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本溪打造康养小镇应对老龄化
     新华社沈阳5月5日电(记者李铮、包昱涵)从辽宁沈阳出发,一路东南而行,驱车40分钟即可到达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药都沈本新城。  6所医药相关的高校校区、50余家海内外高层次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入驻……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沈本新城践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依托已有医药资源优势,通过完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健康产业作为新的增长极。  据辽宁省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辽宁60周岁及以上人口1075.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4.7%,高出全国6.6个百分点。辽宁人口老龄化形势已呈现出程度高和高龄化趋势。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各地积极开展针对性举措。沈阳成立医养结合处;大连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辽阳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百花齐放之下,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整合环境资源、产业资源,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融为一体打造康养小镇,为辽宁养老服务发展、健康产业布局提供新思路。  辽宁省政府2019年12月印发了健康辽宁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在定位上要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在策略上实现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的转变。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短板是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曲壮凯介绍,“德国有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日本有介护服务,具体到本溪康养小镇,也要引入周边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金连峰说:“康养项目和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是康养小镇办好的必然模式。”
    05/07
  • “五一”小长假辽宁旅游景区有序开放
    “五一”小长假全省旅游景区有序开放接待游客52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6亿元  “五一”小长假期间,我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持续推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全省旅游市场特别是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安全平稳、秩序良好。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开放景区273家,占全省可开放A级景区的64.3%。全省1513家旅行社有538家复工,占35.6%,组织省内旅游团队400个、游客16066人次。全省星级饭店406家已开业259家,开业率64%。  按照旅游景区“预约、限量、错峰”和“游客承载量不得超过30%”的总体要求,截至5日15时,5天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52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7.6亿元。其中,全省31家重点监控景区共计接待游客42.7万人次,日均接待7.74万人次。  为活跃全省假日市场和强化疫情防控,各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假日安全出游和文明旅游宣传提示,倡导安全、文明、健康旅游新风尚;旅游景区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牌等,实时播放景区疫情防控指南和旅游安全警示,提示游客增强防护意识,安全文明游览。  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发布“劳动节假期游客安全有序文明出行提示”专题、辽宁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指南、关于做好“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景区游客限流等信息,切实保障群众安全有序文明出行。  同时,“五一”期间,我省切实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假日旅游市场执法巡查和旅游投诉处置,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624人次,巡查景区564家,处置疫情防控隐患问题29个,责令改正16次,未出现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立案事件。(记者王笑梅)
    05/06
  • 一季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
    一季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种植业生产面积、产量稳定增长;生猪产能快速恢复,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增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全力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稳定,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  种植业方面,设施生产稳步推进,春耕备耕有序进行。一季度我省种植业以设施生产为主,全省设施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生产面积达120.4万亩,同比增长4.4%;产量283.4万吨,同比增长4.7%。我省紧紧抓住推进结构调整、做优第一产业任务目标,落实好新增1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堵点。全省春播面积预计达到6053万亩,同比增加4.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达到5234万亩。  畜牧业方面,我省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其他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全部实现正增长。省农业农村厅从保障饲料供应、缓解产品压库等方面着手,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禽肉产量38万吨,同比增长11%;蛋类产量73.6万吨,同比增长4.9%;奶类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0.5%;生猪存栏1108.4万头,同比增长10.5%。  涉农企业加快复工复产。针对企业运销受阻、资金紧张等问题,我省及时将涉农骨干企业纳入重点保障名单,定时调度并解决企业困难。截至4月22日,全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开复工1241家,开复工率达97.3%。一季度,全省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逆势增长,实现销售产值373亿元,同比增长9.9%。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5元,增长8.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增收主要有3个方面因素,首先是农产品价格小幅攀升、销售量增加;其次,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上升,农民工工资增加;另外,去年底农村居民养老金同比增长5%左右。  下一步,我省将抢抓农时,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同时,继续促进生猪产能恢复,推进渔业提质增效,并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记者李越)
    04/30
  • “五一”小长假沈铁预计发送旅客180万人次
