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大连:“一店一策”创新提升零售业发展水平
在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名售货员以快板的方式推销美食商品(6月13日摄)。 作为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辽宁大连以“一店一策”模式推动商业焕新:全国知名商业街天津街引入京东MALL项目、老旧的东关街改造升级为历史文化街区等,依托这些重点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增长,为商业繁荣注入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游客在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打卡拍照(6月13日摄)。 游客在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打卡拍照(6月13日摄)。
06/27 - “本溪康养”闪耀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活动
“我以前去过本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没想到现在又有了这么多康养项目,有时间一定要再去看看。”6月20日,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现场,以“枫叶正红”旅居康养为主题的本溪城市展区吸引众多观展者驻足。看到本溪蓬勃发展的康养项目后,来自沈阳市的武艳春老人欣喜地说。本溪城市展区以枫叶为主要元素和主色调,占地150平方米,设置政府板块、旅居康养板块、本溪优品板块和高新区银发经济产业园四大板块。参展企业通过图文展示、实物体验、现场讲解等形式,全方位推介本溪山、水、林、泉、洞等旅游康养资源及多样性优势,让每个走进展区的人都能感受到本溪的独特魅力。“本溪山水承载着自然的馈赠,独特的地理优势让地方土特产汇聚了山水灵韵。这次我们参展的产品汇聚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20多家企业的30余款产品,如黄精蜜片、刺五加、人参蜜片等,十分符合‘银发经济’这个主题。”农粮公司本溪优品项目负责人王一博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辽宁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第一社会福利院也在展区亮相。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福利院拥有床位600张,专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进一步展示本溪养老服务的专业与初心,吸引更多人关注本溪康养。”在本溪城市展区内,诸如本溪漫谷小镇、大悦泉温泉小镇等特色康养旅游项目,因其周边青山绿水环绕,地处以沈阳为中心的一小时核心黄金旅游区范围内,同样备受瞩目。不少外地参观者对本溪的康养资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来自云南的一位养老产业从业者表示:“本溪的山水资源和康养项目结合得非常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之后会考虑和本溪的康养机构展开合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是本溪展示银发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本溪市将以这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发展、优化环境,推动本溪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康养服务,助力辽宁养老事业发展与东北亚地区银发经济交流合作,将本溪打造成知名的康养胜地。记者:赵秋女林林
06/27 - 辽宁沈阳:“芯”火“辽”原已成势
浑河之畔,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老厂房曾托起新中国工业的脊梁,齿轮与轴承的轰鸣声里,“东方鲁尔”的钢铁血脉流淌了半个世纪。而今,沈阳这座镌刻着“共和国长子”荣光的城市,正以精密半导体设备的嗡鸣续写新的传奇。在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半导体版图之外,以沈阳为代表的辽宁工业重镇用20年时间破茧成蝶,将老工业基地的厚重积淀熔铸成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东北“极光”。截至2025年5月底,辽宁省上市公司数量共8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过半,以拓荆科技、芯源微、富创精密为代表的半导体设备企业提交了一份崭新的资本市场“辽宁答卷”。从薄膜沉积设备、涂胶显影设备到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辽宁企业在一个又一个领域中打破海外垄断,托起国产半导体设备的脊梁。根植沃土:从钢铁轰鸣到“芯片森林”在沈阳,一条浑河串联起辽宁产业发展的脉络,当北岸铁西区的钢铁轰鸣声逐渐远去,南岸的浑南区一座座半导体设备工厂拔地而起。从2019年至今,辽宁在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跑出了芯源微、神工股份、拓荆科技、富创精密、连城数控5家以半导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半导体设备产业集群规模初现。不仅势头猛,而且后劲足,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沈阳新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半导体”)、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研科技”)、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仪”)等上市后备力量也在辽宁深深扎根、静待花开。