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市今年“双十一”快递业务处理总量达1232.99万件
    截至11月14日,丹东市“双十一”快递业务处理总量达到1232.99万件,同比增长115%。其中,快件派送量902.34万件,快件发出量330.65万件,最高日快件处理量达到99.1万件。11月15日,记者来到沈阳韵必达速递有限公司丹东分公司物流分拣场。货车、叉车、四轮推车来往穿梭,分拣工人从满载的货车上有序地将快递包裹卸下,一个个快递包裹跟随传送带通过机器识别、分拣环节,源源不断地分流到装车区,为下一步运输派件做准备。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快递业的“大考”。为保障“双十一大考”畅通平稳、有序运转,全市各大快递公司秣马厉兵、枕戈待旦。沈阳韵必达速递有限公司丹东分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双十一”快递高峰的收派时效,公司积极调整派送频次,依据实际情况调拨车辆和人员,增设早、夜班投递班次,确保快递及时转运派送到客户手上。如果因天气原因导致快递积压、延误,要第一时间向消费者解释。连日来,市邮政管理局积极落实组织方案,优化环节处理,推进网业联动,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提高快递业雨雪冰冻天气安全意识,提升从出库、运输、处理到仓储、投递的各环节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快递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地区寄递服务高质量发展。记者:刘响
    11/17
  • 丹东举办企业家协会会员商务交流大会
    近日,市企业家协会举办会员商务交流大会,180余家会员企业参加商品展销展览活动,展品涉及农副产品、生活用品、机械加工产品、装修装饰产品等200多个种类,金融、保险、旅游餐饮等行业也派团展出产品和服务,现场销售额近20万元。丹东市企业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市民政局的服务和指导下,为会员单位和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团结和带领广大企业家奋力拼搏,为丹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丹东市企业家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是我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市级社会组织。今年,丹东市企业家协会向70余名贫困学生资助学费40余万元。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立足社会组织新发展阶段,始终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方式。一手抓依法规范运行,着力健全政策制度,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报请市委、市政府印发10余个规范性文件,有效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积极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一手抓培育扶持发展,针对社会组织日益凸显的社会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公益慈善事业、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记者:李美臻
    11/16
  • 持续深化“共建共促”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民生问题在家门口得到及时解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推进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持续深化“共建共促”活动,推动1512个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及其所属党支部,到结对的205个社区党组织、1244个网格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推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500余个。“比起找不到工作时的焦虑,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感谢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居民隋美雪感激地说。母亲身患重病,隋美雪大学毕业后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母亲,生活捉襟见肘。9月下旬,社区共建单位振安区人社局党支部了解情况后,立即按照规定程序,帮助落实了公益性岗位。9月以来,我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纷纷走进社区、网格,与社区党员共同开展党日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党支部与振兴区站前街道六街社区大光明小区网格党支部共同开展“点亮微心愿、暖心解民忧”主题党日活动,征集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困难儿童“心愿单”20个,并集中予以解决。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第二党支部筹集资金3万元,帮助结对的宽甸镇北环社区第七网格党支部修缮居民活动场所,并开展普法宣传,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咱家的法律顾问”。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涉及的部门多、情况复杂,单个结对单位党组织难以独立解决的客观实际,我市创新建立了“三联三促”工作机制,推动192名市、县领导干部联系社区,373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网格,2140名社区工作者联系党员中心户,与“共建共促”单位协同发力,为群众办实事,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干部作风转变。记者:景媛媛
    11/16
  • 把“民生实事”变成“幸福账单”
