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丹东黄蚬子
    黄蚬子是只有在丹东才能吃到的贝类,肉肥味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滋阴补虚、清热凉肝的功效。做法也简单,在家中只要用开水煮开口了就可以吃,实在是鲜美之极。在饭店里就一定要点一道:原汁蚬子,就是用黄蚬子带着原汤调成。这可是全丹东人民最爱的美食。在丹东,夏秋两季吃黄蚬子讲究“炭烤”,将吐好沙子的黄蚬子置于炭火之上,红彤彤的炭火,黄灿灿的蚬壳,热腾腾的水汽,不一会儿,黄蚬子的壳就被烤开,这时赶紧用筷子夹起热乎乎的蚬肉往嘴里一放,饱满的肉汁瞬间充溢口腔,鲜得过瘾!有人口味重,将蚬肉烤熟后,摁进辣根碟子里,里外蘸满,辣汁吸足,然后往嘴里一送,辣劲鲜劲揉在一起,由口腔到鼻腔一气冲到脑门,脊梁骨好像被“微电”了一下,那个透爽,简直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黄蚬子干:蚬子干叫蛤蜊肉,其肉质鲜美无比,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有黄海特产大黄蚬子做成。
    07/27
  • 丹东孤山杏梅
    孤山杏梅,属于梅花品系,主要用于观赏。果实较大,肉厚核小,果皮色黄,果肉柔韧多汁。分布于中国辽宁丹东市大孤山镇。孤山杏梅因产于辽宁东沟县大孤山镇而闻名。因其个大,当地又称大杏梅。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辽宁名果之一。孤山杏梅果实个大,核小,肉厚,平均单果产76克,最大果重105克,果皮色黄,有红晕。果肉柔韧多汁,甜酸可口,品质甚佳。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孤山杏梅抗逆性强,亦较抗病和耐寒,大小年不明显。它喜土壤疏拙,通气良好,微生物活跃而且肥水适量的生长环境。孤山杏梅栽至五年即可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其果大味美,肉厚离核,酸甜可口,味道清香,含糖量16%以上。杏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尤含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较高,是水果类中上等佳品。孤山杏梅以原产于辽宁东港市大孤山镇而得名,因其个大,当地又称大杏梅,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东港市共有大孤山杏梅2000余株,最高产量4万—5万斤,为辽宁名果之一。每年到杏梅丰收的时节7-8月份,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户都会前来选购。近年来由于买杏梅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孤山种杏梅的农民们,采取了现摘现卖。大孤山杏梅果实个大,核小、肉厚,平均单果重76克,最大果重105克。果皮色黄、有红晕。果肉柔韧多汁,甜酸可口,品质甚佳。除鲜仞外,还可加工成罐头。近几年有少量出口,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孤山杏梅抗逆性较强,亦较抗病和耐寒,产量也比较稳定,大小年不明显,它性喜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微生物活跃而且肥水适量的生长环境,树的枝叶与杏树相似,树势强健,17年生的树高可达5米左右,孤山杏梅栽后5年即可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一般的株产在150斤左右,最高株产可达300斤以上。孤山杏梅在东沟县境内4月末5月初开花,7月中下旬成熟。其中的一个品系可延晚到8月上旬成熟,正值水果淡季上市,深受消费者欢迎。孤山杏梅的自花授粉率偏低,栽值时宜配置授粉树。如实行人工辅助授粉,可大大提高坐果率,而科学修剪和加强培肥管理也不失为有效的增产措施。
    07/24
  • 丹东朝鲜族打糕
    打糕,是丹东人特别喜欢的一种美食,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制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白糖、豆面吃;还可以包入不同的馅料吃。总之吃法很多。因为它口感黏糯劲道,味道香甜,还有保健功能特别受大众喜爱。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每逢年节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成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打糕仍是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首选食品。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小黄米或糜子;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当你来到丹东这座边境城市,站在鸭绿江畔,一边吃打糕,一边欣赏中朝美景可谓优哉游哉。
    07/22
  • 丹东啤酒嘉年华活动拉开帷幕
    7月21日晚,“雪花·醉夏2020”丹东啤酒嘉年华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由丹东市商务局和元宝区主办,华润雪花啤酒(丹东)有限公司、辽宁宗裕集团承办。18时许,位于元宝区宗裕城水世界的1600平方米大蓬内,游客满座。数十个品种的啤酒整齐码满柜架;各类网红小吃令人食指大动。19时30分许,迎宾曲拉开了丹东啤酒嘉年华活动的序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市长张淑萍按下启动光球,共同为活动揭幕。市委常委、副市长林胜鸿致辞。活动现场,市民和游客开怀畅饮。3套精彩节目循环上演,劲歌不停、热舞不断,为啤酒节现场增添氛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有集市,售卖我市各类特色产品。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活力、魅力与竞争力。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为推动经济回暖复苏,元宝区委、区政府以“雪花·醉夏2020”丹东啤酒嘉年华为平台和载体,拉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据了解,“雪花·醉夏2020”丹东啤酒嘉年华活动将持续举办至7月31日。记者刁庆峰
    07/22
