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边沿江公路多点突破抢进度
连日来,丹东市宽甸兴边沿江公路建设者们奋战在热浪翻涌的施工一线。项目指挥部以“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绿色优先”为理念,科学统筹推进,科学规范管理,工程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注入强劲交通动力。作为兴边富民重大民生项目,该项目开工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在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克服设计复杂、技术难度高等挑战,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倒排施工计划、科学调配资源等举措,推动项目稳步前行。目前,桥梁、隧道、投资等关键领域均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开工桥梁16座(占设计40座的40%)、隧道6座(占设计9座的67%),其中挂牌岭隧道已于4月23日贯通。截至7月上旬,完成投资8.6亿元,占总投资的26%。值得关注的是,已完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98%,在赶进度的同时守住了质量底线。精准举措支撑项目高效推进指挥部实施“清单管理、节点销号”机制,将目标细化到周,实行“日跟踪、周调度”动态管控;针对征迁、电力设施迁改等难题,成立专项攻坚组,用“一事一议”“一户一策”破解瓶颈;严格执行质量终身责任制,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落实环保“三同时”,加强现场扬尘治理,兼顾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项目进入冲刺关键期指挥部正倒排工期,对关键工序严格把关,科学应对汛期、高温等不利因素,集中资源攻坚4座特大桥基础及下部建设,确保控制性工程在雨季汛期前顺利进入桥梁下部施工,推动大久才江口特大桥年底前塔柱封顶;加密质量巡查,备足防汛物资;深化与地方联动,力争剩余征迁“清零”。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指挥部突出防控重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专项行动,以“平安工地”建设为抓手,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公路工程建设生产安全管理和指导服务,加强对该工程应急体系建设和危险作业环节安全监管,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同时,多次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升应急保障的综合治理能力和群防群治能力,增强了全体公路建设者的安全意识,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施工建设氛围。宽甸兴边沿江公路建成后将优化丹东路网结构,提升通行能力,助力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振兴。建设者们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冲刺年度目标,力争2027年底如期通车,为宽甸乃至丹东的高质量发展铺就康庄大道。记者:王俊
07/16 - 寻找丹东宝藏打卡地——丹东之眼07/16
- 中国60项世界遗产,丹东有两项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近日,《人民日报》列出60项中国世界遗产,其中丹东两处。【虎山长城】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虎山长城,是在原有的遗址上进行的复建,长城的走势、敌楼的位置均与历史相吻合。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50延长米,长城上的军事设施,主要包括长城墙体、敌台、马面、烽火台等,这些设施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虎山长城景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地处中朝界河鸭绿江与叆河的交汇处,景区占地面积60公顷。是G228滨海公路的零起点与北境公路G331的交汇处,是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丹东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辽宁段重点项目。景区内有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中朝边境“一步跨”、睡观音等景点。【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澳大利亚—西伯利亚涉禽鸟类东亚迁徙路线的必经之地,是世界上三个最为理想的观鸟地之一。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4月,与新西兰米兰达自然保护区缔结为姊妹保护区。“南有钱塘江观潮,北有鸭绿江观鸟”,如今,鸭绿江口湿地观鸟这一品牌已名扬海内外。每年最佳观鸟时间为4月中旬—5月中旬。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地重大边界调整,将包括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在内的5处重要候鸟栖息地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公约名录。一望无垠的湿地自然景观,铺天盖地的候鸟结伴群舞,美丽如画。每年春时,数以万计的鸟儿迁徙至此,遮天蔽日,数公里外即可听到群鸟的叫声。天空中不时可见成千上万的鸟儿翔舞,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是自然生物的和谐世界,更是不可多得的摄影家的天堂。
07/15 - “丹东之眼”升起首个热气球07/15
- 高温来袭,谨防“上火”,这份夏季消防安全提示请收好!
