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醉美银杏 辽东学院银杏文化节打造校园文化名片
    赏美景,品美食,还有美不胜收的银杏树……辽东学院第七届银杏科技文化节如期而至。在铺满金黄色银杏叶的校园里,又到了一年中校园最美拍照季,学校里的银杏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身姿,吸引了大量师生、市民和摄影爱好者驻足观赏。据悉,校园里有银杏树两千余株,树龄在40年以上的接近300株,因栽种在校内,似乎也有了书香的味道。依托丰富的银杏资源,学校倾心打造银杏文化,连续多年举办银杏科技文化节,凝练了“忠诚实干自强奉献”的银杏精神。此外,在本届“银杏科技文化节”期间,学校还推出了“美食热饮品鉴会”“民族服饰走秀大赛”“创意形象设计展演”等系列主题活动。(王斯文)
    11/04
  • “多彩”辽宁礼赞丰收
    金秋十月,多彩丰收季。金黄的稻谷,翻起波浪;青色的河蟹,肥满飘香;斑斓的海鲜,醇厚鲜美;橙黄的“南果”,醉人心脾……产粮大省辽宁省粮食收获正酣。截至10月19日,辽宁省已收获粮食作物面积4236.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80.7%。其中,玉米已收获3502.8万亩,水稻已收获301.2万亩,大豆已收获132.6万亩。
    11/03
  • “瞰”秋日丨深秋已至,银杏路上泛金黄
    秋意渐浓,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内的银杏路上银杏一片金黄。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内银杏树很多,其中银杏路两旁最为集中,树木也最茂密。每年10月下旬,银杏树进入最佳观赏期。秋风拂过,银杏飘落,十分美丽,深受沈城市民喜爱。
    11/02
  • “江山大美”朝鲜美术精品展在沈阳举行
    新华网沈阳10月27日电由大连市艺术收藏家协会、沈阳市收藏家协会等主办,大连大美东升艺术中心承办,九畹山房艺术会馆等协办的“江山大美——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朝鲜美术精品展”在沈阳举行。据了解,本次展览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壮丽山川、湖泊江河,又有鲜活人物、草原花朵,既有风情民俗,又有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展现了朝鲜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前来参观的民众表示,本次参展作品内容精细于写实,但色彩更加明快,造型更扎实、严谨,画风简洁淳朴,感受到朝鲜艺术家对绘画技巧的极致追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嘉宾学术访谈,艺术评论家、资深收藏家、文史学者张瑞田、王顺、初国卿等针对朝鲜美术作品的特点、价值与观众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他们认为,朝鲜画借鉴吸收了中国国画的表现手法,生活气息较为浓郁,作品以细腻写实为主,突出“三分神似,七分形似”的特点。(文中照片来自中新网)
    10/30
  • 大连旅顺口区小南村立足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蝴蝶园中,“儿童急走追黄蝶”;太空植物园里,游人在巨型南瓜下直播打卡;恐龙乐园、滑草乐园里,欢声笑语不断……深秋时节,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的七彩南山景区热闹非常。  小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解麟海对记者说:“今年光‘十一’假期入园人数就比去年翻了一番,新增旅游项目收益非常好!”  当初人多地薄、发展受限的小南村,在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后,一跃成为蜚声全国的美丽乡村。村里建设的七彩南山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村子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等近30个全国奖项。  守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当初为了谋生离开小南村,现在又回到家乡发展,这前后感觉完全不同!”土生土长于小南村的丁艳,今年58岁,现任七彩南山景区副总经理。她的“离开与归来”,正是小南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前后对照。  小南村地处旅顺口区中心,人多地少,因为是生态涵养区,工业发展受限。城市化提速后,农民就业、生活等诸多问题凸显出来。  “森林面积占52%,守着绿水青山怎能受穷?”解麟海说,和他一样不甘心的小南村“两委”班子决定,要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并抓住旅顺口区全面对外开放契机,全力发展绿色经济。  从经营农家乐起步,到筹措资金建设七彩南山景区,小南村以生态为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步子年年加速。  2011年,国内首个“太空植物王国”在七彩南山景区落成,随后,东北地区蝴蝶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蝶恋花”蝴蝶园开门纳客,景区内各种景观设施也日益完善。  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模式,小南村坚持不断开发新旅游资源,建设了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的“闯关东影视基地”,发展起以各种果树、蔬菜等特色资源产品为主的生态体验游,还创新推出地震体验平台、糖鼓火烧等项目,并成为大连市知名的青少年研学基地。  “这个假期,酱肘子、黄米糕和菜饼子都卖‘爆’了!”松树山农庄经理杨逢春说,毗邻七彩南山景区,她经营的农家饭庄规模一直在扩大。受益于红火的乡村游,七彩南山景区目前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30万人次。  