  • 丹东鹭乡蓝莓:生长在黄金纬度的蓝莓
    丹东鹭乡蓝莓,产自于位于蓝莓产区黄金纬度——北纬40度的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镇。鹭乡蓝莓是辽东地区品质最佳的北陆蓝莓品种,果大香甜、汁多味浓。全程有机种植,绿色无污染,美味自然而然。鹭乡蓝莓主要种植地集中在杨木川镇金安村,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光照、土壤等条件适合蓝莓生长。目前,杨木川镇的蓝莓种植基地占地20亩,产量可达到2万斤。
    07/21
  • 扇面书法展评选
    7月17日,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联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市群众艺术馆、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盛世和风”第三届丹东市扇面书法展进行了作品评选。此次活动自征稿以来,县(市)区基层书法爱好者广泛参与,共收到作品300余件,通过严格的评审和监审,评选出33件获奖作品,27件优秀作品。据悉,获奖作品将在市群众艺术馆画廊橱窗展出。记者吴琼摄
    07/21
  • 文脉相承书新篇
    6月21日14时30分,由丹东市文联、丹东市书法家协会主办,丹东金瑞和房地产有限公司承办的丹东市首届书法临帖展巡展——温州城·原墅站正式启幕。共有50幅涵盖篆、隶、楷、草、行书体的临帖作品参加巡展展出,宣纸之上字字着力、幅幅精彩。巡回展现场习字临帖展示优秀成果精品之下,是我市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习书热情的高涨。数月来,由市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丹东市诗书画印影观摩讲座”微信群里,目前已不定期举办了10期经典临帖活动,我市超过400名书法爱好者参与其中。此次选拔出的50幅佳作,来自包括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主席团成员、在丹中国书协会员以及部分丹东优秀书法作者的获奖作品,是近年来丹东书法向古人学习、向经典致敬的最好展示和汇报。展出过程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勇现场对参展的50幅书法作品和第10期临帖活动参与者提交的欧阳询《梦奠帖》临习作品进行点评。参展的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董其华所临李阳冰篆书《三坟记》、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梁丽所临孙过庭草书《书谱》等佳作受到到场嘉宾和观众好评。走入经典传承古帖文脉作为以临帖形式举办的书法展,自接收作品、选拔评奖再到举办展览,线上线下,一个问题总被反复提起,那就是——习书法,为何要临帖;临帖,又该临什么?为何临帖?自古以来,凡习书法者,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向传统学习,失了文化内涵、传统气息的书法作品,无疑浮皮潦草,难入土层。临什么帖?最好的方法,便是研习历代遗留下来的碑帖和著名法帖。只有向传统学习,理解古人的高度、难度、深度,方能对当代书法有所启示,对自身创作有所提升。学习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临池之法,不外乎用笔、结体、通篇,挥运。“用笔多古意,真味有不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海林谈到,历代书家都是于此道淘得消息,观古人下笔处,方能尽显学问之法度。阅古书、临古帖、融会于心,才能渐悟此中要义所在。到传统中去,到古人的人生中去,了解书法发展阶段、体裁、样式,方能充实内在、传承文脉。鼓励广大书法作者尊重经典,致力推出精品力作,正是为了推动丹东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如此,方能秉承“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学书理念,亦是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花费数月筹备首届书法临帖展的初衷和宗旨。坚守方向力推精品佳作敬重经典,研习古帖,此次临帖展以及接下来的巡展,便是对推动我市书法作者成长的一次绝佳尝试。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数月临帖学习活动,上至八十岁的老者,下到二十出头的青年,数百位丹东书法人参与到一系列学习、参展活动中来,使得参展临帖作品无论从书体、体裁、幅度、风格等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展现,从又一侧面体现出如今丹东书法的蒸蒸日上。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勇总结,丹东书法在全省名列前茅,具备较高实力,正是因为我市发展书法事业的大方向是对的,那就是抓重点作者,推精品佳作。近年来,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在培养、指导我市书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细致、专业的工作。记者从市书法家协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0多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共计超过200人,青年梯队建设、作品创作可谓硕果累累。首届书法临帖展的举办,无疑将成为习书者涵养内在、提升气质、培养能力的一块“铺路石”,激励更多有理想、有激情、有才华的丹东书法人为本土书法事业蓝图泼墨挥毫。
    07/20
  • 丹东长甸银白桃:白里透红香味浓
    长甸银白桃,产自丹东市宽甸县长甸镇。银白桃的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60-180克,最大410克。缝合线浅,较对称,果顶稍盾尖。果皮中厚,绒毛细短。果实底色银白,阳面红晕,白里透红,鲜艳美丽。果肉乳白,近核红肉,离核。果核中大,椭圆形,可食率占82%。银白桃甜酸味浓,适口,食而不腻,具有毛桃香味,采后3-4天香味更浓。室内自然贮放7-10天,果肉变软,风味不变,品质上等,耐贮运。由于水丰水库和太平湾水库的建设,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长甸镇是东北最适合银白桃生长的地区。以此区位优势,长甸镇银白桃的发展已具产业规模。截至2019年末,全镇银白桃总面积达到30000亩,主要集中在拉古哨村、苏甸村、台沟村和东阳河村。
