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爱在特殊时期传递
8月18日大清早,家住宝山大街35号楼的独居老人任福珍的儿子就给解放社区送来一面锦旗,感谢社区书记王艳丽和社区工作人员李霞在疫情期间对他母亲的关心照顾。疫情发生后,85岁的任福珍老人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其儿子在外地,在这特殊时期无法照顾独居的母亲。儿子很着急,怕母亲买不上生活用品、吃不上饭,十分担忧。就在儿子束手无策之时,解放社区党委书记王艳丽了解到这个情况,及时和任福珍老人儿子联系,告诉他不用担心,他的困难社区会全力帮助,让他在外地好好工作,家里的事有社区代理。王书记马上安排社区工作人员李霞包保老人生活,老人身体不好就上门做核酸样品采集;行动不便,李霞就给她买来生活用品;帮助打扫卫生;每天给老人送盒饭;隔段时间就买来点心和水果给老人送去……看到李霞每天满身大汗地到自己家忙前忙后,老人十分感动,打电话告诉在外地儿子说:“家里的事不用担心,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上楼看望我,照顾我,你在外地要好好工作,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8月中旬,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刚回家就来到社区,看到王书记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母亲的关爱和帮助,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对母亲的无私奉献。”
08/26 - 辽宁丹东:体育竞技成果丰硕 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体育事业迎来飞速发展,竞技体育硕果累累,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有的成为我国一个项目的领军人物。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这些运动员几乎一致地回答:是丹东这块沃土培育了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对外说,我们来自丹东。丰硕成果源于优秀传承回眸丹东体育的发展,从不乏优秀人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丹东姑娘王丽萍在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一骑绝尘,最后时刻勇夺金牌。此后,丹东姑娘唐宾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赛艇金牌零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丹东籍选手李娜和队友大胜“黑马”韩国队,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一系列世界级的比赛中,总能在关键场合看到丹东人的身影。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子跆拳道比赛格外吸引人,获得这枚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将有一个名次排位的突破。丹东姑娘郑姝音在女子67公斤以上级的比赛扣人心弦,经过精彩激烈的较量,成功把金牌挂在了自己胸前。2021年7月28日,在东京奥运会赛艇项目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丹东姑娘崔晓桐和三名队友密切配合,夺得金牌。这是中国赛艇队时隔13年再夺该项目奥运冠军,刷新了该项目的世界最好成绩。作为女子赛艇的领军人物,崔晓桐囊括了这个项目的所有世界冠军。此外,驰骋奥运赛场上的丹东运动员谷红、孙亚楠、周凤、高诗岩等都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比赛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增光添彩。据不完全统计,丹东市先后培养世界冠军46人次,亚洲冠军45人次,全国冠军187人次,凸显出极强的竞技实力。训练机制培植体育沃土沉甸甸的奖牌背后凝聚的是全体教练员和全市体育工作者的汗水,见证的是丹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这离不开我市精心培植的体育沃土。随着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丹东体育也将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到战略性、基础性位置来抓,全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建设体育强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丹东市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市体校、丹东市海校、丹东市业体校先后几个周期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校、市航海运动学校、市陆上运动学校被评为新周期辽宁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丹东的篮球、竞走、投掷、羽毛球、手球五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赛艇、皮划艇、柔道、击剑等项目也成为全国各地关注的重点。目前,全市拥有14个国家级、35个省级和12个市级青少年体育组织。丹东体育缘何成为辽宁省体育运动的一个有力的支撑点?记者了解到,丹东始终坚持青少年人才培养,以三集中训练、业余训练、体教融合、社会办学为一体的训练模式,逐步形成丹东强有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结合丹东市已开展的在训项目,加大对各基层单位在资金和器材上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区体校、传统校、网点校及中小学特色学校为依托的一条龙式的训练体系。在项目布局上,以“三大球”、冰雪、田径、游泳、击剑、跆拳道、柔道、射击、赛艇、皮划赛艇为重点,突出优势项目,与各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抓好二、三线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型体教融合之路。通过实践,丹东体育人才不断涌现,截至记者发稿时,21岁的丹东选手隋高飞在一项国际田径赛男子200米的比赛中,跑出了20秒83的优异成绩,打破赛会纪录,隋高飞也由此被誉为中国男子短跑的接班人。