南网记者杨艳鹏通讯员杜加从刘正凡摄影报道
08/04 - 东兴:抢时节 种晚稻 保丰收
“大暑到,双抢忙”盛夏时节东兴市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双抢”季随着早稻收割逐渐进入尾声晚稻种植也适时展开连日来,福珍富硒水稻产业示范区趁着晴好天气,抢抓农时早稻收割“无缝衔接”晚稻种植机械化地插秧如火如荼进行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江平镇江龙村福珍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区,农机人员驾驶着一台台插秧机在田间机械化作业,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插,有条不紊地翻田、犁地。在“双抢”作业中,各式各样的农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机械化地种植全面提高了作业速度和效率,但带来的同样是丰收的喜悦。在农机人员的辛勤劳作下,原本光亮如镜的水田,不一会儿就均匀的栽满了秧苗,点点翠绿点缀着水面,绘成一幅绿色生态的晚稻耕种画卷。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东兴市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以福珍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区为示范点,推进水稻生产,农业和供销部门及时解决生产作业的急需物资,各级农技人员还深入到田间地头加大对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曹晓玟、麦绍林、柯立雪(实习)
08/04 - 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甜高粱红了,日子甜了……
眼下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高粱饲料牧草新品种育苗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内的甜高粱已陆续成熟正是采收甜高粱种子的好时节甜高粱迎丰收。7月24日,记者在基地内看到,一株株甜高粱长得高大繁茂,红色和绿色的高粱穗正随风摆动;几名工人穿梭在地里,忙着收割成熟的甜高粱,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在地里收割甜高粱。甜高粱植株高大,抗旱性强,全身都是宝,被誉为“高能作物”。其茎秆富含糖分,可以制成糖浆、结晶糖,也可制作成饲料。饲料转化率高,营养价值高。那么,甜高粱是如何走进那漏村的?东兴市逸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骆世杰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利用那漏村的土地资源,做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初,东兴市逸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与东兴市益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村民的150亩土地,用于高粱饲料牧草新品种育苗种植。今年年初种下的甜高粱,现在有一部分已成熟进入采收阶段。采收下来的甜高粱晒干后,作为种子销往云南、四川、山东、青海、新疆等省区。“那漏村土地肥沃,温度适宜,种植出来的甜高粱种子颗粒饱满、品质好、发芽率高,收获了不少好评。”骆世杰说。工人在晾晒甜高粱。据了解,基地里的甜高粱除了用于育种外,还可以当做饲料牧草,作为猪、牛、羊、鹅等牲畜的饲料。甜高粱牧草一年可以采收4次,每亩产量约5000公斤,每亩产值达9000元左右。“甜高粱种植成本低,回报率高,价格也相对稳定。”骆世杰告诉记者,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0多户农户发展甜高粱牧草种植。今年合作社每名社员预计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分红。同时,基地还以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资聘请了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为农村闲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骆世杰还告诉记者,合作社将不断扩大甜高粱种植规模,创办饲料存储和加工车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带领大家过上甜日子。
08/04 - 2021年服贸会灯光展示“点亮”夏夜京城
这是8月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拍摄的2021年服贸会户外灯光展示。 当日,北京中关村中钢大厦、望京社区楼体、奥林匹克公园观光塔等多个点位建筑外墙和户外大屏同时“点亮”,迎接9月将在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08/03 - 云南马关:万寿菊花开 百姓幸福来
万寿菊花开正艳 时下,正是万寿菊的收获期,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大栗树乡和平村委会,花农们正在金黄色的花丛中穿梭采摘鲜花,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村民采摘万寿菊花 在大栗树乡和平村委会中寨村一万寿菊地里,村民普增荣一家正在忙着采摘万寿菊。据普增荣介绍,今年家里种植了两亩万寿菊,目前已经采收了4次。如果万寿菊管理得好,还可以再采收4次,采收完可以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由于种植万寿菊人工劳动力投入少、费用低、经济效益高,许多种植户前几年就开始种植万寿菊,在尝到种植万寿菊的“甜头”后,又继续扩大规模发展种植。长势良好的万寿菊 种植户杨立美去年栽了4亩万寿菊,收入在15000元左右,杨立美认为栽种万寿菊很划算,于是今年又栽了7亩,一个星期采收一次,采收一次可以卖得2000元左右。成片种植的万寿菊 每年7月初,马关县大栗树乡种植的1000余亩万寿菊陆续开放,到7月下旬,便进入万寿菊最佳观赏期和采摘期,每天下午种植户把当天采摘的万寿菊运到文山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平收购站,进行称重出售。村民售卖万寿菊花 据文山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平收购站站长普增春介绍,每天收购站能收购10吨左右的万寿菊花,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的需求。收购站每天收购的万寿菊花 目前,马关县大栗树乡1000余亩万寿菊进入采摘期,预计每亩产量2000余公斤,按最低协议价格收购,每亩经济收入可达2000余元,大栗树乡的万寿菊预计可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08/03 - 东兴特色产品惊艳亮相第八届(杭州)全球新电商博览会
赏“人间天堂”,享“全球盛会”7月29—31日2021第八届(杭州)全球新电商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东兴市多家企业应邀参展并大放异彩产品一经亮相便俘获大批粉丝展会现场,东兴展位前人流涌动,前来咨询了解、参观购买、洽谈合作的客商络绎不绝,京族服饰、福珍大米、金花茶、硅藻土吸水垫等极具东兴特色的产品吸粉无数。优质的产品同样吸引了不少媒体和网络直播红人的目光,他们纷纷到场采访和“带货”,直播间互动人数持续上涨,将线下的火热气氛延续到了线上。据了解,此次大会围绕“新直播”、“新电商”、“新业态”为主题,打造电商全产业链行业盛会,助力企业通过网红直播、新零售、电商、微商、社交电商、社群团购、社区团购等电商新渠道开拓市场,为全行业规划良性健康的产业发展快车道,为电商产业规范化、持续化、高质量发展有效赋能。为期三天的博览会,展出面积共计60000平方米,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20000家MCN机构、12万专业观众及采购商参与。东兴市此次参展,通过网红宣传、直播带货等新方式,充分展示了东兴特色产品魅力,向世界打开了了解东兴、关注东兴、喜欢东兴的重要窗口,更畅通了企业与一线城市销售渠道的交流、对接,为企业销售拓宽了渠道、增添了活力,更为企业打造网红产品、爆款产品带来了新的机遇。杭州网络直播红人萱萱说:“这边品种很多,然后我直播间的粉丝也很喜欢,希望大家都来看看。”东兴市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樊文英说:“今天很荣幸来到中国“网络城市”杭州来展示我们东兴市的京族服饰,在大会上很多网络红人、媒体记者都来这里采访,达到了我们所想要的很好的效果,可以很好地宣传我们京族文化。”