    今年以来,振兴区始终把办好民生实事、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作为重要工作,围绕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积极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近日,在兴三路附近的福民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几位工人配合着挖掘机抓紧进行着地下管网改造。截至目前,振兴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改造排水管网14.89公里,新修小区道路1.38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更换供热管网22.3公里。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工程。今年10月,临江街道对振一小区、科达小区、福民小区等多个小区陆续实施了下水改造、路面翻新、外墙粉刷等项目,共涉及10个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和3个单体楼,合计53栋居民楼,惠及3422户居民。振兴区的其他街道也按节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你好,请开门!”连日来,振兴区站前街道开展了“敲门行动”,对燃气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做到智能燃气表应安尽安。同时,联合中燃公司针对空户、长期不用气、联系不上等情况的住户迅速关阀。如今,振兴区已更换老旧燃气管线35.4公里,有效消除燃气安全隐患;完成8.6万户燃气表、报警器、自闭阀的安装,让燃气使用更安全、更便捷。11月10日,位于四库春秋小区门前的长者食堂迎来40多位老人就餐。“吃饭方便,还有免费看诊,这俩事儿办得实在。”67岁的王先生说。目前,帽盔山街道有3处长者食堂,已实现社区配餐站点全覆盖,累计向辖区1600余位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餐服务;康华医院累计为辖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750人次。截至目前,振兴区建成并投入运营8处长者食堂,解决了城乡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留守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此外,振兴区医院、浪头医院完成了重症单元建设,改造病房和医疗业务等用房70个。记者:王俊
    11/16
  • 丹东发放新能源出租汽车补助308万元
    日前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获悉,近日,丹东市本级2021年、2022年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补助顺利发放,每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享受补助上限为2万元。今年9月,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国家部委、省厅相关政策,印发《丹东市2021年度、2022年度出租汽车电动化项目补助资金发放工作方案》(丹交通办〔2023〕154号)等文件,对方案实施范围内的新上牌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一次性给予上限2万元/辆的补助。目前,全市本级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一共154辆,补助金额达308万元。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补助的发放对于进一步优化市本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全面加快新能源在出租汽车行业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巡游出租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形象提升,满足人民群众绿色、经济、低碳出行需求,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车主更新采购自主化、透明化、公开化,并将优质纯电动车辆纳入巡游出租汽车备选车型。截至目前,丹东市出租车行业更新新能源车辆325辆,行业新能源车辆占比明显提升。记者:姜慕馨
    11/16
  • 丹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11月12日,从丹东机场获悉,截至2023年11月11日,丹东机场运输旅客吞吐量达259150人次,超过2019年259048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丹东机场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在丹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把握航空市场机遇,推动机场发展势头不断向好。7月16日恢复青岛航线,进一步加强机场航线网络对山东半岛的辐射力度;9月13日开通广州至扬州至丹东航线,实现了全面覆盖北、上、广、深、蓉航线,为促进丹东与全国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更加便捷的空中桥梁;7月20日起加密深圳至上海(浦东)至丹东航班,由每周4班增加至每周7班,旅客吞吐量增幅显著;优化丹东至北京航班,由大兴机场改为首都机场起降,方便旅客中转。下一步,丹东机场将按照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配合丹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主营业务发展,加大航班航线宣传开发力度,拓宽发展思路,打造我国面向朝鲜半岛的国际口岸机场和东北特色生态旅游机场。记者:戚文
    11/16
  • 丹东119消防宣传月启动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11月3日上午,全市119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鸭绿江畔文化广场举行,现场设置多个互动体验区普及消防知识。活动现场,消防互动体验区、器材装备展示区、宣传品发放区等主题展区人头攒动,通过现场试验、互动体验、模拟演示等方式,向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传授火灾扑救技能,展示“全灾种、大应急”建设成果,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同时,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抖音平台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云端学消防”直播活动,在线带领网友查找火灾隐患、学习疏散逃生技能,不断延伸消防宣传触角,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11月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单位围绕活动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相继开展践行重要训词精神成果展映、行业部门“消防公益说”、消防队站大开放、“外籍留学生看中国消防”志愿服务、消防安全大体验、“国门消防致敬抗美援朝老兵”守护行动、消防安全送平安、“火焰蓝这五年”云端宣传等活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消防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消防、支持消防、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消防公益活动是今年119消防宣传月的一大特色。