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绿化、公园项目陆续恢复施工
7月11日上午,在鸭绿江大街道路两侧,身穿市政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施工。江边一侧的人行步道上,新修建的彩色混凝土广场初具规模,花坛内已经开始培土,附近工人正在铺设步道砖。道路对面的健身步道已经完成彩色混凝土路面铺设,工人正在对路面进行喷绘划线。记者从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科了解到,自5月31日沿江休闲健身步道项目复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各项工程有序推进。健身步道工程承接2021年修建的5公里健身步道,一直延伸到文安滩,包括2米宽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健身步道和2.5米宽的绿化带,现已安装边石1200米,铺设混凝土面层5000平方米,喷漆8600平方米,预计7月末完成施工。在健身步道对面的沿江一侧,是沿江道路市政设施维修改造工程,按照每隔30米约有10个停车位的设计,将在原有地段翻建停车场8个。沿途共计新建广场5个,其中2个为彩色混凝土广场,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另外3个广场共计1150平方米。还将维修6个广场,合计约4800平方米。目前,停车场及广场维修改造工程已处于收尾阶段。除了对花岗岩路砖、廊架、防腐蚀座椅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外,工程将取消部分道路上原有的人行步道,改造成花带,播种草花,栽植竖纹花卉和鲜花,配植花灌木球等。目前,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栽种宿根花卉。从五道河桥到文安滩段靠江一侧的护栏,还将增设约7800米的亮化灯带,以体现鸭绿江整体轮廓,加强夜间道路照明。目前,工程预埋管线已敷设完成,桥架铺设完成,等待灯具到货进行下一步施工。新区市民公园也于6月29日复工,目前正在进行破碎石板更换施工。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公园基础设施陈旧,破损较为严重,一些植物长势不佳,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对公园进行整体设施维修,并对部分植物进行替换。具体维修内容包括花池立面、广场铺装、河岸护栏等,新增亮化设施,同时,将对市民公园和银河大街沿途一些小节点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对沿途植物进行梳理。截至目前,市民公园已拆除破损方砖800平方米,新铺方砖980平方米,调整安装边石500米,对景廊除锈喷漆,播撒花种1000平方米。预计剩余工期约30天。
07/14 - 涅槃杜鹃别样红
2022年春天,猝不及防,丹东被新冠疫情重创。我,这座城市里的一个普通人。生于斯,长于斯,出门求学离于斯,七载后复归于斯。虽未成大器,也愿以己绵薄之力,建设这座生我养我的城。这座城不大。城区里的街街巷巷、春夏秋冬都藏着我不同时期的美好记忆。孩提时光,小伙伴们在江边的大坝上嬉戏打闹;上学路上,同学们骑自行车成群结队你追我赶;火车站前,无数次亲朋好友的迎来送往;路旁一排排百年银杏古木参天,秋天金黄灿烂的叶隙中,映着斑驳的流年光影;锦江山公园的大蘑菇雕塑上,我和女儿的身影跨越30年重叠在一起。我深深地嵌入这座城,生命的纹路与成长单元里的风土人情交织在一起,血肉相连。我和这座城一起成长。我是她的,她亦是我的。提起我的城,我是骄傲的。她历经战火而不屈不挠,“抗美援朝精神”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传承。这里的人儿勤劳勇敢、友好文明。在这里生活,安宁而幸福。空气清新,江水清冽,天蓝山青;四季分明,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满是这身边山林江海中的珍馐美味;海陆空交通便捷,经贸商圈合理分布,文化场所错落有致,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像每个遭遇新冠病毒侵袭的城市一样,我的城也受到了伤害。情况比我预想得更糟糕,病毒比我想象得更肆虐。备受煎熬的数十个日夜,让我们错过了山间杜鹃花的竞相开放,错过了鸭绿江口湿地迁徙的候鸟,错过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拥吻明媚春色,还错过了清明、六一、端午……但是,英雄城市里的英雄人民,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我们携手奋起抗争,与我的城共进退。我们一家三口分散三处,完成各自的使命。在姥姥家上网课的女儿,被我笑称“留守儿童”,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这么久,两个月来只能偶尔在视频里见面。我和丈夫分属不同的行业,都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只想比病毒跑得更快一点。解封回家时,女儿对我的拥抱竟然夹着一丝疏离和客套。一瞬间,我的心充满歉意和苦涩。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的爸爸妈妈和千千万万的市民一样,居家封闭,坚持核酸检测,接龙团菜,还要照顾老人和我的女儿。我不是一个好女儿。战“疫”初始有过措手不及,持久战斗焦灼而疲惫,但大家一直在坚持。每天看着朋友圈里各行各业的大白在坚守,随时都能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暖心鼓劲和关爱。为了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女儿的班主任自发接管了她的网课学习,私聊辅导。拥有你们,我何其有幸。有你们在支持,我和战友们勇往直前,直到将这可恶的疫情彻底消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繁华三千,吾只为一城饮尽悲欢。这里是红色东方之城,这里传承着英雄的基因,这里赓续着英雄的血脉,这里盛开着英雄鲜血浇灌的杜鹃花。疫情绝不会将我们击垮!这是我的城,亦是你我共同的家。我一人的努力微不足道,而这座城里每个人坚守的星星之火,汇聚成了无限光明,驱散疫霾,还她原本清秀明丽的动人模样。疫侵江城花凋零,然涅槃而重生,杜鹃花将别样红!作者:懿之红秀
07/13 - 【声音】勠力同心,丹东必胜!
