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油画展开展
    以花为媒,以画传情。近日,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市委宣传部在丹东美术馆联合主办“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主题油画展。14位辽宁画家在宽甸河口进行了为期3天的写生,创作出50余幅油画作品,并精选其中25幅参展。此次展览以河口桃花为主题。作品《融融春日》里,桃树初绽花苞,鸡群漫步桃园、怡然自得;《满庭芳》中,山下桃林层层叠叠,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画家们以细腻的笔触,将桃枝的遒劲、桃花的娇羞生动呈现,桃园美景与江上风光跃然纸上。参展画家表示,河口桃花闻名全国,经典老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更是家喻户晓,但亲眼看见桃花盛开的景象尚属首次。绚丽的景致、清爽的天气和热情的市民让他们深受感动,创作热情高涨,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了解丹东、爱上丹东、走进丹东。记者:王梦露编辑:邹润
    05/07
  • 专场音乐会唱响劳动者之歌
    4月30日晚,由东港市总工会主办的庆祝五一暨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太平湖公园拉开帷幕。东港市职工之声管乐团以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向广大劳动者送上节日问候。音乐会在《咱们工人有力量》和《复兴的的力量》的激情演唱中开场。管乐合奏《好日子》《我和我的祖国》,男女声二重唱《幸福中国一起走》,男女声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之恋》等节目轮番上演,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博得观众热烈掌声。记者/张瑞编辑/邹润
    05/04
  • 工人村社区开展“五一”工友节致敬奋斗者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4月30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安东老街开展工友节活动,邀请丹东大香蕉厂、金笔厂、康齿灵等企业共60名工人代表齐聚一堂,共享劳动荣光。作者:沈粹
    05/04
  • 社区网格员兼任“益心为公”志愿者
    近日,元宝区人民检察院举行“益心为公”志愿者聘任仪式,来自七道街道于家二社区的网格员正式加入公益保护队伍,为守护群众公共利益开辟新路径。社区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的“活地图”,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公共设施等问题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此次将网格员纳入志愿者队伍,是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格局、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的创新实践,通过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现公益损害线索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在专题培训环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以及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实际案例,让网格员们直观地了解公益诉讼涵盖的范围,以及他们在发现线索、协助调查等方面可以发挥的关键作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平台便捷高效的线索提报功能,志愿者只需通过手机端即可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上传至平台,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聘任环节中,检察院工作人员为网格员代表逐一颁发红色聘书。一名网格员接过聘书说:“以前我们发现问题只能向社区反映,现在通过‘益心为公’平台,还能够对接检察机关,感觉责任更重,也更有干劲了。”下一步,元宝区检察院将持续加强与志愿者的沟通协作,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案例研讨会,帮助网格员提升线索甄别和证据固定能力。同时,也将借助“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公益保护的强大合力。记者:张津硕
    05/01
  • 涵育女性阅读新风尚
    近日,市妇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悦读越美”女性读书分享会,30余名来自市直机关、各级妇联、“三新”领域妇委会及社会各界的女性代表齐聚一堂,共赴“书香之约”。本次读书分享会是市妇联“阅读润智慧奋战决胜年”女性主题读书系列活动的首场线下活动,邀请四位“巾帼阅读领读人”分享阅读心得。在互动环节,与会者积极交流阅读体验,畅谈读书感悟,在留言墙上写下参会感想。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向优秀留言代表赠送女性励志书籍。活动还特别安排了书签制作体验环节,由专业老师现场指导。下一步,市妇联还将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好书荐读、亲子阅读、互动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浓厚书香氛围。记者:包芙蓉
    05/01
  • 全省退役军人创业交流活动在丹东举办
    近日,第三届全省(南部片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项目指导交流活动和“金融惠军·戎耀江城”——“辽宁军创贷”丹东退役军人创业贷启动仪式在我市举办,来自大连、鞍山、营口、辽阳和丹东地区的退役军人企业家4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采取课堂授课、经验分享、实地考察、观摩见学、交流研讨等形式,聚焦退役军人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帮助退役军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开拓创业思路,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相关负责同志为在场的退役军人介绍了“辽宁军创贷”业务。该业务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省金融监管局开发,面向个人创业的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退役军人创办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银行机构优化办贷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为支持对象发放信用贷款,保障退役军人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利率优惠等政策。目前,我市已有12家银行向退役军人推出了32项专属信贷产品,受到了退役军人创业者的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构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格局,培育壮大退役军人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热情,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记者:于国洪编辑:邹润
    04/30
  • “烟火气”点亮城市夜生活
