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丹东东港出土鲸鱼骨骼
    近日,东港市文物管理所接到椅圈镇文化站报送信息,在吴家村种植大棚草莓的村民潘景波从大棚取土层中,发现数块较大的不明动物骨骼。这些骨骼是修建大棚时从地下一米多深淤泥中挖掘出来的。2月11日上午,东港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馆员张鑫赶赴现场查看实物,根据骨质、形状、大小等综合因素分析认定,这是古代鲸鱼骨骼。其中一块较大的脊椎骨高21厘米,宽29厘米,重7.8公斤,上面粘有灰黑色的淤泥质亚黏土及褐色铁氧化物。骨骼破损处骨松质状的结构清晰可见,虽然年代久远,但没有出现石化现象,不属于化石。鲸鱼骨骼出土地位于吴家村村委会北约200米处的平原地带,南距黄海北岸约7公里,海拔19.0米。鲸鱼骨骼在此地出现,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辽东半岛沿岸的海侵现象有紧密关联。地质勘探资料证明在辽东沿海一带的丹东—东港—庄河地区的海积地貌,冲海积物较为发育,为一套灰黑色或灰绿色的淤泥质亚黏土、细沙、粉沙等。其内含有褐色铁氧化物以及有机质层均为薄层出现,还含有少量的贝壳、木屑等,显示了海相沉积的特点。在全新世时期这一带有过多次海侵,根据大孤山附近三道古贝壳堤碳年龄测定得出结论,海侵分别距今4720±120年、3400±115年、2022±100年。这次发现的鲸鱼骨骼是海侵时期的生物遗存,骨骼的准确年代有待于进一步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去考证。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古代动物、气候、地理有重要意义。目前,潘景波主动将发现的鲸鱼骨骼上交到东港市博物馆做深入研究。
    02/15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三十三集 宋光华:在血与火中锻炼成长的文艺战士
    02/14
  • 辽宁丹东:冰雪冬奥猜灯谜
    2月10日,振兴区站前街道海华社区党委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冰雪冬奥猜灯谜”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文化及冬奥常识的灯谜,吸引辖区未成年人参与。
    02/14
  • 辽宁丹东:敬老院里的“年夜饭”
    除夕一大清早,振安区汤山城镇敬老院就热闹起来,住在这里的35名养员和工作人员一起贴窗花、挂拉花,院里的年味儿越来越浓。敬老院所在的龙升村习俗是除夕早上吃“年夜饭”,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早早杀好年猪,并给养员们买来新衬衣、新衬裤、新袜子和牙膏、香皂,给每个养员准备了花生、蛋糕和红彤彤的大红包,养员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厨房的师傅们煎炒烹炸,每桌12道菜寓意一年12个月生活顺意,让养员们吃得开心。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春节院里个别有儿女的养员,其儿女不能来探望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通过手机视频与儿女通话,以解思念之情。
    02/14
  • 辽宁丹东:父亲为女足亚洲杯功臣唐佳丽点赞
    2月6日,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实现逆转,3比2战胜韩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身披18号战袍的唐佳丽表现亮眼,先是射进点球,5分钟后又策动进攻,在边路人球分过,并助攻队友扳平比分。唐佳丽的父亲生活在丹东凤城市。2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唐佳丽父亲唐晓志的家,唐晓志向记者讲述了唐佳丽的成长经历。大赛过后,当女足即将回国之时,唐佳丽与教练、队友分享胜利喜悦后,飞往英国,继续参加热刺女足的比赛。唐佳丽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7岁那年,父亲发现她奔跑能力强,而且爆发力好。不久之后,唐佳丽跟随母亲来到上海,加入上海普陀区业余体校进行业余训练,从此与绿茵场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出色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唐佳丽很快就被当地足球界人士看好。2015年,20岁的唐佳丽首次入选中国女足,开始征战加拿大世界杯女子足球赛。在场上,唐佳丽有“跑不死”之称,哪有空当,她就在哪里。虽然司职前锋,但她经常跑回本方禁区防守。本次亚洲杯上,她在球门线挡住了对手的必进球。现场解说员介绍,唐佳丽是全场跑动最多的队员。然而,就在唐佳丽的战术素养、技术能力状态良好之时,她却无缘女足国家队。虽然在英国热刺队踢球,收入不菲,但为国效力、为国争光的信念仍然坚定。今年春节前夕,中国女足新任主教练水庆霞向唐佳丽发出邀请,唐佳丽立即奔赴印度孟买,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比赛。她在给家人的回复中表示:“感谢水妈妈(教练水庆霞)和队友的信任,让我重新回到国家队,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相信一定会赢!”采访中,唐晓志不时翻动手机,展示自己与女儿的合影。“等她来到丹东,我一定要带她领略英雄城市的风貌。”唐晓志说。
    02/10
  • 辽宁丹东:送春联公益活动走进大集
    为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由丹东振安区文旅广电局主办、振安区文化馆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春联下乡”公益活动,走进了九连城集市。
