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联合查验提升船舶监管效率
    近日,丹东海事局联合大东港海关、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同步对中韩国际航行船舶“东方明珠8号”轮开展登临检查。三方实施“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原则,避免重复查验,有效提升了国际航行船舶监管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联合检查前,三部门便依托国际贸易窗口,对“东方明珠8号”轮进出口岸申报信息、历史监管数据等进行评估,提前确定检查重点事项,确保查验高效衔接。联合检查过程中,海事部门重点核查船舶证书文书、配员、货物载运情况及防污染、应急救生措施落实情况等,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大东港海关执法人员聚焦走私风险、卫生检疫等方面,重点排查船员、旅客超量携带或违规携带禁限物品行为等,并现场开展卫生监督检查;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法人员依照职责,以查验上下船人员信息、装卸货物是否合规为重点,并强化口岸秩序维护。其间,三个部门实施信息共享,确保监管高效协同,为船舶进出口岸按下“加速键”。记者:刘作庆
    09/25
  • 专题调研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调研组赴丹东港口集团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港口生产经营、生态环保建设、物流降本增效及多式联运发展等情况,为港口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助力全市“以港兴市”战略推进。据了解,今年以来,丹东港口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货类运输、物流降本、吞吐量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8月,丹东港口集团完成港口吞吐量2219.7万吨,同比增长13.4%。在生态环保建设方面,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体系运行良好,岸电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目前,港口高压岸电已覆盖8个泊位,港作拖轮实现岸电使用全覆盖,朝着绿色港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拓展港口产能、深化物流降本增效、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加快岸电设施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市交通运输局针对丹东港口集团提出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并将持续在港口扩能改造、生产经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提供支持。记者:王俊
    09/25
  • 我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惊艳厦门产销对接会
    9月15日至17日,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携丹东草莓、东港杂色蛤、软枣猕猴桃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亮相展会,凭借卓越品质与独特风味,成为展会上的“明星产品”。展会期间,丹东展区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吸引众多客商与消费者驻足。其中,“不是所有的草莓都叫丹东草莓”——丹东草莓凭借其鲜甜多汁的卓越品质,赢得采购商一致好评;“吃遍天下鲜,难忘丹东蛤”——东港杂色蛤以独特鲜味引发观众品尝热潮;新兴特色水果“迷你维C果中星”丹东软枣猕猴桃,则因营养价值高、口感独特,吸引大量客商咨询洽谈,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此次参展不仅传播了丹东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地域文化,更通过供需对接显著提升了本地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将持续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培育与推广,依托产销对接等平台,推动更多丹东优质农产品走出辽宁、走向全国,以特色铸品牌、以品质赢市场,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邢漫
    09/25
  • “东港优蛤”获批辽宁省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辽宁省消费名企名品目录》,“东港优蛤”获评消费名品区域品牌。这一成果标志着东港消费品工业在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东港是全国最大的杂色蛤生产基地,“东港杂色蛤”“东港大黄蚬”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长期以来,东港市深耕品牌培育,致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驱动”的全链条发展体系。统一的区域品牌标识将强化消费者认知,助力企业扩大线上线下多渠道布局,进一步开拓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龙头企业通过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规范,赋能中小企业提升品控与生产效率,实现产业链协同。品牌效应将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企业加快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迈进。下一步,东港市将继续加强“东港优蛤”品牌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区域品牌打造为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赋能海洋经济的重要力量,持续擦亮东港“中国贝都”金字招牌。记者:张瑞
    09/25
  • 打好营商组合拳 跑出“赢商”加速度
    9月的丹东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正是今年以来我市创新路径激活招商引资“新动能”结出的累累硕果。1至8月份,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696个,实际到位内资416.98亿元,同比增长27.9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58%。其中,到资额1亿元(含)以上项目91个,到资197.29亿元,占全市到资总额的47.31%,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打好营商组合拳,跑出“赢商”加速度。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思路,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量质齐升、结构优化、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队参加招商活动608次,成功推动了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亨通海缆等重大项目落地。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机制,通过“周末聊招商”等活动,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推行产业招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举办汽车及零部件、光电产业等专题推介会74场,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旅游康养等主导产业,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78个,总投资466.34亿元,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拓展招商新路径,创新推出“携企走请”“商协会搭桥”等招商模式,组织赴泉州、福州、深圳等地开展精准招商,与武汉长航集团合作开发鸭绿江旅游资源,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强化项目落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日推进、周动态、旬提示、月调度、季总结”工作机制,实施“冬季会战、春季突破、夏季攻坚、秋季决胜”的全年招商节奏。今年下半年,重点考核亿元以上项目转化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实地核查,确保项目真实性和数据准确性。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记者:邢漫