市消防救援支队邀请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辽宁好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等社会知名人士,围绕消防宣传月活动主题,拍摄消防宣传公益海报,录制消防宣传公益短片,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户外大屏、楼宇视频、宣传栏等各种传播媒介进行了广泛宣传。凤城、东港、宽甸等地还联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等部门,组织消防指战员深入志愿军老战士家中,为老人排查家庭火灾隐患,宣传消防知识,聆听战斗故事,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扩大消防宣传影响力。此外,网格员、外卖小哥、快递员、志愿者等都变身为消防“宣传大使”,为消防安全代言,为消防宣传加油。记者:李佳泽
    11/15
  • 17.5万尾刀鲚放流鸭绿江、大洋河
    11月10日,在东港市长山镇一处渔业良种场,工人们把刀鲚鱼苗用网具捕捞出水。经测量,鱼苗平均体长13cm,平均体重3.5g,现场专家一致确认,刀鲚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述好介绍,刀鲚俗称刀鱼、凤尾鱼,又名长颌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及各通海江河和附属湖泊内。刀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500克售价在千余元甚至万余元左右,属高价值的名贵鱼类,极具开发潜力。由于受人为干预的影响,刀鲚在长江口和辽河口的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滑,仅在鸭绿江和大洋河口有少量分布,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为保护刀鲚野生种群资源,增加本地区土著鱼类的养殖种类,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了刀鲚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计划从2022年起利用三年时间,突破刀鲚全人工条件下从亲鱼培育到商品鱼上市多个环节的技术难题,全力以赴实现刀鲚苗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的产业化。2022年冬季,课题组先后尝试了多种越冬模式,其中有两种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经过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总结分析,初步形成刀鲚大规模越冬的试验方案。今年4月,科研团队捕获刀鲚亲鱼562对,获得大量的刀鲚受精卵,通过精心孵化和培育,获得了刀鲚水花苗种62万尾。截至发稿时,已累计培育出刀鲚10cm以上苗种30万尾,其中17.5万尾用于鸭绿江和大洋河增殖放流,补充种群数量,达到保护自然种群的目的。接下来,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立足研发本地名优土著种类,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科研理念,整合科研力量解决核心问题,发挥渔业中心在水产领域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创新发展。记者:邢漫
    11/15
  • 多措并举整治人居环境
    连日来,振安区同兴镇聚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整治人居环境,镇容村貌显著改善。该镇集中开展创城攻坚行动,认真排查治理交通要道、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等关键部位环境卫生问题。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走街串巷,针对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排查等工作。此外,镇工作人员联合志愿者对公路路面、边坡、边沟堆积的杂物进行了集中清理。在清理占道经营乱象中,执法人员温情执法,坚持教育引导先行。为了让乡村文明落地生根,该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各村、社区广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知识宣讲活动,宣传村规民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规定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引导群众树立好家风,遵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接下来,该镇还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培育文明乡风,增强创城“软实力”。记者:姜慕馨
    11/15
  • 山地竞速 挑战自我
    日前,2023年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带山地定向户外挑战赛山地车定向赛、丹东市第八届定向越野锦标赛暨第三届山地车定向赛,在丹东市定向运动协会培训基地赛场A赛区举行。这项由省体育局指导、省体育总会主办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科技学院、辽东学院等高校和社会上的50余支参赛队伍。比赛设有山地车定向中距离个人赛、徒步定向中距离个人赛等四个项目。山地车定向中距离个人赛,吸引了许多老年选手参赛,其中男子组选手最高年龄76岁,创下该项赛事参赛运动员年龄新纪录。在历时两天的比赛中,参赛选手在倾力比拼的同时,还领略了丹东的城市风光。据了解,丹东市定向运动协会引入国际定向联合会山地车定向制图标准,成功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山地车定向专用地图架系统,为推动山地定向户外赛事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记者:吴琼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