    新华网沈阳4月24日电(唐晓瑭)今年“五一”小长假铁路运输从4月30日到5月5日共6天,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局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180万人,日均30万人。5月1日预计达到38万人,比复工复产前发送旅客量最低的2月15日增加30.8万人。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近400列,较疫情防控初期增加15%。  据了解,沈阳局集团公司将从4月29日开始恢复开行沈阳至北京G218/7、D6/7、K54/3次,大连至北京K683/1次,沈阳至广州Z12/1次,沈阳至上海K190/89次,沈阳至西安K2048/7次等列车,同时还将加密开行高铁列车和城际列车,全力满足旅客假日出行需求。  同时,沈阳局集团公司各车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旅客安全、畅通出行。沈阳站通过扩建进站口、前移安检口等措施,增加旅客候车区域,并增设1台安检仪和4条手检通道,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大连站、大连北站根据客流变化,机动增开售票窗口,并为前去大连游玩的旅客设计“樱花之都”一日游攻略,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人员引导、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向旅客推介列车余票、赏花攻略和最佳乘车路线等出行信息。  此外,“五一”小长假正是丹东上河口景区桃花盛开的季节,沈阳局集团公司计划于5月1日组织开行沈阳、大连至丹东的高铁旅游列车,在一天时间内,游客可畅游鸭绿江、上河口和凤上景区。列车全程严格落实体温检测、车厢消毒等防控措施,配备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并提供大巴车接驳、全程导游等服务,为旅客提供安全、舒心、便捷的出行体验。
    04/28
  • 辽宁全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整合资源要素促进整体配套我省全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近日,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澳大利亚某矿业集团投资的环保废料输送项目。疫情期间,大连华锐重工拉长产业链,开展“云服务”,远程解决设备问题,顺利交付并完成实船作业测试。一季度,新增订货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从生产到服务,从上游到下游,辽宁企业正携手闯关,努力化危为机。  减少疫情损失,尽快复工达产是关键。为此,我省成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聚焦装备、石化等支柱行业,汽车、电子信息等链条较长的产业,5G、工业互联网等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帮助企业打通复工复产瓶颈。以原油加工产业为例,我省及时对接港口提高原油储备能力,月进口增长91.7%,并协调下游民企对PTA、环氧乙烷等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抓协调助复产。我省有针对性地了解465户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紧盯企业难题,全力协调解决。目前,在省市县联动发力、各部门协同配合下,产业链配套、物流运输、招工用工、原料供应、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市场需求、防护用品等问题已部分得到解决。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省工业复工率为97.9%,装备、石化、冶金行业复工率分别为99.2%、97.0%和95.8%。企业职工返岗率达到了93.3%。  眼下,境外疫情输入压力依旧很大,省工信系统将继续聚焦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行业和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要素,帮助企业稳固供应链,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复工复产。实施高质量产品培育工程,结合辽宁推出的两批532种高质量产品,组织企业开展配套对接。抓好108个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三方联动”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以补齐短板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成套化,突出发展新材料,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高端化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建设。(记者孙大卫)
    04/27
  • 青少年读书人寻找沈阳最美春天系列活动上线开启
    “福运沈阳春暖花开”我为沈阳春季代言——青少年读书人寻找沈阳最美春天系列活动上线开启  新华网沈阳4月24日电(刘舒)4月24日,“福运沈阳春暖花开”我为沈阳春季代言——青少年读书人寻找沈阳最美春天系列活动正式上线。  本次活动由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文旅集团、沈阳市文联主办,各区、县(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文旅中心)及各媒体平台支持联合发布。  活动以“沈阳未来小主人们”的视角,结合沈阳文旅特色,通过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线上展示沈阳城市风貌、饮食文化等内容。  据了解,线上展示将分为绘画、文字、拍摄、朗读四类主题。其中,参加绘画类主题活动的同学,可根据沈阳城市特色、植物花卉、景区风景、城市历史等元素,以水彩、水粉、油画、素描、速写、蜡笔画等绘画形式进行展示。  喜爱写作的同学可以参加文字类主题活动,以写作、写信的形式描写家乡沈阳,信中可以以主人公的身份邀请外省的同龄同学来沈阳做客。喜爱摄影、摄像的同学可以以“介绍我的家乡”为主题,利用手机等设备进行创意拍摄。参加朗读类主题活动的同学可以录制与沈阳相关的历史知识、散文等内容音频,具体内容不限。  相关作品可由家长、老师进行协助,经筛选后,合格作品可在新华网辽宁频道“福运盛京春暖花开”专题进行线上展示。  据悉,本次活动媒体支持单位有: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辽宁频道、中国网、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日报、求是杂志圆点直播、中国经济导报(辽宁记者站)、今日头条、抖音、新浪辽宁、腾讯大辽、网易辽宁、搜狐新闻、国际在线辽宁频道、马蜂窝旅游、今日辽宁网、辽宁景区网、联合新闻社、FM88.8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辽沈晚报、辽宁经济杂志、当代人物网、辽宁日报北国网、沈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FM98.6路上好朋友、一点资讯、沈阳《地铁第一时间》报、二三里资讯、沈阳新闻广播104.5、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指尖沈阳、沈阳网、我爱大沈阳、最爱辽宁、沈阳文旅杂志、旅游杂志、沈阳文旅公众平台、沈阳文旅官微、抖音沈阳文旅官方平台、沈阳文旅资讯微博及沈阳各区县(市)文旅微信公众平台等。图为学生摄影作品图为学生绘画作品图为学生摄影作品
    04/24
  • 辽宁省加快向国际市场供应防疫物资
    我省加快向国际市场供应防疫物资出口口罩3830万只,一大批意向订单正在洽谈中  眼下,越来越多的口罩、防护服正在快速通关,从辽宁发往全球各地。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全省出口至日本、意大利、匈牙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口罩达3830万只、防护服达158.6万件、呼吸机超过3600台、CT机和DR机约300台,防疫物资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4月22日,辽宁省稳外贸工作暨口岸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上,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前一阶段全省外贸工作。一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717.2亿元,位居全国第八位,其中防疫物资进出口成为全省外贸工作中的亮点。  危中见机,化危为机。为支持境外疫情防控、带动防疫物资出口,我省成立了由11个部门组成的防疫物资出口销售联络机制,指导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办理、完善资质认证,为企业提供国外采购信息,扩大销售渠道,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出口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迅速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省内一批企业开足马力、加速生产,有效保障防疫需求。