08/03 - 北京:“9月,我在服贸会等你”系列宣传活动启动
8月1日,受邀媒体记者行走在首钢园区内的“空中步道”。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召开倒计时一个月之际,“9月,我在服贸会等你”系列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据了解,2021年服贸会将于9月2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主题为“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设置约13万平方米展览场地、100余场论坛和会议及推介洽谈活动。 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08/02 - 把松茸推向全民餐桌 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启幕
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启幕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龙彦)7月30日,由云南省商务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指导,中国国际商会云南商会松茸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开幕式及展销会在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浩宏产业园国际绿色食品交易中心拉开序幕。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启幕供图 松茸是世界名贵珍稀野生食用菌,是菌中之王、是“云菌”最具有代表性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云南松茸资源量较大,不仅产量居全国之首,质量也最优。自1980年开始,云南松茸正式出口,至今已有41年的出口历史。松茸出口涉及鲜品收购、运输、预冷、分解生产、包装、出口物流等一系列产业链,覆盖30多家出口企业,全省三百万农民家庭受益,可解决一千万人的基本生活开支、教育费用、医疗基本费用等,也是产区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因此,松茸出口对云南省松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振兴偏远山区经济以及产区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启幕供图 “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的开展,旨在加快云南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云南从野生菌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帮助云南松茸企业保出口、增内销、强标准、树品牌。作为此次活动的开幕场地,浩宏产业园一直以来借力“互联网+”,打造的国内领先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云南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此次活动更是以“助高原名品走向世界,引国际商品服务云南”为目标,依托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综保区、昆明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区合一的区位优势,为云南松茸出口企业提供1210、9610、9710、1039多种通关便利化一站式服务,助力云南产品出口。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启幕供图 此外,云南松茸交易会是松茸行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实现云南野生食用菌产品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外向型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以此实现小产业带动大民生,最终实现创造一个百亿产值的产业。去年7月28日,“第一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在昆明举行,为云南松茸产业的稳步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今年,“第二届云南松茸交易会”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系列活动,在此期间,在活动主办地浩宏产业园内,将推出精彩纷呈的免费品鉴松茸美食、松茸批零直采、松茸全席宴、松茸展贸等系列活动,为全方位推荐云南松茸走向全民餐桌。
08/02 - 云南屏边:产业兴旺 大份子村日子红火
丰收在望的猕猴桃 “要下雨了,快回吧。”在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大份子村的山坡上,眼看着灰漠漠的雨帘潮水般从对面山坳涌过来,王文英提起半袋还没施的肥料,跑向山顶的大棚。 大雨说来就来,山坡被雨水洗得油光鲜亮。成对的燕子掠过雾气腾腾的树林,用它黑色灵巧的“剪刀”裁剪密麻麻的雨丝。远远望去,满眼都是丰收的希望。纵横交错的猕猴桃藤蔓下,在绿叶黄叶间低垂着一串串丰满的果实,绿皮上一层细密的绒毛,刺得手指发痒。“浇了这场雨,再晒几天太阳,这些果子就可以采摘了。”王文英眼里闪着亮光,她说:“在基地里打工,每天90元,我自己又试着种了70窝东红猕猴桃,等收了交给公司又有一份收入,一点不操心。” 大份子村紧邻屏边县城,站在山顶远眺,深深浅浅的绿色里,村道像丝带串起一个又一个村庄。“以前村里没啥产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386199部队’。”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杨顺成介绍,“2018年,各级整合资金修通了下山的18公里道路,田间地头支起水泥桩、架起滴灌,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让村里换了模样。” 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告别了贫困的大份子村,农业产业质量和效益都实现提档升级。山腰上,是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点,山顶,是种植野三七、重楼的遮阴棚;山脚,乌克兰大樱桃才下树,3000亩长势喜人的砂仁又要开始采收……漫山果树青翠,往年山区栽种的“主力军”包谷,已经让位给瓜果飘香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如今,在希望的田野上,融合发展成为了潮流。稻花鱼、生态螺蛳、黄鳝、山地鸡、高海拔蔬菜都是现成的,坐在窗前,可以俯瞰屏边县城,视野开阔,不少游客被这里的农家美食、特色文化吸引而来。 以旅促农,以旅兴村,发展农旅综合体,是大份子村下一步的方向。杨顺成说:“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腰包鼓起来才是小康。” 雨渐渐停了,北方远远的天空飞起几朵红霞,边上镶着金色的亮光。 哦,大份子,叫人依恋和动情的村庄! 云南网记者李树芬摄影报道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