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核心,小南村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2019年,全村实现总收入20.5亿元,人均年收入2.6万元,村级可支配财力达1559万元。  强村富民守初心,共建共享奔小康  今年34岁的郭灿灿,在七彩南山景区负责宣传工作,她的相机里记录了不少小南村的大事小情,“这是中秋发月饼时拍的,这是春节分红、分年货时照的。村里富了,村民也受益了!”  发展成果村民共享,是小南村的初心。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小南村首先考虑的是解决好村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围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村办企业和合作社提供的就业岗位,小南村解决了当地2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
    10/29
  • 跟着镜头打卡超酷的“集装箱”小镇
    由200余个全新节能环保集装箱组建而成的融·InBox集装箱小镇,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满融地区,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是一座囊括了电竞体验、街头秀场、主题餐饮、儿童娱乐、主题民宿、汽车影院等等多元化、多业态的文商旅融合特色小镇。小镇设有翼展烟火市集、箱遇有时广场、听风逐野民宿三大功能区。翼展烟火市集入驻了多个知名餐饮品牌,箱遇有时广场汇聚了健身俱乐部、书店、鲜花馆、咖啡店、玩偶店等众多体验类互动项目。未来,音乐、影视、电竞等潮流文化主题活动将密集登场,为市民提供不断档的潮流文化盛宴。
    10/28
  • “枫景”如画引游人
    10月7日,游客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大石湖风景区内游玩。近日,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大石湖风景区的枫叶进入观赏佳期,五彩斑斓的枫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欢度国庆假期。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27
  • 吉林:鹤“舞”莫莫格
    10月19日,在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白鹤从湿地上空飞过。近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近千只白鹤来到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停歇。白鹤部分种群繁殖于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鄱阳湖越冬,莫莫格湿地是它们每年秋季南迁的重要停歇地。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10/26
  • 锦州笔架山“天桥”
    在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座链接笔架山与岸边的“天桥”。“天桥”长约1.8公里,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时隐时现。每当落潮时,海水慢慢地向两边退去,通道便浮现海中。当潮水落尽"天桥"便完全显露出来,直通笔架山。每当涨潮"天桥"在海浪中渐渐变窄,直至完全隐去。由于这一现象属“天下一绝”,笔架山也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深受游客喜欢。
    10/23
  • “南果”飘香引人醉
    新华网沈阳10月19日电(丁成玉)辽宁鞍山市因铁闻名于世,铁矿储量居全国之首,正是这里特有的富铁土壤,孕育出了独特的物种——南果梨。温和的气候配上富铁土壤,造就了南果梨色泽鲜艳、细腻多汁、风味香浓的优良特质。南果梨主要分布于鞍山市东部山区的海城和千山区14个镇,共7万户、20多万人直接从事南果梨产业,综合产值达20多亿元。南果梨是海城市和千山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主产区农民80%以上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南果梨产业,人均增收能达到万元以上。“南果梨原产我们鞍山千山区的对桩石村,南果梨祖树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2013年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鞍山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纪莹介绍。近年来,鞍山市充分发挥南果梨的文化功能,通过举办“九月味道南果飘香”南果梨文化采摘节等20余项系列活动,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利用“旅游+”“生态+”模式,全面开发南果梨多元化资源。“我们家从事南果梨种植30多年了。现在,很多游客来这里采摘,一年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哩。”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对桩石村南果梨种植户董丹说。在南果梨采摘节的带动下,当地农家乐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我干农家乐三年多了,我们老两口自己经营,一年能赚十万八万呢。”提起农家乐的收入,对桩石村农家乐经营者高素芝很高兴,这么高的收入是她以前不敢想的。据了解,鞍山市将农业开发与乡村旅游相融合,逐步形成了集田园风光展示、农村文化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业态。目前,年接待游客量达到70万人次以上,大幅提高了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促进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