4月24日疫情来袭,丹东这座小城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号召,众志成城,用心血和汗水守卫着心爱的家园,用行动捍卫了丹东这座英雄城市的荣光!特别是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餐风冒雨、废寝忘食;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公安干警们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化身“大白”的志愿者们,穿梭在小区楼栋间,身心俱疲仍不停歇……家国有难,匹夫有责!在这场保卫家园的艰苦斗争中,没有旁观者,全民参战,在不同的“战场”上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较量,充分彰显了丹东这座城市的英雄风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战士们”的日常点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入户做核酸检测;劝说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回家,陪着走了一个多小时;深夜为突发疾病的孩子叫来救护车,全程护送到医院;为瘫痪卧床的老人安装呼吸机,教会家人使用……留存这些珍贵的影像,不仅仅是工作需要,更是留存一座城市的记忆!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可能是每一位丹东人的切身感受。从4月25日开始,我所居住的小区被封控,生活物资一时间难以筹措,人心惶惶。小区居民自发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小分队,为居民无偿服务,帮助大家联系、团购、运送生活物资,有时甚至会忙到深夜,连饭都顾不上吃……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小区居民的心态和情绪日益平稳,生活逐步回归正常,邻里情也日渐浓郁,融洽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狭路相逢勇者胜。丹东的抗疫之路颇为艰难,但我们始终坚信,胜利终会到来。英雄的丹东,必胜!作者:郭霞
07/12 - 【声音】守望丹东
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歌,伴着我长大。从“抗美援朝”到“抗击疫情”,我有幸亲眼见证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60余天的坚守,不管是在一线的防疫志愿者,还是留守在家里的普通百姓,我们都是这座城市的点点星火,我们都很了不起,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守护这座城!在静默的日子里,我们也有难过,也有悲观,有负面的情绪,但看着这座城市渐渐升起的烟火气,看着银杏树依然枝叶茂盛,我们才发现自己依然深深地爱着她,我们的丹东!因为这座城市是我们的家,家里有你有我,有我们爱着的人!疫散云开,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大地,鸭绿江静静地流淌,我们的小城多美啊!从72年前的战火纷飞到今天的岁月静好,这座英雄的城市,不论岁月多久,不论多么艰难,总有人在守护着……作者:关妮妮
07/12 - 【声音】希望如鸽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2022年4月24日的清晨,您在想什么?是憧憬着五一假期的诗和远方?还是计划着温故知新的学习充电?抑或是无暇多顾,只是熟稔而又匆忙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奔波忙碌和柴米油盐?身为一个上班族的我,原本以为,这也不过是个平凡的星期天——或许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因为小长假的调休,她是一个需要上班的周末吧?然而,这一天却注定是与众不同的: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她泛起的涟漪直到今天仍在余波荡漾:许多的计划搁浅了,很多的故事转折了,甚至每个小城人的记忆和情感也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疫情发生时的无措和仓皇、情况多变下的焦急和烦闷,作为小城人的我,和城中的每个人一样感同身受。城市的繁华是否会重启?生活的美好是否能回归?我们该心存希望吗?狄金森说:“希望是一只小鸟,在心灵的深处安家,唱着一支无言的歌,在狂风中这声音最美妙,点燃多少人心中的火。哪怕是最险恶的风暴,也难以使这只小鸟畏缩。”而我眼中的希望,就是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是不畏艰险、白衣执甲的战“疫”先锋;是守护家园、倚门而望的父母亲人;是每一个坚韧不拔、心存热爱的小城人!正是我们在风雨中的拼搏,守卫住了千家万户的民生底线,承托起了高考学子的鸿鹄之志,重燃起了边境小城的温暖烟火。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夏之交,每一个足迹都值得铭记,每一滴汗水都凝成勋章,每一个小城人自己,都值得骄傲。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这一切的过往,已经足以令人笃定地相信:所有的平静祥和、一切的繁华景象,都会重归这座小城。希望,是一只羽翼翯翯的信鸽,70多年前,这只美丽的白鸽穿越了战火和硝烟,飞过鸭绿江,为新生的共和国衔来了和平的橄榄枝,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写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今天,这只信鸽再次拖拽着长长的鸽哨声从蓝天飞过。或许,风雨一度打湿了她的翅膀,乌云暂时遮蔽了她的视线,但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指引下,她必将重回到我们身边,为我们带来胜利的歌声!作者:佳贝