沈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沈阳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数量已达57家,形成了以拓荆科技、芯源微、富创精密、中科仪、和研科技、新松半导体6家龙头企业为主体,N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6+N”产业发展体系。“拓荆科技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沉积设备)、ALD(原子层薄膜沉积设备)、GapFill(沟槽填充)及应用于三维集成领域的先进键合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芯源微的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已与光刻机联机运行,成为中高端涂胶显影机国内唯一的供应商。富创精密是国内精密零部件领军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量产应用于7纳米工艺制程半导体设备的精密零部件制造商。”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何辽宁能长出这一片半导体设备“森林”?工业基础是“土壤”,产业集聚是“阳光”,而科教基因是“种子”。从工业基础来看,辽宁省工业门类齐全且体系完备,国民经济行业41个工业大类,辽宁拥有40个(仅缺其他采矿业)。新松半导体总经理程龙表示:“沈阳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配置完善,在政策引导下形成了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集群,集群效应让新松半导体得以快速发展。”沈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早在2004年,沈阳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2010年该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如今沈阳正推进以浑南“北方芯谷”产业片区为主的“一主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建设,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半导体设备是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在“辽宁集群”崛起之路上,科研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辽宁科教实力雄厚,全省共有高等院校114所,其中本科高校63所,数量位居全国第六。2024年,辽宁新增了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了20个重点实验室群,全省选派超千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辽宁半导体产业版图深植“中国科学院基因”,多家龙头企业的发展源头可追溯至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在辽宁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4个研究所,以及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科仪2个整体转制公司。其中,中科仪是国内唯一实现集成电路领域批量应用的干式真空泵制造企业。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产业孵化能力尤为突出:其控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新松机器人孕育了新松半导体;早年发起成立的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退出),现为富创精密的第一大股东;芯源微的创立同样源自该所,其创始人、荣誉董事长宗润福,曾担任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室主任。科教埋下的“种子”,在政策、金融、企业、市场多方合力下茁壮成长,让辽宁这片“钢铁大地”生长出覆盖薄膜沉积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真空机械手等全产业链的“半导体设备森林”。锻金砺锋:用金融力量磨出科技锋刃全球产业争锋犹如棋盘对弈,布局远非一日之功。辽宁半导体设备企业从“活下来”到“活得好”,离不开政策和金融力量的支撑。棋盘山所在的浑南区就是沈阳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汇聚了拓荆科技、芯源微、富创精密等核心企业。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表示,在中国半导体设备“从0到1”的路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功不可没。拓荆科技、芯源微、富创精密与新松半导体均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部分研发任务,并从中获得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半导体设备是公认的“烧钱”行业,研发制造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并且从产品研发到上市的周期极长,更加拔高了资金需求。吕光泉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在半导体设备领域起到了实效,资金的进入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第一梯队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基本上都承担过‘02专项’,它让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造就了这些企业的第一代技术。”吕光泉表示,“而‘从1到10’的路上,国家大基金进来了。”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股份有限公司(即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近七成资金投入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三期国家大基金出现,总注册资本超过了6400亿元。