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东港市:首个数字化乡村示范村揭牌
    6月24日,由辽宁东港市前阳镇石门村与中国联通东港分公司联手打造的东港市首个数字化乡村示范村揭牌,标志着石门村数字化乡村建设正式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重要部署。项目启动后,中国联通东港分公司将在宽带提速、流量通话、网络电视等方面,率先对石门村新老联通用户推出惠民新举措,并引入乡村数字平台。乡村数字平台将对村级组织架构进行搭建,实现村务公开。在这个平台上,还将逐步实现商务信息共享,助力“平安乡村”建设,搭载包括电商销售等线上功能。石门村将借助乡村数字平台,加快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助力乡村振兴,为前阳镇乃至东港市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提供样板,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
    06/29
  • 辽宁北票市:能人领种西蓝花 拓宽乡村振兴路
    年初以来,辽宁省朝阳北票市巴图营乡充分发挥能人村官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由大夫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窦云桥领种的西蓝花丰收在望,极大调动了村民们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窦云桥看着丰收在望的西蓝花满脸喜悦。据了解,窦云桥是今年年初当选“一肩挑”村官的。上任之前,他就能吃苦、肯钻研,通过种植果树、栽植地瓜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上任以后,面对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要求,他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于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了50亩西蓝花,打标立样,带富领富。他介绍,西蓝花一年两茬儿,经济效益较高,而且抗寒抗病好管理,非常适宜本地生产。拿他种植的50亩西蓝花来说,每亩地至少能产1500公斤,如果按照每公斤4元钱计算,一茬儿西蓝花的产值就能达到30万元,除去费用,净利润可达15万元,两茬儿至少能挣30万元。现在,村民们看他种植西蓝花效益可观,有学的,有问的,也想尝试着干一番。对此,窦云桥表示,自己会无偿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让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06/28
  • 辽宁朝阳县:冷棚产业促致富
    近两年来,北四家子乡五花吐村通过流转土地大力实施冷棚产业,冷棚由以前的30多亩发展至现在的270亩,年产值320多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助力众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还带动贫困户及周边农户发展生产。冷棚产业及时分拣装袋。村民以股份土地合作社为中心,建设绿色无公害蔬果基地,种植绿色蔬菜,全力发展冷棚主导产业,良好的产品质量赢得客户青睐,目前产品销往哈尔滨、黑龙江、大连、赤峰、朝阳等地,供不应求。走上致富路。
    06/28
  • 辽宁:北票市博物馆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博物馆成立于1994年10月27日,新建馆址位于北票市黄河路金河小区84号,于2012年10月20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新馆建筑外观呈圆形,内为三层楼,总建筑面积4770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5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3641件,其中珍贵文物475件,一般文物3066件。目前展厅五个:北票历史文物馆、尹湛纳希纪念馆、古生物化石科普馆、中国北票翼龙化石馆、北票市党建扶贫馆。北票市博物馆外景北票历史文物馆展览面积1100平方米,陈列内容以北票历史沿革及发展为主线,通过各时代文物和图版、文字、拓片、模型、沙盘、场景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展现了北票地区从远古到清代的发展历史。分六个单元共展出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馆藏文物1300余件,其中夏商时期石磬、玉斧,春秋时期短茎式曲刃青铜短剑,战国时期燕王职戈,北燕时期鸭形玻璃注、金步摇冠、鎏金铜包片木芯马镫、青铜虎子,三燕时期金步摇饰、釉陶羊尊,辽时期青瓷龙鱼形水盂、白瓷剔划牡丹花纹凤首瓶、耶律智先墓志铭等文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北票历史文物馆尹湛纳希纪念馆展览面积250平方米,分五个单元:忠信府世家、伟大的蒙古族文学家和思想家、蒙汉文化交流的先驱、不朽的传说、世界文化名人,系统介绍了尹湛纳希的生平及历史贡献,展示了他的生平代表著作《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青史演义》,展出实物、文字作品200余件。尹湛纳希纪念馆古生物化石科普馆展览面积450平方米,重点介绍了化石方面的知识,以及早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热河生物群的相关情况,充分证明了北票是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展览内容分为四部分:古植物化石、古无脊椎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古化石雕刻工艺品。共展出各类化石120多件。古生物化石科普馆中国北票翼龙化石馆是经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由北票市人民政府建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处以翼龙为专题的博物馆。总面积450平方米,以丰富的化石馆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展陈手段,集中展示了辽西北票地区产出的保存完美的各类型翼龙化石精品,勾画了中生代时期“遨游天空的霸主”的波澜壮阔生命奇迹。馆内展出的90块翼龙化石,是北票为我国古生物学化石保护、研究和开展科普教育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北票翼龙化石馆北票市党建扶贫馆,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北票市扶贫攻坚战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立足于“指挥作战、交流经验、凝聚力量、展示风采”这一主旨,建设的一处集多媒体、图片、实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交流管理中心。展厅总面积600平方米、分序厅、使命、担当、精准、发力、支撑、圆梦七个部分,具体介绍和展示了北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建小康的奋斗历程,以及北票市在精准扶贫和扶贫开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北票市党建扶贫馆此外,北票市博物馆每年都在市书画院举办4—8次临时性展览,1次域外展览,每年还承办20场文化惠民流动展览,面向社区、乡村、学校、工地、部队等进行宣传,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北票市博物馆流动展览进校园近年来,北票市博物馆共接待国内外学者、各界友人和本市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90万人次,尤其是大学生、中小学师生等20余万人次,真正成为北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博物馆充分利用学习雷锋活动日、政务公开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科普周等各种活动日,采取散发传单、制作宣传板、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咨询台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受社会好评。