07/12 - 【声音】习惯
在丹东生活久了发现很多事都可以用习惯来代替习惯夏天风里带着的香气习惯秋天江水中的碧蓝习惯步行不远便可偶遇故人当然也习惯在断桥下聆听英勇跨江的呐喊在志愿军雕像前凝视抗美援朝的雄壮习惯多年来以不变的方言讲述英雄的历史习惯边境城市特有的淳朴与热忱锻造的一段段辉煌依然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看见鸭绿江第一次爬上凤凰山第一次走入锦江山现在回想这一切都未改变还是那江那山那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所以现在若还有问丹东,是怎样的城市我居然说不出太多因为我相信爱到最后真的就是习惯习惯了便会守护这方热土到最后作者:阿三
07/11 - 【声音】每个平凡的你,都是丹东的英雄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回顾历史,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英雄的丹东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抗美援朝战争中,丹东(时称安东)作为后方的最前沿,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发出“一切为了支援前线”的号召,全市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支前当中,充分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正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丹东人民,让历经抗美援朝战火淬炼的丹东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城市”。2022年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正在开启一年中最美时光的丹东按下了“暂停键”。全市广大群众不畏惧、不退缩,克服诸多困难和生活上的不便,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绘就了丹东这座“英雄城市”凝心聚力,共抗疫情的新的时代画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小区内、楼栋间、卡口处,抗疫一线,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努力守护着每个人的安全。同样不该忘记的是,无数积极配合静态居家的丹东百姓,他们默默克服生活中的不便,认真遵守防疫管控要求,同样是这场战“疫”的当之无愧的英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定胜利。面对疫情,防控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是重要一环,每个人都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担当起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大局,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并做好不聚集、戴口罩、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以同心同向、众志成城的坚持,争取早日战胜疫情。暂时的不便,是为了以后的更大方便。疫情当前,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我们都应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关键时刻,需要我们每个人加一把劲,聚沙成塔,共渡难关,更广泛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共同赢得疫情防控最终的胜利。作者:张丽娴
07/11 - 【声音】英雄的城市必将战胜疫情
1950年,鸭绿江边燃起战火。丹东肩负着支援前线的重要任务,英雄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共同心声。2022年4月2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丹东按下了“暂停键”。危急时刻,丹东人民又一次无畏地站了出来,向新冠肺炎疫情下了必胜的战书。疫情就是命令。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逆行出征,勇往直前,筑起了坚实的防控屏障,“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披上白衣战甲,忙碌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穿梭在防控卡点,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奔赴在楼群间,为困难群众送去物资。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都不曾停歇,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哪怕舍弃了“小家”,也没有放弃“大家”。虽然有过疲惫,他们也不曾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丹东必须要战胜疫情,丹东人不能放弃家园。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着辉煌和厚重的历史。丹东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有着顽强斗争、战胜一切的信心。面对疫情,丹东人民像72年前那样,发出必胜的心声——“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争做守护城市家园的战“疫”英雄,休戚与共、守望相助,让每一点“微光”,汇聚成胜利的“星海”,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早日驱散疫情阴霾,再现丹东的秀美风采。作者:胡佳良