承办赛事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丹东市多次承办“三大球”、冰雪、儿童青少年游泳等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市级少年儿童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跳绳踢毽比赛、田径比赛、夏令营、冬令营等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为青少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去年,丹东市少年儿童体育系列赛事结合红色主题,打造“红心向党以体育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主题,包括中小学生足球菁英训练营、体育舞蹈冠军赛、足球菁英集训冠军赛、魔方公开赛、冰雪节系列活动等共计16项赛事,贯穿全年,累计参赛人数达数千人。赛事突出红色主题,将党员在裁判员队伍中的比重扩大到80%,所有党员裁判员佩戴党徽,“亮出”党员身份公正执裁,党员、少先队员聚在一起开展了一堂别样的党课,将体育精神与红色基因结合传承,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同时,紧抓冬奥契机,推动丹东市冰雪运动走上发展“快车道”。举办助力北京冬奥会青少年冰雪系列活动,包括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短视频大赛、冰雪进校园活动、冰雪运动培训班和冬令营活动暨万人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启动仪式等多项活动。活动从学校入手,体教融合,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民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覆盖人群,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08/26 - 辽宁丹东振安区妇联:为待业妇女提供手工技能培训
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妇联依托“辽宁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1987青创孵化基地,采取线上直播“云课堂”“云招聘”,线下实地参观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为待业妇女提供手工技能培训,解决妇女再就业难题。
08/25 - 辽宁丹东广济街道朝凤社区:情系老党员 红枫暖人心
近日,元宝区广济街道朝凤社区红枫志愿者带着慰问品走访慰问了辖区内40余名模范老党员。78岁的刘萍是朝凤社区党委的支部书记,家中有一子患病常年卧床。刘萍作为老党员,不忘初心,发扬“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建设,尤其在疫情防控和创城工作中,一边照顾患病的儿子,一边主动承担起网格员工作,号召居民积极配合各项防疫政策,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参与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工作。69岁的蔡桂琴是朝凤社区一名老党员,今年年初,她的老伴儿因病卧床。蔡桂琴退休回社区后仍发挥老党员余热,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社区平安建设中。作为网格员、文明劝导员,她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发挥老党员的奉献精神。在社区需要时,老党员模范带头冲上前,老党员有困难时,红枫志愿者暖心间。红枫志愿者通过走访慰问模范老党员,感谢他们支持社区工作,为社区和居民发扬奉献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红枫志愿者也会继续关心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积极主动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也让老党员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08/25 - 辽宁丹东浪头镇滨江社区网格员:居民身边的“孤勇者”
近日,振兴区浪头镇滨江社区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写信的是一位姓邹的社区居民。她在信里写道,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丈夫在防控一线闭环值守,不能回家,家中只有她和不到2岁的孩子,长时间的压力使她产生了负面情绪,导致不支持社区工作,不配合疫情管理。滨江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不仅唠家常、讲政策,还帮她团菜、做饭、哄孩子。如今她已经走出精神低谷,变得坦然乐观了。在感谢信里,她由衷地表示,将铭记这段艰难的疫情时光,学习那些普通的“志愿红”和“天使白”,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心和厚爱。这位居民眼里的“志愿红”、“天使白”,其实就是滨江社区的网格员。他们每天有走不完的路、进不完的户,凌晨才能躺下睡上一会儿,闹钟在4点会准时叫醒这群疲惫的人。随即,他们接医护、准备做核酸采集的物资……每名网格员各司其职,迅速下到各自负责的小区,一个个像奔赴战场的勇者。之后,下沉干部、自发和招募的志愿者加入了进来,网格员不再是孤军奋战,可新的问题又摆在他们面前:居民们的情绪在一天天变化,社区电话从早响到晚。为了方便沟通,每名网格员都把个人电话公布在管辖小区内。大家在社区党支部书记聂丹梅的带领下,从春寒料峭走到了百花盛开,又从荷叶款款挺到了夏雨绵绵,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有条不紊。最让网格员们欣慰的是,如今,网格员们已经跟居民像邻居、像亲属一样,能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居民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汇聚到每名网格员手上,变成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在滨江社区居民看来,歌曲《孤勇者》唱的就是他们社区的网格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聂丹梅7月1日已经退休,她本来4月就该退,因为疫情她真正做到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们是新时代的社区干部,我们是政府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是为民服务的真实体现,我们是共产党员!”这几句话,是滨江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网格员内心的誓言,他们在用行动,向每一位居民致敬!