近年来,北票市博物馆荣获“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朝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朝阳市经济文化保卫工作先进单位”“朝阳市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朝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朝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同时是辽宁工业大学的实习基地,也是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的社会实践基地。
    06/25
  • 辽宁鞍山:消防微电影《初心》献礼建党百年
    近日,由鞍山市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自编、自导、自拍,以喜迎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微电影《初心》拍摄杀青,并于2021年6月20日公映。影片以消防队员“向礼”的成长经历为故事蓝本,塑造了一个受父亲熏陶从小怀揣当消防员的梦想,一步一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一名合格党员的故事。影片聚集了众多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的本色出演,既展现出训练场上的刻苦拼搏,又体现出了火场救援、车辆救援等现场情景浓浓的父子情谊,让“火焰蓝”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初心》除在鞍山市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取景外,部分镜头在辖区学校、小区、街道等实景拍摄,全方位地展示了高新区的景色风貌。这部影片的拍摄既是向奋斗在一线的消防工作者致敬,传播新时代消防行业正能量,引导百姓关注消防、热爱消防,也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06/25
  • 辽宁北票市文旅广电局:话剧《北票星火》献礼建党百年
    近日,辽宁省朝阳北票市文旅广电局创作了一部大型话剧《北票星火》,以此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部话剧经过研讨和几次剧本修改,紧张排练了1个月,目前已经基本排练完成,计划于“七一”前公演,“七一”后下乡巡演。排练现场《北票星火》取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北票上园开明乡绅马宏图在早期共产党员韩麟符的培养领导下,在上园创办新学、发动群众,成立热河顺直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以及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进步青年李海峰智擒石本、栾天林铁血抗日等事迹。
    06/24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校企融合结硕果 技能大赛展风采
    日前,由辽宁地矿职教集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共同举办的“宏图杯”测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打造学习共同体、校企深度产教融合联合育人结出丰硕成果。比赛期间,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乔佩科、院长孙桂芳等领导来到比赛现场观摩指导,为参赛学生加油鼓劲,希望同学们全力发挥,超越自我。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决出一等奖1队、二等奖2队、三等奖2队。青年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出良好的测绘人职业素养,学院新时期技能强人、思政育人“双线”育人收到扎实成效。
    06/24
  • 辽宁凌海市牟家屯村:振兴路上鲜花怒放
    凌海市三台子镇牟家屯村是锦州地区最大的百合花种植基地。近年来,这个村不断丰富花卉品种,拓宽订单销售,调整花卉种植结构,勤劳的花农走上了鲜花绽放的乡村振兴路。今年,村民杨宏林在花卉大棚里种植了4万多株订单雏菊,这满棚的雏菊将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除了雏菊,他还种植了5万株大棚百合花,这些百合花已经以每支6元的价格销售完毕。大棚内种植的向日葵花、白菊花正值上市期,每天的鲜花按照订单在网上完成交易后,负责配送鲜花的保温车就会开到田间地头。目前,牟家屯村的鲜花种植基地已经由200多亩发展到400多亩,种植品种也由百合花一个品种,增加到扶郎花、雏菊、向日葵等四大类几十个品种,形成了暖棚、冷棚、裸地种植模式。种植的花卉全部通过订单销往沈阳、哈尔滨、京津等地各大花卉市场,花农每亩纯收入达3万到4万元。
    06/24
  • 辽宁营口: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
    辽宁营口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的起源可追溯到1903年,从天津移民来的唐氏家族在营口开办世兴金店,凭借精巧的工艺、良好的信誉,名噪一时。据1909年编著的《营口实业名录》记载,当时营口世兴金店是营口乃至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首饰铺。经过数代人经营,不断发展,传承至今。2020年,营口老世兴银楼被授予“辽宁省老字号”。老世兴店内陈列的银制品。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以黄金、白银及各种珠、宝、钻、翠等为主要材料,善于利用原材料的延展性,在融汇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弹、錾、簪、雕、镂、披、锤、压、镶嵌、砑光、抛光、打磨等工艺流程,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金银制作技艺精华,经过繁复精巧的工艺,制作出“薄如蝉翼、细如毫发”的精美作品。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还继承了古代熔炼、錾花以及表面光亮处理等特色技艺,承袭数代,日臻完善。2020年,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入选辽宁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震宇(左)同工艺师探讨技艺细节。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参加非遗展示活动。老世兴承袭传统技艺制作银锁。麒麟锁三件组。寿星帽徽。锤坯。錾刻。整形。
    06/23
  • 辽宁开原市三道沟村:飘香玫瑰催生“浪漫产业”
    眼下,正是玫瑰的盛放期。走进辽宁铁岭开原市金沟子镇三道沟村玫瑰花种植基地,上百亩玫瑰花悠然绽放、花香醉人,游客穿梭在玫瑰花海中,感受着这份芳香美丽。4年前,从三道沟村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李迪回到家乡积极发展花卉产业,如今已建起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玫瑰产业园。这个“浪漫产业”持续引领当地农业增产增效,打开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出路。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