    4月27日19时,月亮岛夜市上空弥漫着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儿。“嗞啦——”铁板上的鱿鱼须卷起金边,火红的辣椒面混着孜然在铁板的热油中爆出辛香;隔壁的烧烤摊,生蚝在炭火上“噗”地爆开汁水,白嫩的蚝肉跟着颤动,引得一位年轻人赶紧举起手机:“这个肥度,必须发朋友圈,馋馋他们。”“黄蚬子现捞现炒,滋滋肥。”另一旁的摊主掀开锅盖,蚬壳张开,露出饱满的蚬肉。沈阳来的游客王女士凑近深吸一口气:“鲜得跟海浪扑脸上似的,真是滋滋鲜。”她学着本地人的吃法,先嘬一口壳里的汤汁,烫得直哈气也不肯撒手。蓝莓鲜果摊被围得水泄不通,“咱丹东的蓝莓直接吃就够甜,还可以做成饮料解腻,捣碎煮了直接做果酱,夹面包里吃‘杠杠’的。”饮料摊位上,女老板麻利地将杯子装满现做的蓝莓饮料,两个女生接过饮料先拍照,再品尝。“快尝尝这个浇汁豆皮,和小学门口一个味道。”在豆皮摊位前,3个年轻人用筷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他们转头又被“牛魔王”饮料摊吸引——戴着“牛魔王”面具的老板正用低沉的嗓音招揽顾客。游玩区的蹦床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弹得老高,“妈妈看我像不像火箭?”她小脸通红地大喊。母亲在护栏外拿着烤玉米鼓励:“再蹦高点能摘到星星啦。”一位饰品摊主给顾客盘发,试戴着木簪。“现在年轻人就爱这股国风潮,昨天还有个姑娘说戴着我的簪子吃烤串,感觉自己在演古装大戏。”市民与游客在夜市里感受着这十足的“烟火气”。从北京来的臧先生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海鲜大排档里冒泡的啤酒沫、吱吱作响的大串儿,突然拉近镜头对准自己:“老铁们看这烟火气,丹东人活得真‘耶’啊!他们过得滋滋幸福。”他在直播中比出“剪刀手”,直播间的弹幕刷过一片“馋哭了”。晚风裹着烤蒜蓉的香气拂过,气球摊主手握一簇五彩斑斓的气球,一个活泼的小男孩买到气球兴奋地跑起来,撞上了拎着蛋糕正在鲜花摊位前选花的情侣,他们不怒反笑……在月光与灯牌交织的夜市里,每一幕都成了“丹东真好”的生动注脚。记者:王俊编辑:邹润
    04/30
  • 书香校园 “阅”见未来
    连日来,我市各校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金汤小学通过好书推介、主题班会、手抄报展览等形式,举办诵读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站前小学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斗力量”为主题开展读书节活动,通过红领巾宣讲、国旗下颂歌、特色书法展、班队会等形式展现阅读力量。二纬路小学开展“一路书香一生阳光”活动。升旗仪式上,五年六班全体同学与全校师生分享读书感悟。各班组织好书推荐卡制作、班级读书汇报和故事分享会。新源小学举办“阅读新时代筑梦新华章”系列活动,通过亲子好书推荐、读后感分享、品味艺术图书等方式,拉进亲子关系,提高艺术品位。江海中心小学举办“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活动。以红领巾广播、班级读书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菩萨庙镇中心小学举行“创班级品牌建书香班级”第十五届校园读书节。各班结合自身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朗诵与歌曲、舞蹈、情景剧等融为一体。市第五幼儿园开展“书香润泽童心悦读成就未来”主题读书节活动,幼儿和教师代表讲话,并通过演出和赠书仪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市第八幼儿园开展“阅读悦成长”读书节活动,以绘本阅读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孩子们与家长自制红色故事小图书,并开展“图书交换活动”。宽甸第一幼儿园牵手20所集团园开展“书香润童心阅读伴成长”读书节启动仪式,开展诗朗诵、讲故事等活动。记者:侯春林编辑:邹润
    04/30
  • 以书香润泽校园 用文化滋养成长
    日前,丹东市第十四届全民读书节正式启动,本届读书节以“书香丹东——阅读新时代决胜筑华章”为主题,将持续推进“书香丹东”建设,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气,以文化人,凝心聚魂,以阅读之力汲取奋进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丹东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本报以读书节启动为契机,采访了丹东市六纬路小学校长孙家伟,听听他为书香丹东建设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记者:孙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们了解到,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能否谈谈学校最初是如何确立“书香校园建设”这一发展方向的?孙家伟: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始建于1962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以及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书香启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指引。进入新时代,我们从“民族性”与“世界性”着眼,在传承中创新办学模式,致力于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整合,而阅读正是其中重要的纽带,因此我们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希望打造一所充满文化气息、师生幸福成长的品牌学校。记者: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构建了哪些特色课程体系来保障阅读活动的开展呢?孙家伟:我们构建了以“大语文”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特色课程体系。在国学教育方面,确立了以四条主线和五大文化为框架的体系,开发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体验课程、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社团课程等特色校本课程。在整本书阅读上,构建起“三翼一体”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架构。以多种课程内容、多样课型设计,如导读课、推进课、汇报课,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筑牢阅读根基,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这些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为学生营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学习环境。记者:除了课程体系,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的?孙家伟:我们将阅读融入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在朗朗的晨读书声中开启美好的一天;中午,在老师的带领下畅游书海;下午校本课,通过导读课、推进课、汇报课,老师与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此外,学校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金钥匙读书节至今,每年一届的读书节已成为孩子们最欢乐的节日。通过这些活动,让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任务,更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生活方式,真正让读书成为伴随每一个六纬人一生的习惯。记者:目前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众多荣誉,您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关键因素有哪些?