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丹东这些人和单位获省级表彰
    08/30
  • 辽宁丹东:九旬老人欲办军人优待证 找错地方却办成事儿
    “一滴水见大海,一件小事折射出六道沟派出所是一个新时代朝气蓬勃,一心为民的好派出所……”这段话来自于一位九旬老军人亲笔写下的感谢信。近日,他带着锦旗和感谢信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公安局六道沟派出所,感谢日前民警暖心服务、为民解忧之举。8月17日下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六道沟派出所,一边擦汗一边问:“办理军人优待证是在这里吗?”当听到派出所没有这项业务时,老人顿时露出了失望的神情,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民警见老人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又是独自一人出门,便请老人坐下先休息一会儿,沟通了解具体情况。老人告诉民警,他曾在空军服役,这次出门是想办理军人优待证,在社区登记后,需要到老临江办事处附近拍摄证件照。“我记得那照相的地方应该是在六道沟派出所附近,结果走过来打听,才知道找错了。”老人无奈地说。得知老人既未带公交卡,身上也没有现金,腿脚不便,路又不熟,值班民警决定帮老人把这事儿办成。他们先是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确认具体地址,随后驾车全程陪同老人办理业务,办好后又将老人送回家中。这一件在民警眼中理所应当的为民之举,得到了老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几天后,老人带着手写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再次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当日的暖心相助。
    08/30
  • 辽宁丹东:黄喉貂亮相央视一套“秘境之眼”
    近日,宽甸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拍摄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视频亮相央视一套“秘境之眼”,这是保护区监测成果第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黄喉貂又叫青鼬、黄腰狸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鼬科貂属动物,体型和黄鼠狼相差无几,体重2.5至3公斤左右,与其他貂相比体型最大,并且拥有着“三长”的身体特征——身体粗长、脖颈长、尾巴长。黄喉貂的体毛多样,黑色、白色、金黄、褐色,比较有层次感,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黄喉貂小小身板储存着巨大能量,战斗力与“平头哥”蜜獾有一拼,黄黑白的颜色搭配,成为林区靓丽又不好惹的仔。而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的黄喉貂,它们前脚或脚趾上的毛发因变异而呈现雪白色。专家表示,毛色的个体差异能方便科学家们对黄喉貂的社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08/30
  • 辽宁丹东:三教师将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大赛
    8月26日,第三届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开赛,丹东市技师学院选派的7名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张瀚东、韩旭、马晓哲分获工业综合与农业、交通、班主任三个类别的第一名,厉莉获电工电子类的第二名,解川一霖获机械类的第三名,孙志刚获交通类第四名,张晓获电工电子类第四名。据了解,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为国家和省级一类赛事。本次大赛主题为“立德树人技能育人”,大赛分为教学赛和班主任赛2个赛项、10个类别,共有来自全省各市98名选手参赛。九月底,来自丹东市技师学院的三名冠军选手将代表辽宁省赴江西省参加人社部举办的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
    08/30
  • 辽宁丹东:微网格服务千万家
    8月24日,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第34网格的网格员梁洪芳登门向独居老人进行科普宣传。60岁的网格员梁洪芳,经常用休息时间帮助村里独居老人收拾庭院卫生、宣传疫苗接种知识等。大家都问她,你成天跑来跑去累不累?她总笑着说:“村民的‘心上事’就是咱网格员的‘上心事’。”从4月中旬开始,振兴区和汤池镇投入资金,统一为各村网格员配备了工作证、背包、马甲、帽子、手电筒、雨伞、工作日志等物品,保障其日常工作开展。同时,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网格员公示展板,将网格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具体责任人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做到家喻户晓。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或徒步或骑车,奔波在各村乡间小路上,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今年以来,汤池镇党委不断优化农村网格员队伍建设,在全镇划分了159个网格,确定人地、人责对应的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十项服务事项,由相关部门明确网格具体管理职责,招募、吸纳辖区内年轻大学毕业生和楼栋长、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等担任网格员,实现基础网格上的“多网合一”。
    08/30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六十一集 李永德:尖刀连长鏖战五次战役 六次负伤不下火线
    08/29
  • 辽宁丹东珍珠街道:913名防疫志愿者获得证书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振安区珍珠街道涌现了一大批假期中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社区党员、居民、还有受疫情影响未能开业的个体经营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守护了全街居民群众的健康平安。他们纷纷主动请战,持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的声音虽然变得有些沙哑,但并未减退他们的服务热情。他们的身影散布在核酸采样点、小区门岗、“敲门行动”等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为表示对各位志愿者辛苦付出的敬意和感谢,珍珠街道为913名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他们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志愿者张鑫接过证书激动地说:“很高兴能够加入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为咱们社区的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还认识这么多可爱又乐于奉献的人,日后我将继续传播正能量奉献社会。”
    08/29
  • 辽宁丹东三浓新村: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