和研科技总经理余胡平表示,2022年12月,和研科技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国家大基金二期的投资,为公司发展“踩了一脚油门”。目前和研科技已成为国产切磨抛装备的领军企业,在划片机、切割分选机和研磨机等半导体封装领域关键设备上,逐步打破海外企业垄断。而辽宁半导体设备企业“从10到100”的路,得益于科创板提供的多项助力。富创精密创始人、董事长郑广文表示:“科创板实际上救了中国的半导体,它把资金和资源聚集到半导体企业的身上。”2019年12月16日,芯源微在科创板上市,成为“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了一批真正有技术、有市场的沈阳半导体设备企业赴科创板上市。2022年4月,拓荆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同年10月,富创精密登陆科创板。向科创板的“一跃”,使辽宁半导体设备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去扩张产能、研究技术。同时,科创板的股权激励政策也让半导体设备企业能更从容地面对行业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宗润福表示:“芯源微在科创板上市之后,科创板的股权激励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对于公司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透露,芯源微核心工程师的股权激励收入曾一度达到其年收入的2倍,产生了对人才的“磁吸”效应。“在科创板上市5年多以来,我们公司收入增长了8倍,利润也增长了8倍。无论是IPO的资金还是上市之后的增发,这些融资扩产都让公司受益。科创板对企业内控的严格要求,也让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化。”宗润福表示,“如果没赶上科创板,我们可能也是一个健康的企业,但很难成为一家腾飞的企业。”吕光泉认为,对许多半导体设备企业来说,从“02专项”到国家大基金再到科创板上市,这三环每一环都不可或缺,有了持续的资金加持,前期踏踏实实搞研发、真正有技术突破的企业才能实现“从0到100”的腾飞。改天换地:营商环境出现质变国家层面的政策如雨露甘霖润泽各地,为何是辽宁长出了半导体设备的“广阔森林”,逐步发展成中国半导体设备“第三极”?辽宁为何能培育出这么一批有活力、有冲劲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这背后,是沈阳在内的辽宁省多个城市让营商环境“改天换地”,树立了极强的服务企业的意识。对企业的服务上,沈阳市发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门以“店小二”式的服务态度帮企业排忧解难,树立了“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的服务理念。沈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举了这样一个案例:在拓荆科技半导体先进薄膜设备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地沈阳的过程中,曾遇到门前有未贯通路段等问题,沈阳市发展改革委主动倾听企业诉求,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议,最后成功解决了企业门前路段贯通、开工前期场地平整、项目场地开口、停车位配建等多项问题,帮助项目顺利落地开工。沈阳市委金融办则以“全周期护航”的态度陪伴企业发展。沈阳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沈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韩宾表示,在前端,市委金融办建立了“上市快速响应机制”,对企业改制涉及的土地、税务等问题适时启动“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总对总的协调办理,由市委金融办对企业上市前期的诉求协调各部门分析、研判、解决。“在中端,沈阳市委金融办为企业协调并购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邀请交易所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并‘切脉听诊’,为企业上市创造有利条件、扫清障碍。在后端,市委金融办设立了上市服务专班,为企业配备‘上市服务秘书’,2024年为宏远股份、东方钛业等企业协调解决合规性审查、国有资产确权等难题超过十项。”韩宾表示。“我们就是服务员。”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表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从深圳回到沈阳,在深圳举办了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深圳专场路演活动,拜访了头部创投机构,希望能吸引深圳投资者投资辽宁企业、分享辽宁发展红利,助力辽宁企业早日登陆资本市场。目前,辽宁有上市辅导备案企业近30家。对上市后备梯队企业的“弯腰服务”,让辽宁在资本市场收获累累硕果且有“丰收展望”。自2019年以来,辽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2家,占到了目前84家存量上市公司的26.2%。战巍表示,目前辽宁上市后备库企业共470家,其中专精特新、“瞪羚”、高新技术等科技型企业近350家。聚力攻坚:打响创投补强、产业拓展长期战役尽管在资本市场上,辽宁已经点燃了“芯”星之火,但想让其形成燎原之势、带起整个“辽宁板块”在资本市场上的声量,依然需要在多方面持续发力。其一,需强化创投生态。与发达地区相比,辽宁本土创投力量稍显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半导体企业的融资能力。外地创投机构对辽宁本土企业的了解,也很难像本土机构一样深刻,需避免优质项目可能因“地域认知差”而错失发展机遇。战巍表示,辽宁省正在积极改善创投发展生态,2024年成功举办首届辽宁产投融合发展大会,发布200个重点新质生产力企业融资项目,释放融资需求超120亿元,吸引全国近百家创投机构走进辽宁。