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向海图强 开放前沿涌动发展新机遇10/14
-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级试点
近日,国家认监委正式公布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成功跻身全国50个试点项目之列,成为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新荣誉标杆。此次试点名单覆盖全国24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聚焦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入选,是对其产业优势的权威认可。作为丹东工业的“金字招牌”,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历程承载城市工业记忆。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以来,仪器仪表肩负“填补国内空白”使命,不断创造行业高光时刻,中国首台工业x射线探伤机、首台x射线衍射仪均诞生于此,为我国仪器仪表技术自主研发奠定重要基础。历经60年沉淀迭代,实力与规模持续跃升。截至2024年底,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入驻企业35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主导产业58亿元),工业增加值1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2亿元,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脱颖而出。在细分市场中,奥龙射线的射线仪器凭借精准的检测性能,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东发集团、思凯科技燃气表市场占有率超30%;东方测控核同位素仪器、百特科技PM2.5检测仪突破技术壁垒,稳居市场制高点;智能化配电监控仪、激光粒子仪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这些企业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产业空白,彰显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硬核实力。“此次试点申报成功,是对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实力的认可,我们更加坚定了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信心。未来,我们将借助质量认证标准,进一步提升产品口碑与市场竞争力,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丹东临港实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级试点为契机,持续推动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与认证机构深度协作,不断完善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助力“丹东仪器仪表”品牌在国家级试点的加持下焕发更强活力。同时,将以该产业为标杆,带动全市更多特色产业对标国家级标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刘响
10/14 - 楼房镇:聚力项目建设 跑出发展“加速度”
今年以来,振安区楼房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目标,精准发力,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招商引资为关键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活力提升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楼房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2025年,该镇共布局13个重点开复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预计2027年前全部建成投产。目前,丹东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亿元服装加工项目已实现部分投产,剩余设备购置工作将于年内完成;辽宁飞利达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智能化更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调试,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聚焦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楼房镇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升温。围绕产业定位,该镇成功谋划包装6个5000万元以上的优质项目,总投资4.5亿元,成功签约3个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还有3个总投资额约2.5亿元的重点在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辽宁五龙健康养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五龙山滑雪场项目进展顺利,整体方案设计已完成;五龙山风景名胜区休闲运动区详细规划修改方案已编制完毕,正按程序报请省林草局审批;振安区科凯肉种鸡养殖育雏项目、聚海生态园露营基地项目也在积极对接洽谈中。在文旅招商方面,楼房镇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依托“百亩金达莱花海”等独特优势,重点包装推介“花海露营地”项目,着力打造“花海+露营”沉浸式体验新业态,成功邀请湖北文旅集团等知名企业前来实地考察,文旅招商取得显著成效。此外,该镇还积极开展“走出去”招商2次,热情“请进来”对接6次,成功举办3场特色招商活动,为经济发展储备充足动能。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双轮驱动下,楼房镇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楼房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2万元,同比增长16.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052万元,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00万元,重点投向服装生产线智能化更新等产业升级项目。全镇50余家工业企业中,8家规上企业以纺织服装、食药品加工为主力军,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坚实支撑。接下来,楼房镇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围绕“项目提速、招商提质、产业提效”目标,打好发展组合拳,全力释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叠加效应,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加强劲的动能。记者:王一淞
10/14 - 华电丹东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全速推进
华电丹东金山热电二期1×660MW热电联产扩建工程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总投资32.07亿元。项目建成后与海上风电项目联动构建的“煤电调峰+绿电生产”体系,将开创我省“传统能源清洁化+新能源规模化”协同发展新模式。项目9月25日开工以来,施工单位组织工人和机械进场,全速推进锅炉基础承台浇筑、热网管道及补水管道施工回填、检修楼土方开挖等作业。项目推进中,市委、市政府强化统筹调度和服务保障,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推进+压茬调度”制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计划,项目将在2027年9月正式投产,施工工期24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其采用的高效环保机组不仅实现超低排放,而且还能为丹东未来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提供稳定调峰支持,助推丹东建设千万千瓦级能源大基地,进一步优化辽东区域能源结构。华电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部吴昊:二期项目投产后,在电力保障上,可提供660MW稳定电源,填补辽宁省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电力供应缺口,显著增强电网的稳定性跟保供能力。同时,在民生供暖方面,新增780MW供热能力,可满足185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需求,对于解决丹东城区供热及调峰热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记者:王见张媛
10/13 - 双双创新高!
