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水生外来物种普查工作通过验收
    日前,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现场验收汇报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材料齐全、管理规范、数据可靠,顺利通过验收。今年4月,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下发《辽宁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丹东市渔业中心承担了丹东地区水生外来物种普查工作,与各县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前期普查工作已于8月底圆满完成,并得到了辽宁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组的认可。丹东地区外来水生物种普查工作围绕丹东地区主要河流展开调查,在丹东市范围内设置了32个踏查点位,先后完成了资料收集、现场踏查、样地调查、标本鉴定与制作、图像拍摄、数据整理、数据上报等任务。为了配合此项工作,市渔业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意识。外来物种入侵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水生外来物种普查工作不仅摸清了我市水生外来物种现状,为做好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也为提升本地区水生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记者:邢漫
    12/20
  • 积极开展文明城创建工作
    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积极开展文明城创建工作,增设内容丰富的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明和谐氛围,增强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的认识,提升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图为工作人员在安装公益广告。记者:宋永昆
    12/20
  • 顶风冒雪 保障邮路畅通
    日前,丹东市迎来强雨雪寒潮天气,市邮政管理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布通知,指导各寄递企业动态开展作业,依据实况安排快件投送频次,调拨各线路寄递车辆和人员。据统计,11月1日至12月13日,丹东地区邮政投递包裹快递达294.36万件,同比增长99.44万件;峰值日投递量达8.8万件,同比增长69%。全市200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全市快递畅通运行。“我以为这几天都收不到邮件了呢,结果你们就送来了,真是辛苦你们啦!”12月14日,一位市民在接到投递员送来的快件时兴奋地说道。一位快递员对记者说:“大风大雪,有时候连眼睛都睁不开,不过好在我们有装备。”说着,他掏出来“邮件的保暖衣”——邮包和塑料布。每次出发前,快递员都会为邮件套上“保暖衣”,避免邮件被雨雪淋湿。针对天冷路滑,丹东市邮政管理局提醒各寄递企业重视安全保障工作,既要确保邮件快件安全、准确、及时地转运和派送,也要注重快递员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驾驶员要安全驾驶,及时清理场地及车辆积雪,检查快递车辆安全状况,遇到各类紧急情况及时汇报,保障邮路畅通。丹东市内多家快递公司通过走访慰问、发放物资补给等方式,开展快递员身心关爱活动。记者:刘响
    12/20
  • 1月至11月丹东空气质量全省第一
    近日,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15个地级市(示范区)空气质量情况。我市1月至11月,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5.5%,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微克,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12月14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通报11月丹东市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11月,丹东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0天,优良天数30天,其中优22天,良8天;优良天数比例100%,同比持平;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4.4微克,同比下降24.5%。11月环境空气质量按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市7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元宝区、振兴区、振安区、东港市、合作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PM2.5浓度超过全市平均值的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合作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1月至11月,丹东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34天,优良天数314天,其中优148天,良166天;超标天数20天,其中轻度污染19天,中度污染1天;优良天数比例94.0%,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0微克,同比上升10.1%。1月至11月,环境空气质量按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由好到差依次为:振安区、元宝区、振兴区、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合作区、凤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全市优良天数比例的区县从低到高依次为:合作区、东港市、振安区。PM2.5浓度超过全市平均值的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合作区、东港市、凤城市。年初至今,丹东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保障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重点关注热点高值区周边污染严重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加大重点排污企业、面源污染、扬尘污染的管控,积极做好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加大对不文明祭祀的管控力度,积极做好各部门联动,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取得成效,加强燃煤锅炉环境监管工作,做好工业企业冬季供热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管控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手段加大企业燃煤锅炉达标排放管控力度,积极推动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记者:戚文
    12/20
  • 保障供水安全顺畅
    近日,丹东市住建局组织供水企业采取措施,保障供水安全、顺畅。水质中心对鸭绿江和爱河上游源水提前做好跟踪检测,严密监测水质情况,确保水质达标;管修公司严格落实维修及时率,加强施工现场的作业管理,抢修工程结束后及时清运残土稀泥,按要求回填,维修质量达到100%,杜绝重复维修,适度做好冬季期间维修材料储备;管网处加大对市区管网、过河管及供水设施的巡查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社会伤害事故和供水设施事故的发生;物资处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市住建局督促各单位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自查,储备一定数量的净水药剂、管道阀门、堵漏器等各类物资,保障生产和维修需要,备齐抢修车辆和机具,随时投入到应急抢修一线。与此同时,丹东市住建局强化寒冬冰雪天气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各相关企业、部门人员外出、车辆、维修、施工期间安全防范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供水企业客服热线全天候24小时接听用户诉求电话,及时通报用水情况,组织各服务窗口单位做好服务维修工作,保证维修时限。记者:戚文
    12/19
  • 丹东市公交集团努力保障市民出行