辽宁省还推出给予创投机构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激励、给予创投人才每人每年10万元的人才奖励等系列措施,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展,相继吸引22只基金在辽宁省注册落地,认缴资金70.92亿元。此外,辽宁还上线了“创投辽宁”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创投辽宁”投融资路演活动,通过上交所“星企航”、深交所“科融通”平台向全国投资者推送,累计向千余家投资机构发布企业融资需求近300亿元,一年来助力20余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5.7亿元。战巍称,当前辽宁省正大力争取国家级基金、央企资本及头部创投机构在辽设立或参股子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投机构发行科创债以扩充资金池。今年7月初,辽宁将举办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将邀请创投机构深度走访辽宁,深入了解辽宁丰厚的科教底蕴和“硬科技”本色。其二,辽宁以重工业为主,在多个领域“大工厂”的身份强于“大市场”。以半导体设备为例,沈阳的产业链条着力发展整机装备环节,而半导体晶圆厂产线的应用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地区,拓荆科技、新松半导体在内的沈阳企业为了离市场更近,也选择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为了“强链、固链、延链”,沈阳市积极谋划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填补在产业链上的“空白地带”。沈阳市发展改革委表示,沈阳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进浙江庆鑫半导体测试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推动天科合达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年内开工,助力汉京半导体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我们的目标是:将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基地,将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打造成为‘沈阳制造’新名片、新标志。”沈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个又一个战场,以沈阳为代表的辽宁城市正打响长期的攻坚战役。在营商环境上“改天换地”的辽宁,也需将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壮大的经验复制到其他产业。只有在更多产业上走到全国“新一极”,才能真正在资本市场燃起“辽宁板块”的燎原之火。证券时报记者胡学文安宇飞辽宁日报记者孔爱群张学军
06/26 - 辽宁省举办消防主题日活动
6月24日,在沈阳辽宁工业展览馆广场,消防员(左)向市民讲解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当日,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沈阳辽宁工业展览馆广场举办消防主题日活动。 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6月24日,在沈阳辽宁工业展览馆广场,市民参加灭火演练。 6月24日,在沈阳辽宁工业展览馆广场,消防员向市民介绍防烟面罩。
06/26 - 【最辽宁·景】滨海夜曲
(摄影:朴峰)6月16日傍晚,大连东港商务区威尼斯水城迎来今夏最迷人的蓝调时刻。暮色中的运河泛起钢蓝色波纹,当最后一缕晚霞与人工光影重叠时,整个东港商务区就像打翻的调色盘。而音乐喷泉与海风交织在一起,演奏起独特的滨海夜曲。
06/25 - 杂技剧《深蓝的回声》在大连首演
6月16日晚,大连杂技团创排的国内首部海洋题材杂技剧《深蓝的回声》在大连首演。该剧以长海县渔民生活为主线,通过70余名演员的精彩演绎,将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转型故事搬上舞台。据介绍,自2004年中国第一部杂技剧《天鹅湖》诞生的20多年来,中国杂技剧从无到有,现已创排了300多部杂技剧。之前的杂技剧多表现历史题材、红色题材、工业题材,少有关注现代海洋题材。而此次,杂技剧《深蓝的回声》将目光投向了蔚蓝的大海。该剧融合了20余个创新杂技节目,包括曾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的“蹬伞”表演,演员脚蹬15把油纸伞演绎渔家送别场景。国家级非遗长海号子的运用,配合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深蓝回声”号的舞台呈现,营造出震撼的视听效果。《深蓝的回声》总导演张永强认为,用杂技演绎海洋文化是一次全新挑战。该剧历时两年创作,主创团队多次深入长海渔村采风。业内专家认为,这部剧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杂技剧创排开辟了新方向。记者:杨竞
06/25 - 辽宁省喀左县利州古城:“夜经济”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暮色点染千年韵,利州古城夜未央。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利州大地便亮起一片流光溢彩的天地——利州古城苏醒了。灯光如星子般缀满飞檐斗拱,利州河倒映着亭台楼阁的轮廓,游人的谈笑声与商贩的吆喝交织,游人身着汉服提灯漫步,恍若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逢。作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省级示范步行街,利州古城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人文风情,凭借丰富新颖的文旅场景与特色活动,成功激活了喀左文体旅市场活力。如今,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地,更成为备受青睐的沉浸式文旅体验夜游打卡地,正以全新姿态为八方游客奉上别具韵味的文旅盛宴。