10月1日至8日,丹东港累计作业船舶25艘次,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9%并成功刷新单日出入境旅客最高纪录。进入十月以来,丹东港以“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的奋斗姿态,以实干热忱全力促生产、优服务、保效率,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10月1日至8日,杂货码头分公司科学制定船舶作业计划,精准对接后续船舶抵港时间,确保装船作业流程紧密衔接,共完成散杂货作业船舶13艘次,吞吐量同比增长73%。其中,“万铭民主”轮仅耗时20.83小时便完成6.3万吨水渣装船作业,单船效率达3042吨/小时,刷新该货种装船效率纪录;散粮码头分公司生产作业高效顺畅,粮食吞吐量同比增长130.3%,增长势头强劲。分公司强化现场协同,确保作业流程顺畅无阻,同时大幅压缩船舶在港停时,作业效率与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保障区域物流畅通、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10月4日,搭载1328名旅客的“东方明珠8号”轮,创下单日入境旅客人数历史最高纪录。10月7日该轮出境旅客758人,达历史最高峰值,出入境单次往返旅客达2086人,突破丹东港历史最高纪录。为应对客流高峰,集装箱分公司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周密方案,以完善的保障体系和贴心的服务举措,最终实现旅客高效通关。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丹东港将以“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为强大动力,持续聚焦“量”与“利”双增长,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港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景媛媛编辑/赵晴
10/11 - 推进品牌建设 赋能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全市品牌建设,提升“丹东质量”、打造“丹东品牌”,赋能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抓手,通过全链条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市场主体与弱势群体需求,推动质量服务提质增效。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研”双轨模式,深入产业园区、重点企业收集质量服务诉求,确保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不断强化技术支撑效能,组建专业技术难题攻坚队,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诊断式”调研,针对生产检验流程优化、标准适用等痛点堵点提供“一对一”答疑解惑,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今年累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208次,参与服务的技术人员3452人次,覆盖市场主体企业1128家次,通过技术指导、问题化解等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236万余元,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获得感与民生服务质量。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省长质量奖”工作为主线,组织本地企业参与“辽宁省省长质量奖奖励制度成效研究”,印发《关于开展第十一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申报推荐的通知》,积极开展“省长质量奖”推荐申报工作。在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企业累计157家/次,在今年开展的首席质量官备案工作中,23家企业积极参与其中。邀请国内知名质量奖评审专家对我市60余家企业进行线上专题培训,提高我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今年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辽宁省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中,全市十三家企业上榜,其中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辽宁省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名单。高位推进品牌建设以各项品牌建设工作为契机,全力提升丹东品牌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市市场监管局聚焦“辽宁优品”、品牌价值评价两大重点工作,围绕“事前精准培育,事中统筹推荐,事后切实保障”全工作流程开展多轮论证,破解品牌建设工作培育碎片化、推荐形式化、监管滞后等难题,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8月19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拟获评2025年“辽宁优品”公示名单》中,我市颐辉(丹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芊蕊A级蓝莓、丹东玖玖农业有限公司的玖玖农场AAA级草莓榜上有名,实现丹东市“辽宁优品”零的突破。9月10日发布的《2025年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中,我市23家企业和3个区域品牌成功获评,总品牌价值达到632.69亿元,获评总额创历史新高。其中,东港草莓获评品牌价值达418.55亿元,在全省农业区域品牌位列第三位,与去年相比提升了6.9%,实现了品牌价值“五连升”,东港杂色蛤首次参加品牌价值评价成绩突出,获评品牌价值93.53亿元。记者:李美臻
10/10 - 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10/09
- 振安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发展再提速
记者:于国洪
09/30 - 我市十个项目签约总额58.75亿元
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我市全力以赴展风采、畅渠道、促合作,参展企业收获满满,产销协作成果丰硕,共有10个项目完成签约,总签约金额58.75亿元。本届“辽洽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96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港澳地区重点企业的嘉宾和经济促进机构代表,155位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及商会嘉宾出席,共话合作、共绘未来。开幕式上,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与亨通(丹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辽宁省(丹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底电缆制造项目,签约金额达25亿元。另有9个签约项目同样亮点纷呈,其中二产项目共5个,总投资32亿元,涵盖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材料、食品工业及智能装备制造五大领域;三产项目4个,总投资1.75亿元,包括旅游开发、医疗康养产业链项目以及2个外贸企业合作项目。记者:宋琳刘响
09/29 - 产学研协同发力 助力满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以“满药传承、文化弘扬、协同发展、健康共享”为主题的第七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在我市举办,作为活动的重要承载地,高新区积极汇聚相关产业创新动能,全力推动满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高新区聚焦以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端项目落地,着力构建从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封装检测到经销渠道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推进满族医药和保健品的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做强有效成分提取及加工等关键环节,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积极拓展小浆果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效利用,开发休闲食品、应急食品等新领域,并培育健康服务业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高新区深入挖掘并保护利用传统医药资源,加快推进满族医药特色小镇建设,不断扩大满族医药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叫响“中国满药之都”的金字招牌。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大产业、宽领域、长链条”的发展理念,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满族医药创新策源地和国内一流的满族医药及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丹东力量。记者:王一淞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