    02/10
  • 辽宁宽甸县:立功军人家庭迎喜报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日前的一天,宽甸县委领导率领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来到双山子镇,将立功喜报送到荣获二等功的现役军人郭传永同志家中,军地共享功臣荣光。喜报一头连着部队军心士气,一头系着万千军属期盼。2021年,郭传永同志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功绩显著,荣立二等功。宽甸县委领导向郭传永的家人表示祝贺,感谢郭传永父母为国家培养了一名好军人,为部队送去了一个好人才,并鼓励他们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孩子,让其安心服役,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一张喜报背后凝结着官兵的辛勤汗水,承载着官兵使命高于生命的责任和荣誉,更记录了军属的默默付出与支持。只有把喜报送到家门,才能使军人的荣誉向官兵家庭拓展、向全社会辐射,让军人成为最受尊敬的人。宽甸相关单位以及乡镇领导将加大力度关心军属的日常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军属生活无忧、让军人安心服役。
    02/10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三十二集 胡长哲:黄继光母亲回信激励我前进
    02/0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三十一集 冯占武:必须找到粮食 必须送上弹药
    02/07
  • 辽宁丹东:家政员王小乐的一天
    一个重约6公斤的背包,里面装着十多块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抹布、鞋套、铲刀,各种功效的清洁剂,这就是家政员王小乐每天的固定“伙伴”。带着这套“行头”,她奔波在丹东市不同区域,为市民进行家庭卫生保洁。春节来临之际,家政行业迎来用工高峰,王小乐的工作也比以往更加忙碌一些。1月21日,记者跟随王小乐体验了一回家政服务。7点30分,王小乐背着她的“行头”和记者相约在朝凤街的102路公交车站。“今天我干活这家离这不远,三站地,咱们8点前到就行。”她告诉记者,家政服务首先要守时,不能让客户等。到楼下,王小乐给今天的雇主打了电话,随后在单元门楼下呼叫门铃。敲开客户家门,她微笑打招呼并介绍了自己,穿上鞋套进入家中,按照她所在公司的保洁规定做准备工作。脱掉外套,换上工作服,拿出了她的“法宝”正式开始工作。今天打扫的房屋是一套14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两卫的户型。房主介绍,他们一家四口居住,孩子的玩具相对多一些。王小乐说,她大约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保洁工作。“春节要来了,全面打扫一下卫生,辞旧迎新,我工作忙,就找家政来彻底清扫一遍。”雇主张萍说,她是在王小乐所在的家政服务公司门店预约的。在她看来,找家政公司服务更专业,服务人员的健康状况让人放心,各类保险也齐全。“以往大家都看小广告找家政,现在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一些大家常用的软件都能找到我们公司,电话预约也行,方便快捷。”王小乐说。王小乐首先从客厅打扫起来,先是墙面扫灰,然后开始清理一些平时不容易扫到的卫生死角,接下来是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有条不紊。清扫不同的地方,她会更换不同的抹布,这些抹布颜色大小不一,材质也不一样。将孩子的玩具收拾到整理箱后,她用专业清洁剂清理起书桌,顽固的彩笔痕迹、胶水痕迹很快消失,残留在缝隙的橡皮灰也被清理干净。“厨房墙面上的顽渍需要用铲刀轻轻铲除、一些顽固污渍需要搭配专业清洁剂来擦拭。”王小乐说,这些都是她的小妙招。厨房墙面上的污垢、油烟机表面的油渍都被她擦拭干净,看起来闪闪发亮。王小乐说,厨房是比较难打扫的,但是也最不该被忽略,这毕竟是一个家庭制作美食的地方。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家政服务公司还推出了深度清洗油烟机、清洗冰箱、清洗洗衣机的业务,深受客户欢迎。清扫了卫生间和洁具后,今天上午的家政服务告一段落,她把自己的工具清洗干净,装入工具包,完成了整个清扫服务,整个打扫工作有序有效。12点30分,王小乐结束了今天的工作。看着打扫过后整洁的环境,顾客张萍说:“这家里看起来比平时还亮堂,留下来吃个午饭,正好到饭点儿了,咱一起吃。”王小乐婉言谢绝了。她说,公司有规定,不可以在雇主家吃饭,但是张萍的话让她心里暖和。完成上午的工作后,王小乐在小区附近的面馆吃上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12点50分,她拿起电话给下午需要服务的客户打了电话,13点30分她要到达下一位客户家中,继续下午的工作。她说,最近几乎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王小乐今年37岁,做家政服务4年了。她说,这其中有苦有乐。大部分客户都对她很好,有的雇主甚至愿意帮她一起干活,但她从来不会允许客户这么做。一瓶矿泉水,一个微笑,一个点赞的动作……客户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深深地鼓励着她。偶尔也会遇上挑剔的客户,但她都会尽力完成要求,争取让顾客满意。“‘以客户满意为服务标准,求客户点赞为服务常态’是我们公司的服务标准,也是我的追求。”王小乐春节前最后一个订单是农历二十九上午的,说起新年愿望,她说,希望能在春节前给自己家也大扫除一次,然后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和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包饺子。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