夏日是火灾事故的多发季节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消除火灾隐患平安“消”夏人人有责高温天气消防安全须知请牢记!来源/陕西消防响水消防编辑/邹润
07/15 - 9月“决战”丹东 报名通道全面启动
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赋能产业。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2025年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月在丹东举行。目前,大赛报名工作已全面启动。本次大赛由辽宁省总工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辽宁省工交农建服工会、丹东市总工会、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承办,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协办。大赛为个人赛,设置服装制版师和时装技术2个赛项,将全面考核选手在服装制版、样衣制作和立体裁剪方面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大赛报名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技能高手可前往丹东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地址:振兴区六纬路12号,联系电话:0415-2121457)现场报名,也可登录“辽工服务”丹东平台进行线上报名。作为国内知名的轻纺名城,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雄厚,生产体系完整,发展态势良好,拥有“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和“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两张产业名片,已建成集纤维原材料制造、纺织制造、服装制造和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此次大赛的举办,将为全省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搭建展示技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激发广大从业者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热情,在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交流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大赛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相关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记者:张丽娴
07/15 - 无惧“烤”验!热浪中守护城市“生命线”
连日来高温炙烤,城市用水需求激增,最高日供水量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为保障市民用水无忧,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迅速启动夏季高峰供水保障预案,通过科学精准调度、加密管网巡检、适时延长供水时间、快速响应热线诉求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守护高温下的涓涓清流,润泽千家万户。在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水厂,记者看到检修人员顶着酷暑,对供水设备进行巡检与维护,全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高效稳定运行。厂长钱兆军介绍,按照公司统一调度,水厂在汛期前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并更换了滤池的滤料,进入高温天气后加大了产水量,满足用水需求。供水服务热线值班员24小时在线,为市民提供业务咨询、水费查询、故障报修等服务,确保用户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确保企业、居民正常用水,抢修工人24小时轮班待命,随时准备赶往一线执行抢修任务。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如消暑饮料、降温设备等,保障高温天气下工人户外作业安全。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中尉表示,受连续高温天气影响,城区供水量较去年同期猛增20%。为满足居民生活及生产用水需求,公司科学动态调配水压水量,确保城区350余座二次供水泵站水量充足。记者:梁冰
07/15 - 养路护绿保畅通
连日来,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振安区交通运输局的公路养护工顶着烈日,展开公路路面及沿线绿化带养护作业。7月9日上午10时,新炮线路面温度逼近60℃。切割机发出轰鸣,压路机碾过新铺的沥青,养路工人冒着“上晒下蒸”的双重烤炙,以“高标准、严要求、快处置”的作业态度,全力抢修路面病害。汗珠不断从他们通红的脸颊滚落,工装洇开大片的汗渍。连日高温导致公路沿线植被快速生长,不仅影响路容路貌,还会遮挡行车视线,带来安全隐患。在丹霍线G304高速出口路段,养护工人顶着烈日进行养护作业:在轰鸣声中熟练地操作打草机除草,飞溅的草屑粘在满是汗水的脸上、脖颈上;有的手持高枝剪,先修剪过长的枝条,再清理散落在路面的枝叶。经过一番“精修细剪”,公路沿线环境得到改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消除。“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位过往司机目睹了这一幕说,他们用高温下的坚守,诠释了责任担当,守护着城市交通“血脉”的畅通。为应对持续高温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状况,振安区交通运输局做好充分准备:各类应急抢险机械设备提前完成全面检修和保养,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保证第一时间处置出现路面病害或突发险情;科学调整户外作业时间,避开极端高温时段,并配足配齐防暑降温物资,全力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记者:王一淞
07/15 - 海事部门开展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
2025年7月11日是我国第21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近日,丹东海事部门以“绿色航海,向新图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航海日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传承航海文化,增强全民航海意识。航海日当天,丹东海事局同步开展交管中心开放日、海巡船艇开放日、溢油应急设备库开放日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海事部门的日常工作。同时,海事局组织港口集团、引航站、船舶代理、水上施工等单位代表开展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信任,推动我市海运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刘作庆
07/15 - 变电站“换心”增容 市区未来15年用电无忧
7月8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孔家沟22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顺利投运,进一步优化了丹东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满足远期经济社会发展供电需求。孔家沟220千伏变电站是丹东主城区重要变电站之一,于1987年投入运行,其间经历多次改造扩建。截至本次扩建前,该变电站有120兆伏安变压器2台,220千伏出线3回,66千伏出线17回。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用电需求激增,变电站负荷持续攀升,以现有用电增速预估将于2028年达到满载状态。为此,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科学规划、迅速行动,于2025年3月21日启动孔家沟22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扩建工程竣工后的孔家沟变电站“换心”增容,2台120兆伏安主变压器更换为2台180兆伏安变压器,对66千伏户外设备及二次系统进行升级改扩建,投运后主变容载比将优化至合理区间,彻底解决主变过载问题。该变电站以“满格”运行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电无忧,极大地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电网整体安全运行水平。扩建后的孔家沟220千伏变电站供电能力提升50%,预计可满足丹东市区未来15年的新增负荷需求,惠及丹东东部地区30万居民及企业,为区域产业升级和民生用电提供坚实保障。记者:邢漫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