08/25 - 辽宁丹东:幸福小当家 劳动伴成长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是快乐且充实的。每天除了学习、看书、锻炼身体以外,劳动成了我最爱的事。”单晟勋就读于育鹏学校二年一班,暑假期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开始学着饭后收拾桌子和洗碗,妹妹则负责扫地。除了忙于家务,他还走进农田,了解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多种作物的生长习性,懂得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他说:“参加家务劳动,让我体会到长辈们一天的劳累与辛苦,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每天帮忙做家务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很高兴。”今年暑假,丹东市落实“双减”新举措,劳动教育正当时。全市各校以劳动教育养成为抓手,增强家庭劳动的计划性和持续性,做到“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我们倡导劳动教育从掌握生存技能开始,以此来培养提升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育鹏学校校长林萍说,今年暑假,学校把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入七彩夏日,充分发挥家庭劳动教育主阵地作用,建立了与居家特点、小学生年龄特征相符,具有嵌入价值、富有进阶的家庭劳动实践内容项目体系——“习劳知恩绿色成长”。暑假期间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充分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增进与父母间的感情。在实验小学,学校布置了“二级六维”课程暑假作业,针对劳育,学校设计了小当家课程,让孩子们在假期里熟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幸福和成就感。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假期氛围,自主设定一项适当的“劳动主题”,并围绕“班级自定的劳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提升了责任感,在劳动中体会长辈的不易,同时也让家长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亲子接触。”学校学生处主任张华平说,各班级还可推荐一至两个居家小当家优秀学生的视频作品,开学后,学校将择优展播,对优秀作品和参与度高、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表奖,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将劳育工作持续推进。据了解,为了推动丹东市各校劳动教育工作发展,丹东市教育局制定了《丹东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括“五个清单”,即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家庭劳动岗位清单、社会劳动实践清单、劳动教育保障清单、劳动教育评价清单,进一步规范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劳动教育的岗位设置、社会劳动实践的安排、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和劳动教育的保障措施,对丹东市学校劳动教育做出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让全市中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达到各学段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08/25 - 辽宁丹东:丹东选手隋高飞破赛会纪录夺冠
8月20日晚,在瑞士卢加诺田径国际比赛的男子200米项目中,丹东籍运动员隋高飞以20秒83的成绩夺冠,一举打破了该比赛的男子200米赛会纪录。他未来将有望替国出征,征战奥运会,在世界舞台展现魅力和实力。隋高飞2001年出生于振安区汤山城镇,从小活泼好动。身为体育教师的爷爷发现隋高飞从小就有跑步天赋,就请市体校教练赵成麒给“带一带”。经过赵成麒指点,隋高飞成绩陡增,被选入市体校,又经过一年多训练,成绩达到省内最好水平。在2018年省运会田径比赛上,他获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枚金牌。由于表现出色,2019年,隋高飞被南京大学录取,在江苏注册,并开始正式参加全国比赛。2019年7月10日,隋高飞以20秒87获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第一名;2021年7月14日,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公布,隋高飞入选田径项目参赛名单;2021年9月24日,隋高飞随联合队以38秒50的成绩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冠军。
08/24 - 辽宁丹东:三人荣获“全省十佳公诉人”
8月11日,备受关注的“全省十佳公诉人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的79名干警参加此次比赛,最终评选出“全省十佳公诉人”10人、“全省优秀公诉人”20人。丹东市检察机关4名选手在激烈比拼中斩获佳绩,其中市检察院付浩、修建华,振安区检察院王聪获“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市检察院王晓东获“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市检察院获“全省优秀组织奖”。本次业务竞赛分为办案质效考评、认罪认罚案件实务、刑事检察业务笔试、刑事检察业务答辩、公诉人论辩赛初赛和决赛6个环节,突出实践导向,注重以出庭能力为中心,围绕审查证据、适用法律、出庭履职、诉讼监督等公诉核心业务,全方位考察选手法学理论和办案能力,考核选手释法说理和刑辩表达,考验选手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刑事检察队伍素质能力的大检验、大比武、大练兵。丹东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本次竞赛。今年3月,丹东市检察院举办第七届全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以国优竞赛标准严选参赛选手,并组成历届国优、省优、业务专家汇聚的精英评委和培训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线上指导、线下模拟”的精准集训模式,为选手冲刺全省竞赛提供专业培训和有力保障。在竞赛中,丹东市检察机关参赛选手充分诠释了丹东检察“传承、情怀、精品、积淀、团队”五种公诉精神,展示了国家公诉人的良好形象。
08/24 - 辽宁丹东:文明交通从我做起
8月16日,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元宝大队、兴仁小学联合开展“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志愿行动,22名小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小志愿者们在女人街附近的斑马线执行任务,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越线停靠、不文明穿行马路等行为进行监督、劝阻,引导行人安全走路、帮助老人过马路。
08/24 - 辽宁丹东:年轻干部下基层 乡村振兴献青春
“哦,原来在表格里可以直接计算,这样真方便。”8月19日下午,在振安区五龙背镇孙家村村委会的党员活动室,村民代表李萍高兴地说。她当天学会了用EXCEL表格计算总数,再统计数字的时候不用使用计算器了。当天下午,镇里新考入的年轻干部顾青制作了课件,教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使用微信以及各类办公软件。顾青是1997年出生的,这几个月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我下沉在孙家村帮忙采集核酸样本、录入信息等。”顾青说,在工作中,他发现许多村干部不会使用微信和办公软件,而有些信息只要在电脑上几分钟就可以形成汇总,但许多人不会这样操作,一笔一笔记录,很浪费时间。当天的课程,顾青针对村民平时生活中使用的微信、WORD、EXCEL表格中如何进群、分享文件、基本操作、传输文件等常见问题制作了专门的教程,并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一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手中,手把手指导。记者从五龙背镇了解到,近日,为了强化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年轻干部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五龙背镇将机关9名“95后”年轻干部下派至村(社区)工作。他们配合村(社区)完成包保工作,支持各村(社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9名年轻干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急、难、想、盼”问题,协助村(社区)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连日来,9名包村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困难,找到村(社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与村领导班子共同商议村规民约、集体经济状况、民盼民需、基础设施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更好服务村民。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