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点对点 一站式
    3月18日上午,两辆共载有46名赴外地打工农民工的“点对点、一站式”大客车驶出宽甸县城,远赴新疆图木舒克和3150公里外的甘肃省敦煌市。这两辆班车,由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和宽甸交通运输局协调企业并制定包车方案,宽甸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为此次行动提供了周到服务。李云记者刘海东摄
    03/19
  • 利用电商和快递春耕备耕
    疫情防控期间,振安区楼房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电商平台和快递行业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3月17日,在楼房镇孤山村煜森软枣专业种植合作社,陆忠志和妻子正在为山东、江苏等地客户打包软枣苗。肖丹记者刘海东摄
    03/19
  • 辽宁丹东:社保中心推出“六个办套餐”
    新华网沈阳3月18日电(记者于力于也童)窗口部门接触群众多,为防交叉感染,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坚持疫情防控和业务经办两手抓、两不误,推出疫情防控“六个办套餐”,充分运用网络和手机App功能,实现“人不见面事照办,服务效果不打折”。  记者了解到,“六个办套餐”包括:利用互联网办、智慧大厅自助办、部分业务延期办、工伤保险绿色通道办、手机App家里办、非急业务疫后办。  据介绍,从2月3日至3月12日,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通过“六个办套餐”共受理业务88014笔。其中:通过电话微信咨询及预约办理共17085笔,主要解答群众各类参保问题,预约疫情后补办参保和待遇问题及工伤、监察和仲裁事宜;通过网上申报查询系统办理业务20351笔,包括企事业网上申报10914户,办理企事业增减员和统筹内转移等常规业务9156笔,通过人社官网线上数据处理281笔;通过24小时智慧大厅和手机App共服务50578人次。  据悉,丹东社会保障智慧大厅设有全年365天24小时无休自助区,每天自助大厅打印人社、医保等各种对账单服务300人次以上、自助大厅办理社会保障卡200余张、新生儿应急卡100余张、自助大厅完成认证百余人次、人社12333话务咨询服务热线和人社官网答疑咨询问题每天共服务200余人次。疫情防控期间,这里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03/19
  • 八项行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3月17日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我市2020年食品安全建设年工作方案已经出台,即日起,将以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八项行动、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六项活动为主线,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内继续开展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促进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食品行业全过程、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深入开展8项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行动,包括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提升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肉制品生产加工单位专项整治行动、流通领域酒类专项整治行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行动,以此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确保全市食品安全。力争到今年年底,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六项活动,在全市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4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7条,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100家,小作坊规范化管理示范店100家,保健食品诚信经营示范店8家,基层“规范化管理示范所”10个。
    03/18
  • 为他们免费发放口罩
    3月14日,振兴区临江街道清花园社区组织工作人员为辖区残疾人、失独家庭和低保人员免费发放口罩,并现场讲解佩戴口罩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让他们感到很温暖。记者吴琼摄
    03/18
  • 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
    3月17日,振安区九连城镇马沟村的一栋大棚里,农户正在春耕。该村去年新建7栋村集体经济大棚,今春不但新引进西兰花、甜玉米等7个农作物品种,还增添了育种机、犁地机、覆膜机等农用设备。村民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抢抓农时,实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记者宋永昆摄
