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东港:加装无障碍电梯惠民暖心
    近日,记者在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楼外看到,新安装的斜挂式无障碍电梯已正式投入使用。斜挂式无障碍电梯紧贴行政大楼外墙,轨道顺着台阶坡度延伸,轿厢小巧精致、运行平稳。台阶两侧设有操作指示牌,提醒有需求人士可自行按呼叫键或拨打服务电话,工作人员会带上轮椅协助其乘坐电梯,并全程做好陪护。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目前共进驻23个部门,涉及545项政务服务事项,高峰期日接待群众800余人次。2017年以来,中心办公区域集中在二楼及以上楼层,室外仅设步行台阶和车场行车道,使用轮椅者、老年群体前来办事极为不便。对此,2024年12月,东港市数据局联合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把加装无障碍电梯列入重点工作。经过多次现场考察、论证,最终选定“斜挂轮椅升降平台”方案,不仅成本低、易施工,而且设备结构简单、不属于特种设备,方便后续管理和维护。4月份,电梯加装项目开工。6月17日,完成电梯安装、检测及系统调试。8月28日,进行专项验收,确认电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无障碍设计规范,具备投用条件。投用前,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落实管理责任,规范使用要求,确保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新加装室外无障碍电梯,满足特殊群体办事需求,是东港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小设施”撬动“大服务”的具体实践。通过“硬设施”升级与“软服务”优化双重提升,不仅为特殊群体扫清办事障碍,更成功打造出政务服务大厅的“无障碍服务样本”。记者:张瑞
    10/21
  • 虎山长城上演生命接力
    “丹东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是沈阳游客王女士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后,发自肺腑的感叹。10月13日,一份从沈阳寄出的特殊包裹抵达丹东虎山长城景区,其中不仅有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还有一个崭新的枕头。这份用心的回礼,见证了一段由紧急救援接力和真诚感恩共同谱写的沈丹情谊。危急时刻长城上伸出援手时间回溯到10月7日,王女士带着母亲和孩子游览虎山长城。当行至最为险峻的“山险墙”点位时,王女士因突发性缺钾导致肌无力,瞬间浑身瘫软,无法行走甚至无法说话。身旁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顿时陷入恐慌与无助之中。危急关头,在附近工作的景区绿化部员工李宾和冯洪波第一时间发现了她们的困境。两人迅速上前,一边安抚手足无措的老人和孩子,一边紧急联系景区救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在陡峭的长城上迅速启动。艰难背行众人合力筑通道接到求助电话后,虎山长城景区应急机制迅速响应。景区副总经理兰仁双、绿化部部长杨恩、安保部部长于飞三人火速赶往现场。然而,救援面临巨大挑战:“山险墙”段台阶高达40厘米,宽度仅容一人通过,山势陡峭,担架等工具根本无法使用。时间就是生命!经过紧急商议,三人当即决定:轮流将王女士背下山。为确保救援畅通,景区临时疏散了该段游客,为生命救援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在陡峭山路上,背负着一位完全无法用力的成年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兰仁双、杨恩、于飞三人只能侧着身子,一人背负,其他人在后托举保护,一步步地在高台阶上艰难挪行。意识模糊的王女士后来回忆,她只感觉自己的头无力地搭在一位大哥坚实的肩膀上,耳畔不断传来“坚持住,很快就到了”、“放心,别着急”的温暖鼓励,这让她在危难中感到无比安心。感恩回馈一份情谊跨城际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将王女士安全送至山脚下,并由等候在此的120急救车送往医院。临上救护车前,细心的救援人员还怕王女士颈部不适,特意在担架上为她垫了一个枕头。这个温暖的细节,被意识逐渐清醒的王女士深深记在了心里。回到沈阳后,王女士详细询问并记下了每一位救援人员的姓名。她定制了两面锦旗,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并始终惦记着那个在急救中被弄脏的枕头,特意买了一个崭新的、相似的枕头,将这份满载感激的包裹一同寄往丹东。这场救援接力,最终汇成了温暖的双向奔赴。王女士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她在视频中动情地说:“我之前来丹东是被这的美景吸引,现在我觉得,丹东最美的风景是人。”近日,记者在虎山长城景区采访了参与救援的于飞和杨恩。回顾当时的情景,于飞坦言:“王女士当时状态非常不好,我们只想着时间紧迫,多耽误一秒,她就多一分危险。能帮助到她,看她脱离危险,我们也很高兴。”杨恩则朴实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采访现场,一段跨越沈阳与丹东的视频通话再次连接了彼此。屏幕两端,于飞关切地询问王女士的身体状况,王女士连声道谢:“现在经过治疗已经恢复健康了,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感谢你们将我从山上背下来,这份温暖我会永远记得。”一场意外,见证了一场不负生命的紧急救援接力;一次携手,折射出沈丹两地人民之间最质朴的善良与情义。这趟始于险峻长城的救援,最终以温暖的沈丹情谊圆满收官。记者:赵航潘阳