07/11 - 【声音】如果
疫情居家时光,教五岁女儿写毛笔字。一日,女儿说要写一幅作品——《我爱爸爸妈妈》。我随口说了一句:“写一幅《我爱家乡》吧。”她问:“什么是家乡?”我告诉她:“就是你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女儿这边写着字,我的思绪却已回到疫情前自驾游的憧憬里。如果没有疫情,大约在五月初,我们一家三口计划自驾去天桥沟。天桥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属长白山余脉,据说其地理地貌形成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成为森林公园前,这里曾是国营林场。天桥沟还是红色景区,这里有四平乡政府旧址、抗联密营遗址,前些年新建了东北抗联一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记得上高中时,一位同学跟我说过,他父亲在这里当过伐木工人,所以他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耍。据他当年的描述,天桥沟景色宜人自不必说,这里林深水澈、奇石嶙峋,是夏日避暑的绝佳之地。大概就是那时,我对天桥沟便心生向往。所以,年初确定出游计划时,天桥沟也便成了首选之地。如果没有疫情,六月我们计划游凤城赛马。有人也许会问:“赛马有什么可玩的?”又或许,有人只知道赛马有蒲石河森林公园,但去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赏枫之地,九十月间的风景是最美的。那就说说我们去赛马游什么。其一,天锅古洞。辽宁赛马天锅古洞景区位于赛马镇温洞村,单从这个地名看,“洞”早已有之,只是前些年没有开发。据说,洞穴所处的岩体为4亿多年前形成的碳酸盐岩,而洞腔溶蚀的形成时期,估计在距今几百万年前。所谓天锅,是地下水流形成的凹穴,多似锅状故得名。去年匆匆游览了一次,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一游。其二,三浓新村。这也是去年采访时了解到的一个新景区。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这里建成了一座东北革命历史记忆馆。该馆分为四部分:一是日军侵华血泪史,即日伪时期小孤子煤矿微缩场景;二是东北抗联记忆,展示凤城、赛马地方相关的抗联人与事;三是新开岭战役馆,全景展示新开岭战役的具体情况;四是赛马集(赛马镇旧称)地方历史文化长廊,记述赛马集500多年的沧桑历史变迁。如果没有疫情,七月份我们计划去一趟大鹿岛。夏季的海岛之旅,是令人向往的。不仅可以洗海水澡,还能赶海捡拾各种小海鲜,适合亲子出游。大鹿岛是东港市孤山镇的一个行政村,北与大孤山隔海相望,高空俯瞰全岛,如一只梅花鹿卧于黄海之中。它是中国海岸线北端最大岛屿,除了渔业发达,其历史也举世闻名,那就是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附近海域。这里有邓世昌墓,还有明代将领毛文龙碑,以及妈祖庙、丹麦教堂遗址等多处人文景观。时光不能倒流,也没有那么多如果。之所以要写下此文,只想表达一个意思,正是女儿写下的——“我爱家乡”。作者:周晓明
07/10 - 【声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小时候,丹东是我的全世界。它很大,大到用我小小脚步丈量不完。上学后,丹东是我的游乐场。它很美,美到用我大大的眼睛也看不完。工作后,丹东是我的大舞台,记录着我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汇报演出。步入中年的我,依然生活在今天的丹东。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我的爱在这里。很多时候,我就是“丹东”,“丹东”就是我。喜欢鸭绿江春色荡漾的恣意从容,喜欢锦江山秋意正浓的深沉唯美。我一次次在花红柳绿中独爱这江城的一隅,山清,水秀,天很蓝......我扎根于这里,眷恋着这里。四月的一天,我的城市“生病”了。疫情来势汹汹。一波又一波,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恶狠狠地吞噬着我的城市。可我们,不怕它。那些或是熟悉的,或是陌生的勇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出击,一次又一次地战斗着。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热爱着这片土地。他们也曾站在锦江山上俯视这小城,与丹东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也曾走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倾听着小城里的故事。如今,他们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和我的“丹东”在一起。经过风霜,走过雨雪。再难的路,也会在脚下。丹东所经历的,必将成为每个丹东人的一段记忆。多年后,我们回望时会感谢那些为这座城市付出汗水的人们。更会感谢那个深爱丹东,不离不弃的自己。丹东,你若安好,便是我的晴天。作者:孙咏娣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