    连日来,丹东凤城市赛马镇三浓新村的东北抗联记忆馆、解放战争记忆馆,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少年儿童来此聆听英烈故事,追寻红色记忆。近年来,赛马镇不断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以三浓新村为基地,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党课培训、支部书记上党课、观看情景互动式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重走抗联路等红色教育活动。“七一”以来,以红色历史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赛马镇三浓新村景区,迎来了红色研学高峰期,近两个月接待近30000人次。特别是周边乡镇的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中小学校师生纷纷来到这里,倾听红色故事、领悟革命精神、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08/29
  • 辽宁丹东汤池镇:村民“心上事”就是网格员“上心事”
    8月24日,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第三十四网格网格员梁洪芳登门向独居老人进行科普宣传。60岁的网格员梁洪芳经常用休息时间帮助村里独居老人收拾庭院卫生、宣传疫苗接种知识等。大家都问她,你成天跑来跑去累不累?她总笑着说:“村民的‘心上事’就是咱网格员的‘上心事’。”从4月中旬开始,振兴区委、汤池镇党委先后投入资金统一为各村网格员配备了工作证、背包、马甲、帽子、手电筒、雨伞、工作日志等物品,保障其日常工作开展。同时,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网格员公示展板,将网格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具体责任人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做到家喻户晓。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经常在村委会整装待发,或徒步或骑车奔波在各村乡间小路上,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今年以来,汤池镇党委不断优化农村网格员队伍建设,以党建引领夯实村级社会治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他们在全镇划分了159个网格,同时确定人地、人责对应的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十项服务事项,由相关部门明确网格具体管理职责,招募、吸纳辖区内年轻大学毕业生和楼栋长、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等担任网格员,实现基础网格上的“多网合一”。
    08/29
  • 辽宁丹东宋延利:用双手“点亮”人生
    在常人看来,盲人是个特殊群体,可盲人按摩师宋延利却不这么认为。他生性豁达,积极向上,用双手开辟创业之路,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在宽甸,有一家盲人按摩诊所,因服务周到口碑好,生意越做越红火。店主是50岁的盲人按摩师宋延利,他对人生充满了信心。1972年,宋延利出生在宽甸大川头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正在上课的他突然发现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此后,他的视力便一天不如一天。父母赶忙带着他前往北京求医,经诊断,宋延利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症,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越来越重,甚至双眼失明,因为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是不让眼睛疲劳,不适合再继续读书了。年幼的宋延利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坚持要求继续上学读书。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用听力和口述代替视力,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学业。初中毕业后,宋延利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说服父母来到了乡镇企业硼粉厂工作。运矿石、上窑、出窑,这是一份重体力劳动,因为他的视力状况,宋延利和其他工人干一样的活儿,却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一天下来,他身上常常是碰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时还会受伤。厂领导发现了他的身体状况后,想给他派点轻松的活儿,可他却不肯,不想因此得到特殊待遇。就这样,他一干就是十年。他坚信,凭着努力与坚持,一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宋延利人生的转变,是在为母亲求医过程中。那一年,宋延利母亲腰痛难忍,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带着母亲来到宽甸一家盲人按摩诊所治疗,母亲的腰痛很快得到缓解,也让他对按摩技艺产生了兴趣,觉得这是一门自力更生的本领。随后,他便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参加了按摩培训班,经过6个月的刻苦学习,宋延利获得初级按摩师证书。此后,宋延利用三年时间修完了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科学业,并获得了省级医疗按摩师专业资格证书。2006年,宋延利与妻子共同努力创办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盲人按摩诊所。起初,店面只有60平方米,装修简单,但依靠娴熟的按摩手法和周到的服务,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拥有不少回头客,按摩诊所的生意越来越好。但宋延利并不满足现状,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去外地进修,不断地学习新的按摩技术,还学习了复位与针灸,并多次在国家、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如今,他的按摩诊所已扩大至180平方米,从业人员11人。图为宋延利指导按摩师工作。事业上的成功,让宋延利看到了按摩事业的光明前景,同时也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他深知,残疾人的人生之路,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和坎坷,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他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他以自己的按摩诊所为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学习,经他指导培训的按摩师已有60多位,有的已独立开办了按摩诊所。“帮别人解除病痛是我最快乐的事情,那种满足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宋延利说,他希望想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把所学技艺传递给更多残疾人,让他们以后走入社会,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和收入。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