    10/21
  • 玄武湖秋色
    记者:李佳王琳李婷刘大利
    10/21
  • 心理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连日来,市第三医院开展了系列活动,将专业心理健康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在振兴区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第三医院心理专家团队开展了义诊活动,现场向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详细解读相关惠民政策,耐心解答各类咨询。市第三医院医疗专家团队还走进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针对老年群体心理健康需求,开展了“早防早治守护认知”阿尔茨海默病知识宣讲。专家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典型表现、科学预防措施、风险防控要点及日常照护技巧等内容展开讲解,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掌握实用的预防与照护方法。下一步,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三医院等部门和医疗单位将持续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活动,为广大市民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记者:刘沙
    10/20
  • 我市为500余名货车司机免费体检
    近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市新业态工会,在市职工疗养院组织开展货车司机免费体检活动,为全市500余名货车司机送上健康关怀。活动前,主办方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明确活动时间、地点与注意事项,并协调企业合理调配班次,确保生产与体检两不误。体检过程中,工作人员全程引导,确保流程高效有序;医护人员耐心解答各类咨询,围绕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平时跑长途难得检查身体,这次活动很及时,感谢执法队和工会提供这么贴心的服务!”一名参加体检的货车司机表示。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0月24日。下一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持续聚焦货车司机群体实际需求,推出更多精准化服务,全力保障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记者:王俊
    10/20
  • 供暖季居民家漏水 工人村社区火速解忧
    10月16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多位居民家中陆续出现供暖上水漏水问题。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反映后,迅速响应、高效处置,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工作人员兵分多路,一方面安抚居民情绪,详细记录漏水位置和情况;另一方面迅速联系物业专业维修人员,协调维修事宜。考虑到部分老人独自在家,社区网格员主动上门查看,帮助转移漏水点附近的物品,避免财产受损。维修人员赶到后,社区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经过连续两天的奋战,所有居民反映的漏水问题均已妥善处理,供暖期间可以正常运行。作者:沈粹
    10/20
  • “电管家”助力丰产增收
    日前,在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的金翠香梨种植基地,饱满的香梨缀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一派丰收景象。为确保采收期间用电安全稳定,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基地开展专项检查,为丰产增收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检查过程中,服务队聚焦香梨种植和储存等全链条用电需求,全面排查隐患。在种植区,重点检测灌溉、田间照明等电力设备的线路连接和运行状态,仔细查验配电箱内开关及仪表工作情况,及时处置线路老化、接头松动等问题。同时,对制冷压缩、温控等设备进行全面“体检”,细致排查照明线路完好性、接地规范性等情况,确保香梨在采摘后第一时间进入冷链环节,保障其新鲜度。此外,服务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电力设施巡查,提醒村民注意近电收割安全,并结合典型案例向果农讲解日常用电注意事项,提升其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据了解,当地金翠香梨每亩收入为2000元至3000元,该产业已成为促进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精心制定方案,严格落实台区经理负责制,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全力保障采摘、灌溉、储存等环节用电安全稳定。接下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将继续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常态化走访+动态化监测”服务机制,定期深入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用电检查与服务,及时解决用电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电力动能。记者:邢漫