孙家伟:首先,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积极参与课程研发、阅读活动组织,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其次,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同时,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方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活动形式,让阅读真正落地生根,也是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记者:对于未来书香校园建设,学校还有哪些新的规划和目标?孙家伟: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书香校园”的理念,以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砥砺前行。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紧跟教育发展趋势,不断丰富阅读课程内容和形式,让课程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学校、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引入更多优质阅读资源。我们还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平台,让阅读更加便捷、高效。最终目标是让六纬路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在书香的浸润下,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创造学校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记者:周晓明
    04/30
  • 丹东司法打好服务“组合拳” 托起老年人法治“幸福晚年”
    “我想立遗嘱,有没有规范的写法?”“多子女家庭如何赡养老人?”“抱养子女与亲生子女有同等的继承权吗?”这是近期在华盛社区“筑牢法治屏障护航幸福晚年——银发权益守护行动”普法专场活动中的一幕场景。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律师向老年人介绍了国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和加强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并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案例作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并逐一解答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遗嘱纠纷、赡养继承等法律问题。活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几位居民说:“原来立遗嘱有这么多学问,这下总算弄明白了!”“法律专家讲的全是干货,以前很多不懂的法律问题,现在心里都有数了”。一位居民感慨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天的活动既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和银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更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好我们老年群体自身的合法权益。”为落实好2025年全市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市司法局近期以“继承无忧守护和谐”为主题,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律师协会等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下沉至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陆续开展“宣传—调解—保障”银发权益守护专题活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定制“银龄守护盾”,筑牢养老资金安全防线。“辽宁法网公证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积极发挥“7×24”小时线上线下公益服务职能,接线律师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将遗嘱订立、财产继承、防诈维权等老年人身边的高频法律问题一一剖析,并针对每位老人的个性化法律需求精准“把脉问诊”。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公益遗嘱专项服务窗口”,针对老年人“流程不熟、智能设备操作难”等问题,开通“涉老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自书模板与遗嘱订立的一对一指导,面对面答疑解惑,从源头保障遗嘱合法性,减少继承纠纷。市法律援助中心聚焦老年人法律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安排专人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做老年人身边的法律顾问。成立“银发调解工作室”,一站式化解涉老矛盾纠纷。市人民调解中心综合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银发调解工作室”,针对老年人的赡养继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经济债务等多发矛盾类型,通过“坐堂问诊”“对症下药”,积极调解各种情况复杂、专业性强的涉老矛盾纠纷,推动助老法律服务从“被动纠纷化解”向“主动风险预防”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同时,加大老年人法治宣传工作力度,针对养老诈骗、涉老非法集资、销售假冒伪劣保健产品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重点风险问题,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升级“阳光遗嘱服务站”,公证护航幸福晚年。市辽东公证处聚焦“公证规范优质”行动,结合“惠民八个办”工程,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上门”服务,采取巡回办证、蹲点办证、上门办证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公证的温暖和力量。同步升级“阳光遗嘱服务站”,建立惠老通道,优化自书遗嘱咨询、订立、保管全流程,完善遗嘱库档案管理制度,缩减办理流程、压缩办证时限、简化证明材料,与多部门打通信息共享通道,以“效力强、效率高”的公证服务实实在在增强老年群体的信任感和获得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丹东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为民”践行初心,既通过专业服务托举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更以司法温度涵养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文明风尚。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开展专场宣传6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咨询共160余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5件,受理遗嘱公证36件。下一步,市司法局将聚焦老年人群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关注高龄、失能、困难、残疾等老年人“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有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记者:李美臻编辑:邹润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