    07/17
  • 民族风情醉游人
    7月上旬,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十几名村民穿着民族服装,吹响民族乐器,跳起民族舞蹈,唱响民歌,表演民俗生活,吸引游客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民族表演队伍中。民俗村里其乐融融的民族风情,成为鸭绿江旅游风景线上独具特色的景点。当地政府把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核心,鼓励当地农民把民族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融合开发旅游项目,通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共同致富奔小康。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不仅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也成为当地民族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的服务人员都是当地村民,农民们穿着民族服装,成了导游员和展示民族文化、民俗生活的演员,带领游客一起体验做辣白菜、做打糕、做传统榆树冷面和舂米、捶衣等民俗生活。在民俗游乐园里身穿民族服装的农民还带领游客体验荡秋千、玩跳板、摔跤、拔河、顶盆比赛等朝鲜族特色文体活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也让当地农民能歌善舞、好客乐施、尊老重教、讲究整洁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民俗村举行的独具朝鲜族特色的篝火歌舞晚会上,村民们变成了表演艺术家,欢快的朝鲜族歌舞、优美的民族歌曲,令参与篝火晚会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07/17
  • 丹东燕红桃的前世今生
    燕红桃,是丹东市的主栽水果之一,目前,全市生产面积达1200公顷,主要分布在宽甸县和振安区沿江一带。其中以宽甸河口为主要产区。河口位于距离丹东63公里的宽甸境内,美丽富饶。盛产的艳红桃个大,味甜,汁多,成熟的艳红桃单个桃子可达一斤以上。艳红桃又称燕红桃,原名绿化9号,又叫九号大桃,在河口地区种植历史悠久,蒋大为所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指的宽甸河口,而盛开的桃花,自然就是燕红桃的花。燕红桃桃花一般在5月1日前后盛开,果实一般在8月20日左右成熟,采摘期较短,一般在20-30天左右。燕红桃的前生今世1977年,丹东河口果农曹学春听说有种桃树叫绿化9号,是晚熟品种,通过实地考察和多方咨询,得知这种桃树的果实不仅味美,而且成熟较晚,非常适宜在北方栽种。取得桃树枝条后连夜坐车赶回丹东,曹学春与同事三个人把桃树枝条扛到肩上,兴冲冲地回来把枝条一放下,便开始向各果园负责人详细介绍起了绿化9号。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曹学春三人扛回来的是亿万财富。1980年,丹东宽甸河口地区遭遇严重冻害,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1.5℃,各类苗木遭遇灭顶之灾,而河口地区的绿化9号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1982年,绿化9号被正式命名为“燕红桃”。曹学春等人在宽甸各地试种,发现在宽甸以北的地区栽种则难以成活,如果栽种成功,意味着宽甸将成为全国桃子最晚上市的地区。燕红桃凭借着花娇艳、汁浓郁、味甘美,并带着讨喜的大红色,慢慢的成为河口甚至代表整个丹东地区的标的产物,自四月底的桃花季节开始,游客络绎不绝,也成就丹东这个全中国最东边的边境城市,万里长城的起点,成为知名的旅游之城。目前为止,红心燕红桃只在中国丹东种植,是中国独有的高品质水果品类。国内最好吃的水蜜桃宽甸河口地区独特的鸭绿江小气候造就了燕红桃独一无二的品质,被誉为国内最好吃的水蜜桃之一。今年,丹东新闻网的记者前往丹东河口,深入果园,了解燕红桃的生长环境。燕红桃树每年都会剪掉一些老枝,因为结了几年果后,枝条“生育能力”下降,剪掉它可以保证新枝优生优育,丹东燕红桃为了将有机贯彻到底,提前5年时间开始修整土地,让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和原本的农药残留自然降解掉。然后才开始栽培优质燕红桃树。为了保证燕红桃的有机绿色生长,特提供台湾全球推广的获得“有机肥料”和“营养液”双证输入许可证的高效微生物发酵液系列产品-MFB。采用了独特的物理除虫技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定期采样检查病虫害状况,再采用天敌投放、物理套袋隔离罩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绝不使用农药杀虫,从根本上确保零农药。到了收获季节,想要采摘燕红桃也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统一检测后确定采摘时间,只有甜度、大小、外观均达到最高标准的果实才能作为福都优品输出,并且在包装时每一个桃子都经过福都质检人员的检验,这是为了保证果实到达我们面前时,刚好处在口感最佳的时期。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糖、磷、铁和维生素B/C等成分。桃中含铁量较高,在水果中几乎占首位。故吃桃能防治贫血。桃富含果胶,经常使用可预防便秘。中医认为,桃味甘酸,性微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等功效。“丹东牌”燕红桃名扬万里一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燕红桃在丹东土壤和气候等特殊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味,更红、更甜、更脆。种桃发家致富的新路子被开辟出来,丹东的农民们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越走越宽阔。除了单纯地种植桃,丹东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每到桃花盛开、桃子成熟的季节,总会以独特的桃园魅力,吸引游客前来赏桃花、品桃子,同时,以此为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农家乐生意更是火爆……据统计,丹东燕红桃年产量约8万吨,产值约5亿元。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