利州古城坐落于大凌河北岸,西起龙凤大街,北靠建设路,南临湖北路,是国家AAAA级景区龙源旅游区重点文旅融合项目之一。古城核心区占地面积260亩,规划建设了民俗风情街、锦衣巷滨河风情街、文创产业园、民宿酒店游客服务区、景观河(星光夜市)旅游区、儿童主题游乐园及古城生活区。项目核心聚焦“利州河生态景观带”的打造,以1600米长的景观带为轴,沿河两岸精心布局古城街区和璀璨的星光夜市。古城巧妙融汇浓厚的利州历史、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于文旅产业之中。岛屿、长桥、亭台、楼阁、景观桥等景点星罗棋布,生态河景、葱郁绿化与古朴建筑群、文化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一个极具文化特质与民俗风情的特色旅游区。这里,“凌波渡”码头游船穿梭,“水云间”画舫可静观河景;“利州桥”如长桥卧波,“九曲折桥”霓虹倒映流光溢彩;登临“步云桥”可揽胜景,“栖霞巷”花灯璀璨似昼,“桃符巷”楹联荟萃成观,“飞花巷”浪漫缤纷,而临河的“星光夜市”则点亮了这座不夜之城的璀璨光芒。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顷刻间流光溢彩。利州河面波光粼粼,游船缓缓行进,揉碎了青砖黛瓦、亭台楼阁的倒影。星光夜市人声鼎沸,特色小吃、文创好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你可以登城楼俯瞰古城全景,感受历史的厚重底蕴;漫步古巷,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游逛特色街区,品尝地道风味美食;徜徉热闹市集,淘选心仪的手工艺品。走进利州古城,在品味历史文化韵味的同时,更能畅享文体旅深度融合带来的全新魅力。诚邀您共赴这场盛会,共享四季浪漫之约!记者:李颖
06/24 - 辽宁省沈阳市:文旅融合醉游人
图为头戴“金步摇”的演员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前起舞。近日,舞蹈《金步摇》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与游客见面。该舞蹈是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大型跨界融合情境剧《国宝辽宁》的节目之一,通过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作为“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舞蹈节目展演”的一部分,连日来,该节目以舞蹈快闪的形式,先后走进沈阳红梅文创园、沈阳故宫和长安社区。记者:查金辉
06/24 - 辽阳博物馆开展镜鉴古今——馆藏铜镜展主题社教活动
6月14日下午,在辽阳博物馆文物展厅开展了镜鉴古今——馆藏铜镜展主题社教活动。这次社教活动是对2025年新招募的小讲解员进行的一次进阶培训。在铜镜展厅现场,宣教部部长徐慧慧向大家详细介绍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由来、意义,提高大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号召大家参与其中。培训老师蔡竹影对铜镜展进行深度讲解,解读铜镜展中的文物内涵与文化价值,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铜镜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与艺术魅力,从纹饰到工艺,感受古人的审美与智慧。同时以个别铜镜为例,指导同学们如何多角度撰写讲解词。大家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记录,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同学们纷纷选取自己想要讲解的铜镜,进行讲解词的撰写,并以讲解的方式展示自己创作的讲解词,培训老师进行点评,完善具体内容。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丰富自身关于铜镜类的知识储备,更锻炼了现场学习能力和讲解词的撰写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小讲解员们的业务水平,淬炼了他们的成长力。
06/23 -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利州古城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6月17日,朝阳市文旅产业再传喜讯,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5年度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的通知》中,根据《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行业标准及评分细则,经各市申报、专家评审、综合评定和社会公示,认定5家单位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其中,朝阳市喀左利州古城文化旅游风情街榜上有名。利州古城文化旅游风情街位于喀左县城东部,背倚东山、面朝大凌河,与龙源湖大型音乐喷泉及文化休闲广场一河之隔。东侧可观赏星月景观山体,南观景观大桥,与周边风景相辅相成。辽属中京大定府地,统和四年(986年)置阜俗县,统和十六年(998年)应辽主萧太后旨意置利州,“利州”之名,辽金元三代沿用,影响深远,故街区以此为名。青砖黛瓦映斜阳,飞檐斗拱诉沧桑。利州古城以“三里利州河”生态景观带为轴,沿河两岸建设古城街区,街区建筑融辽金古韵与明清雅韵于一体,建筑整体将自然景观、地域文化与民生需求融入规划,包含游客服务功能区、文化旅游街区、文创产业区、滨河风情街区、景观河旅游区等。漫步石板街巷,可见古朴四合院静立,彩绘影壁暗藏吉祥,一砖一瓦皆故事,一步一景尽诗画。街区以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旅游特产纪念品为游玩项目,文化业态和传统商业相融合,同时植入历史民俗文化、东蒙民族文化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演艺式、文化购物等新场景。记者:孙志禹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