    10/20
  • 工人村社区教老年人手机摄影
    10月17日上午,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一场主题为“智慧助老·老年人手机摄影教学”的讲座在此温情开讲。50余名社区老年人齐聚一堂,共赴“光影之约”。摄影老师结合老年人的学习特点,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示+一对一指导”的模式展开教学,手把手纠正老年朋友拍摄姿势和构图问题,让他们玩转智能手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者:沈粹
    10/20
  • “金秋利剑”护民生
    近期,我市各级法院重点围绕交叉执行案件、涉民生执行案件开展“金秋利剑·执守双节”专项执行行动,全力破解执行难题,捍卫司法权威,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东港法院成立领导专班,统筹协调资源,把控行动方向,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集中攻坚行动小组,实现“人”“力”“责”全方位精准匹配。行动期间,采用“强制执行+善意疏导”工作模式,高效化解一批涉劳动报酬、抚养费等小标的案件,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凤城法院提前研判线索,制定“一人一策”执行方案。针对“限制高消费令”被执行人,对高消费场所进行常态化巡查和突击检查。对有履行意愿但暂时有困难的被执行人,积极促成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最大限度化解矛盾。行动中,成功执结涉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抚养费等民生案件20余件,追回执行款20余万元,并及时发放至申请执行人手中。宽甸法院结合县域特点,按照被执行人所在地和财产线索所在地进行分类,分组同步开展行动。其间,共出动干警18人次,执结小标的首执案件12件,执行到位5.8106万元;核实财产线索30余条,恢复执行案件7件,执行到位157.2593万元;执结小标的涉民生案件21件,执行到位52.4723万元。振安区法院精心部署,在深入梳理执行案件类型及疑难问题的基础上,深挖关联线索,推动案件执行,实现执行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以温情调解传递司法温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行动中,共出动干警20人次,约谈当事人6人,传唤3人,执行到位43.95万元。此外,通过“一拘传破两案”执行方式,额外化解积案1件,有效提升了执行效能。振兴区法院强化协同配合,采取灵活执行策略,提高执行质效。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果断采取拘传、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对确有困难或抵触情绪强烈的被执行人,注重思想疏导,促使其态度转变;对历史遗留的复杂案件加强研判,做好柔性引导与强制保障两手准备,有力推动案件执行。行动期间,拘传被执行人2人,司法拘留1人,执结案件32件,执行到位115.23万元。元宝区法院组建领导专班,仔细梳理案件,精心制定方案,有序推进行动展开。行动中,坚持分类施策、刚柔并济:一方面强化调查取证,成功识破并处置通过亲属代持房产逃避执行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同时,采取留置送达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正常经营的影响。行动期间,共开展集中执行3次,出动干警45人次,拘传9人,司法拘留3人,执结案件37件,执行到位62.68万元。下一步,全市各级法院将不断创新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记者:张丽娴
    10/20
  • 关爱“一老一小” 擦亮幸福“底色”
    连日来,东港市孤山镇围绕“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目标,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组织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让民生“底色”更鲜亮。孤山镇政府联合东街小学,为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结合儿童心理特点,通过互动交流、案例讲解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学会调节心理状态,帮助学生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助力其健康成长;组织志愿者入户走访摸排独居、空巢、失能老人群体,建立翔实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加强与医疗机构协作,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组织开展免费体检,普及健康知识,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接下来,孤山镇将持续推进“辽蕾护翼,银幕伴飞”“辽蕾送暖,银杏筑梦”“邻里守望”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的浓厚氛围。记者:张瑞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