    09/24
  • 振安区集中开工多个重点项目 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9月17日,记者来到振安区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有序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一派繁忙景象。据介绍,总投资31.3亿元的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提供660兆瓦稳定电源,新增供热能力780兆瓦、供热面积1850万平方米,为周边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和热源保障。项目采用高效环保机组,不仅自身达到超低排放,还能为丹东未来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提供稳定调峰支持,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丹东千万千瓦级能源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只是振安区近期集中开工的项目之一。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包括金展服饰、鲜朗宠物食品、东都木业、瑞兴服装、科凯肉种鸡场、镇东山体育公园、楠大沟风景区、展源蓝莓等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行业,预计年内可完成投资9.66亿元。今年以来,振安区委、区政府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统筹调度和服务保障,积极应对投资下行压力,拼抓抢实、争分夺秒,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全区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现已达8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丰生物、高效复合过滤材料生产线技改、隆盛铸造AMF自动化生产线升级等20个项目现已达产,总投资约11亿元,投资活力持续释放,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稳增长。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振安区推出全链条服务机制,制作《项目压茬推进时间表》,将项目划分为4个阶段、57个重点环节,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推进+压茬调度”制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时序清、节点控、责任明。同时,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推动资源要素与项目需求精准匹配,持续推动如园温泉康养项目、龙宇温泉假日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争取年内形成有效投资。下一步,振安区将以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继续狠抓项目投资,发挥优势强项,弥补弱势短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贡献振安力量。记者:于国洪
    09/24
  • 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体量稳步增长
    日前,记者从合作区临港办了解到,上半年,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累计备案企业商铺等70余家,货物进口总额7064.5万元,参与边民超9000人次。边民互市贸易体量稳步增长的背后,是合作区聚焦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持续扩大贸易主体、拓展贸易规模的扎实实践。上半年,合作区积极优化边民互市贸易海关与运营平台流程,新增进口商品备案效率大幅提升,进口商品种类增至41种,同时还打破此前边民互市贸易以进口为主的单一格局,开通了边民互市贸易出口业务。7月3日,首批出口货物经查验合格后顺利通关,标志着我市互市贸易正式进入“进出口双向运行”新阶段。“以前只能做进口生意,现在能把咱们本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通过互贸区出口,路子一下宽了!”经营互贸商铺的李大哥难掩兴奋地说道。与此同时,互贸区还进一步加快通关便利化建设,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加速优化其他备案及申报模块,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通关环节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记者:刁庆峰
    09/24
  • 丹东特色产品亮相乌兰巴托
    近日,第二届辽宁出口商品(蒙古国乌兰巴托)展览会举行。市商务局精心组织包括丹东农业集团、优迪诺(辽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丹东市边疆优品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优势产业企业参展。其间,接待客商700余人次,参加对接洽谈活动6场,达成意向订单近1000万元。为深化中蒙企业合作,市商务局在展会期间精心组织多场政企对接会。与蒙古国中华福建总商会对接洽谈,从区位、产业、政策等方面展示丹东在对蒙俄贸易中的独特条件,明确在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合作。丹东青年电子商务协会跨境电商分会与蒙古国大海绿色世界环保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跨境电商、物流及绿色农产品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提质增效。展会现场,丹东特色产品成为焦点。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口腔护理、家居清洁等系列产品,品质出众,样品被抢购一空。丹东农业集团、优迪诺(辽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广受关注。丹东市边疆优品商贸有限公司的小灶鱼罐头、草莓罐头等,以地道风味与精湛工艺收获广泛赞誉。该公司还与蒙古国伊赫汗博格沃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优质农副产品进出口达成合作意向金额500万元。记者:刘响
    09/22
  • 中俄(丹东)经贸合作交流会召开
    9月17日,由市商务局、市中俄经贸商会联合主办的中俄(丹东)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会议以“深化中俄务实合作,共筑丹东开放新高地”为主题,为我市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推动向北开放战略走深走实搭建高效平台。丹东作为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和东北亚开放门户,区位优势突出、口岸功能完备、对俄合作基础深厚。交流会通过线上方式开展跨国交流。俄中友好协会莫尔多维亚分会、俄罗斯莫尔多维亚共和国萨兰斯克市政府及当地工商会依次通过视频,对双方在贸易、投资、产业、金融等领域合作前景表态。俄罗斯联邦工商会莫尔多维亚分会与丹东市中俄经贸商会现场签约,标志着双方迈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俄地方合作注入新动能,更为丹东参与辽宁省第三届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更多务实项目落地,全力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记者:刘响
    09/22
  • 丹东港高效完成最大石材船装船任务
    近日,“飞达128”轮停靠丹东港10#泊位,这是丹东港挂牌以来的最大石材船装船任务。杂货码头分公司积极推动船方、货主、港方建立“服务共同体”,将客户诉求贯穿方案制定全过程,并根据船方提出的船舶载货与稳定性要求,以及货主对石材防磕碰、防受潮等需求,结合经验优化流程、调配设备,确保人、机、料高效衔接。本次石材规格差异较大,部分长尺寸石材在吊装作业中易断裂。分公司创新采用分货场、分方式作业模式,全程实现“零货损”。同时,依托辽港集团信息化管理平台,向客户实时共享作业进度,并按配载节奏调度车辆,为客户节省了综合物流成本,用专业服务为客户“降本增效”。作业期间遭遇2次降雨,分公司立即启动预案,防止石材因雨水渗透出现色差,避免装船进度延误,最终提前4小时完成1.2万吨石材装船,保障了客户后续转运计划的顺利推进。记者:景媛媛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