    面对寒潮和降雪天气,市公交集团明确责任,落实运营、安全、技术保障,做好应对预案,努力保障市民出行需求。多渠道发布路况信息和公交车运营消息,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准确全面掌握公交车运营情况。运营服务部及时调整班次,灵活调度车辆,及时汇总各线路运营情况。面对路面积雪、公交车行驶困难的情况,要求各驾驶员谨记“减速、控距、亮尾”,做到“缓加油、轻减速、慢转弯”安全驾驶,不抢行超速行驶,确保行车安全。安全保卫部派出工作人员到各分公司督导检查,到重点结冰道路上巡查线路;各分公司严格执行“三检制”,派出人员查看所属线路积雪情况,要求各线路如遇险情及时报告。为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市公交集团东部运营公司对始发站的车场门口和公交站积雪进行清扫。为保证首班车按时正点发出,城郊运营公司职工顶风冒雪提前到岗,做好发车安排。新区运营公司联系铲车清扫积雪,保证电动车辆安全可靠和能源充足。维修保养公司的维修工人不畏严寒,抢修车辆,保证车辆良好。综合服务公司保洁人员对进场车辆前后门踏步积雪以及车内雪水进行清理,保证乘客乘车安全。信息数据公司工作人员时刻待命,及时处理车辆路牌和车载电子设备故障。记者:姜慕馨
    12/19
  • 丹东市城区40条主干道雪中路通
    12月14日至15日,丹东市城区迎来3天内第2场大规模降雪,本场降雪集中降雪时间长且与交通早晚高峰重叠,降雪密度大,给除雪工作带来极大考验。丹东市城环中心的干部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24小时不间断作业,出动40台撒布车、推雪板车等机械设备,80余名环卫工人全员上岗,全力保障城区40条主要干道、站前广场除雪进度。14日上午降雪伊始,早已集结待命的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特种作业服务站工作人员,按照既定作业计划,对城区40条主要干道进行绿色除雪作业。随着雪量不断增加,15日0点,除雪队伍加大作业力度,歇人不歇车,继续保持除雪效率。到15日6点,城区40条主要干道实现雪中路通。同时,城环中心环卫部调整作业班次,全员上岗,克服路面湿滑、严寒等困难,安排巡查人员提前巡查清运路线,及时进行除雪作业,保障大型垃圾清运车辆通行。另外,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合作区环卫针对此次降雪,集结近1500人的除雪队伍,连夜清理,出动撒布车、雪刷车、推雪板车等除雪、运雪设备车辆,全力进行除雪、运雪作业,保障市民安全出行。记者:戚文
    12/19
  • 昼夜奋战除雪防滑
    12月15日,记者从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获悉,为确保降雪后丹东市公路干线的交通畅通和安全,该中心迅速启动除雪防滑响应方案,召开应对本轮雨雪天气专题会议,部署除雪防滑具体工作。目前,各县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已经提前做好防强寒潮及除雪防滑准备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本轮强降雪增加融雪剂撒布量和增加机械除雪频率的除雪防滑工作方案。截至13日晚,丹东市交通运输部门的机械设备、除雪防滑物资全部准备到位,抢险队伍集结完毕。14日7时,丹东地区开始降雪,公路部门全体干部职工迅速响应,全员到岗。14日夜间,丹东全地区普降大到暴雪,公路养护人员昼夜奋战,第一时间撒布融雪剂,使用机械联排作业清理路面积雪。在花园出口路段和东平大街出口路段,丹东市振安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组织融雪剂撒布车4台,推雪铲11台,调动人工100余人次,连夜开展除雪作业,于15日8时完成了花园出口路的除雪防滑工作。随后,全体养护职工又投入到丹霍线、鹤大线等国省干线的除雪防滑工作中。截至15日10时,全市除雪防滑重点路段均完成了至少两轮的融雪剂撒布和推雪工作,城市出入口、机场路、高速出入口等重要路段除雪已完成,均露出黑色路面,保证了交通畅通。目前干线公路全境畅通,无阻车路段。记者:姜慕馨
    12/19
  • 丹东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连日来,丹东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启动寒潮天气应急预案,多措并举,迅速行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温暖过冬。丹东市救助管理站主动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协调联动,组建救助分队,开展联合巡查,合力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在夜间、凌晨等时段,工作人员加大对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等重点区域的巡视力度和频次,一经发现遇困人员,就劝导、引导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或临时救助场所接受救助。针对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求助需求的受助人员,市救助管理站精准评估,提供针对性救助服务。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温暖”行动共救助流浪人员33人次,医疗救治2人,帮助购票返乡10人。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分类施策,做好救助服务,利用福利彩票站点、火车站、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开辟临时救助场所,方便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就近就便求助;对务工不着、被盗被抢、遭受家暴等陷入临时生活困境的人员,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对因老弱病残及疑似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实行“先救助、后甄别”原则,及时送医诊治,发布寻亲公告,会同公安机关利用指纹、人像、DNA等甄别查询手段,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帮助受助人员尽快回归家庭。同时,做好源头预防,帮助返乡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协助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巩固救助成果,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反复流浪乞讨现象。市救助管理站再次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如发现疑似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陷入困境人员,请帮助其拨打24小时求助热线电话2253415;对于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会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食品、衣物和保暖用品,并留下救助联系方式。记者:王玉
    12/19
  • 辽宁丹东全力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
    “‘长者食堂’办得太好了,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端着可口的午餐,丹东市振兴区东辰社区77岁的滕秀英老人赞不绝口。建成至少20家、实现市区及三县(市)主城区各街道至少建有1处对老年人给予优待的老年食堂,是丹东市2023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让老人吃出“幸福滋味”。丹东市以现有的街道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主体,以物业服务企业、社会餐饮机构等其他单位为补充,统筹规划布局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设完成22家“长者食堂”,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和居民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今年以来,丹东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各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7%;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现异地就医“免申即享”;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新建口袋公园15个;计划改造的24条城市道路已全部完工;供水管网改造完成89.3公里,排水管网改造完成48.4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工程累计改造20公里,智能燃气表安装13.1万块;完成新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项、便民服务驿站527个,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已配置24小时自主服务终端……数字无声,却是丹东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最好注解。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丹东市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保护、利用和修复,统筹推进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托起“稳稳的幸福”。记者:黄宝锋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