目前,沈阳盛京堂、沈阳宝康医疗器械公司、沈阳迈思医疗科技公司、沈阳新松医疗科技公司等部分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订单已排到6月或7月,一大批出口意向订单正在积极洽谈中,我省防疫物资企业开始打开国际市场。  防疫物资出口亮点突出,物资进口也功不可没。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省商务系统迎难而上,广泛收集供应信息,拓展进口渠道,及时与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建立贸易联系,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全省进口防护物资累计到港口罩634.7万只、防护服7.3万套、隔离服14.2万套、护目镜1.2万副、防护手套10万副。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商务厅将会同信保、税务、金融和海关等部门组成专班,对重点外贸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全面落实应对疫情稳外贸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贷投放等合规的外贸政策;认真做好疫情解除后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下半年相关展会的组织工作。(记者董翰博)
    04/23
  • 沈阳面向社会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
    4月21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满足市民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自4月21日起,面向社会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市民服务需求,适时增加检测服务机构数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记者了解到,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组建沈阳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有偿服务工作。  检测遵循自愿自费原则,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依据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临时设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价格项目的通知》执行,单项最高限价为60元(相关检测试剂除外),检测费用由市民个人承担。  有检测需求的市民可拨打市第六人民医院预约电话:024-23260867,预约检测时间,并按预约时间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前往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门诊采集标本(鼻咽拭子)。被检测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标本采集后至检测结果报告出具前,暂不要外出,避免与公众接触。(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门诊工作时间:每日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沈阳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联合实验室于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通过电话等方式告知被检测者,请被检测者于标本采集后48小时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门诊领取检测结果报告单。(记者樊华)
    04/22
  • 沈阳启动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工程
    新华社沈阳4月20日电(记者于也童)20日,沈阳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工程、盛京皇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等项目全面启动。沈阳市沈河区将实施一系列升级改造工程,再现盛京皇城繁华盛景。  记者了解到,此次沈阳市沈河区集中启动了总投资9.1亿元的22个项目,从基础设施完善、景观提升、招商引资、文商旅融合等方面,对盛京皇城风貌和业态发展进行综合改造。  “沈河区将利用三年时间,把盛京皇城建设为辽宁省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辽宁省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5A级景区。”沈河区区长林宇航说。  盛京皇城,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区域,拥有包括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在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42处,文庙、萃升书院等文物古迹遗址57处,历史街巷67条,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  今年10月份,沈阳中街步行街将率先完成基础设施提升。沈河区将充分利用“老建筑、老胡同、老字号、老故事”等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发展盛京皇城夜经济。  据悉,当日奠基的沈阳美达未来生活体验馆项目位于盛京皇城的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亿元,将打造一个以未来科技沉浸感为主题特色、盛京古城文明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集餐饮娱乐、夜经济与购物、休闲、旅游、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多功能商贸综合体。
    04/21
  • 今年辽宁省投资百亿元建2万个5G基站
    今年我省投资百亿元建2万个5G基站将实现地级市5G网络全覆盖  虽然辽宁援鄂医疗队已经撤回,但医疗协助却没有间断。借助5G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武汉患者的远程影像数据只需几秒即可在中国医大一院展开,由专家阅片、给出诊断,最多一天曾为60名患者进行影像分析。  打破空间束缚,几乎零延迟操作,远程医疗只是借力5G实现产业升级的冰山一角。打通网络脉络,推进5G发展,辽宁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今年,我省将完成百亿元投资,建设2万个以上的5G基站,5G网络将覆盖所有地级市。  5G通信网络建设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辽宁省5G产业发展方案(2019—2020年)》《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方案,并将其纳入2020年“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重点任务。  建设5G,我省以提升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为抓手。打通“最先一公里”,实现“多规合一”,确保铁塔、基站站址等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建设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时,要预留铁塔、基站、机房位置和空间,统筹基站配套设施和电力需求。按规划,到2022年,将实现重点产业园区5G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超过国内平均水平。  应用5G,我省以大项目、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为抓手。今年,将推进大连普湾数据中心、沈抚新区辽宁先进计算中心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在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到今年底,全省数十个重点产业园区及部分重点企业、主要机场和港口、城市热点区域要实现5G网络覆盖。  推广5G,辽宁加快推进IPv6、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部署,鼓励工业企业、电信运营商、5G通信设备供应商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面向制造业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推动沈阳市、大连市开展车联网测试,对测试路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5G网络环境下可满足多种典型场景需求的测试场地。(记者孙大卫)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