    03/18
  • 与春同归
    3月13日,记者在鸭绿江口湿地拍到了一群黑翅长脚鹬。进入3月中旬,鸻鹬类涉禽的前锋队伍已抵达我市,大天鹅和翘鼻麻鸭等候鸟也前来补充体能,鸭绿江口湿地进入候鸟集结的高峰期,并将一直持续到5月初。因为疫情影响,市民自觉放弃观鸟,没有了往年密密麻麻的观鸟人群,候鸟们飞翔的身姿显得更加自由。周贵平记者刘海东摄
    03/17
  • 慰问防疫一线
    基层防控人员奋战在一线,他们的付出感动着每一个人。3月10日一大早,丹东吉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运输车开进了五龙背镇政府,车上装了120箱共计1万多枚鸡蛋,他们来慰问镇政府和镇派出所防疫一线工作人员。记者宋永昆摄
    03/17
  • 来自防疫一线的镜头
    振安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尹崇斌为一万余平方米的空间进行预防性消毒。3个多小时消毒完毕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里面的秋衣和隔离内衣已被汗水浸透①。防疫归来,元宝区疾控中心应急队员闫斐脱下戴了很久的口罩,脸上被口罩压下的印痕久久不能消去②。振兴区侨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接人群观察组成员席承洋穿好防护服,准备出发入户监测。“加油,必胜”四个大字写在胸前,为自己鼓劲③。元宝区八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李慧在集中隔离点连续工作七天,疲惫不堪,倚在墙角不知不觉睡着了④。记者宋永昆摄
    03/16
  • 长山镇的战“疫”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东港市长山镇全体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迎“疫”而上。尤其在各村的防控一线,普通的村干部、邻居家的大姨、村头婶子家的哥哥嫂子……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疫情防控的“钢铁汉”、“义务兵”。战场上的“英雄班”新升村的各村民组分布在201国道两侧,原本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却给疫情防控带来难度。如何能既减少出口又不妨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村“两委”班子费尽心思,党总支书记栾永波带领村干部顶风冒雪,走遍每一条屯堡路,认真研究卡点和软隔离的位置,反复推敲,最终实现了既定目标。为了守住每一道防线,他们迅速投入战斗。村干部分头行动,带领“三长”逐户走访,向群众宣讲防疫常识,排查返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他们自发筹集资金2000余元,购买消毒液、口罩、枪式体温计等,并将配置好的消毒液及时分发给村民。为了决胜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村“两委”干部轮流上岗,带领志愿者们戴着红袖标、拿着大喇叭每天坚持在各个村组巡逻,守护全村百姓的生命安全。战场上的“钢铁汉”在新民村,提起党总支书记刘志军,村里的人都叫他“钢铁汉”。骑着电动三轮车在村里巡逻,晚六点准时到卡点值勤守岗成为刘志军每天的规定动作。他说:“疫情当前,我们党员干部坚决要第一个冲上去,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去。”一顶迷彩帽、一件大棉袄、一辆电动三轮车是刘志军在战场上的“标配”,走街串巷巡逻的同时,他还充当起村民的“采购员”,义务为村里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村民采购生活必需品。严寒天气里的昼夜坚守让刘志军不慎着凉,咳嗽得厉害,同事们都劝他早点回家休息,可他每次都笑着点点头,转身又投入到防控工作中。战场上的“家庭档”王淑芬是大顶子村党小组长,战“疫”伊始,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始终坚持奋斗在防控一线。今年65岁的她有着一股倔劲,执行任务毫不逊色于年轻人。看着老伴每天疲惫地回家,蒋有贵很心疼,既然不能阻止妻子上战场,那就跟她一起去。就这样,这对恩爱的老夫妻每天一起上岗、一起回家。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大顶子村妇女主任姜秀娟始终忙活不停。她每天要照顾常年卧床婆婆的饮食起居,还要奔走在防疫一线。随着防控压力的逐渐加大,姜秀娟想方设法为一线增加兵力,最终找来了两个“义务兵”——她的儿子、儿媳。从此,大顶子村的战场上又多了两名战士,姜秀娟一家也成为这个战场上的“最美家庭”。战场上的“坚守者”“宋书记,我没事,能顶住!”“不行,防控工作是重要,但你的身体更重要,你必须回家!”这一天,长山村党员沈玉胜和村党总支书记宋日声又拧上了。去年年末,沈玉胜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近一个月,出院时医生叮嘱他回家一定要好好静养,不能太劳累。但疫情发生后,医生的话就被沈玉胜抛在脑后,防疫宣传、摸底排查、卡点监测,他整日忙活在防控一线,从没跟人提过自己身体的事。宋日声得知后深受感动,多次劝他回家,可沈玉胜却硬挺着腰板一再坚持,直到现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防控已进入胶着对垒的关键时期,长山镇全体党员干部的战时状态、战时思维和战时工作方式将继续保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他们砥砺前行。任相臻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