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两项工会活动获全国奖项
11月17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1年“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之网络正能量创意活动征集子项目评选结果出炉。共评选出80个活动,其中“同心圆”特别活动5个、“同心圆”一等优秀活动10个、“同心圆”二等优秀活动15个、“同心圆”三等优秀活动20个、“同心圆”网络人气活动5个、“同心圆”优秀参与活动25个。沈阳市总工会、沈阳市工会事务与职工服务中心的“线上”送清凉活动获“同心圆”三等优秀活动;大连市西岗区总工会的打卡“红色印迹”影像征集活动获“同心圆”优秀参与活动。职工打卡红色地标。(来源:大连市西岗区工会微信公众号截图)职工打卡红色地标。(来源:大连市西岗区工会微信公众号截图)该项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广泛关注,共征集创意活动525项,评选期间网络投票64.4万。活动征集到各级工会在“学习新思想”“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建功十四五”“网络生态构建”“我为职工办实事”等重大主题中发挥网上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一系列规格高、形式新、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网络文化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超1000万。
11/25 - 辽宁:借冬奥契机 多措并举推进冰雪产业发展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辽宁省借冬奥契机,依托自身冰雪资源,多措并举推进冰雪产业发展。目前,省内各大滑雪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相继营业,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前来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11月23日,滑雪爱好者在沈阳市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滑雪场一试身手。(摄影:杨靖岫)
11/25 - 辽宁省两部舞蹈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
11月16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发布《第二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入选通知》。我省两部舞蹈作品入选。“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是由中国文联批准立项、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的新创舞蹈作品推优项目。舞蹈《生命演奏家》。舞蹈《角儿》。本届参赛作品集萃聚焦于全国范围内的优秀舞蹈作品,共征集到作品365部。经过专家学者的推选,共产生100部优秀作品,我省两部舞蹈作品入选,分别是来自辽宁省舞蹈家协会、沈阳音乐学院的《生命演奏家》和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角儿》。
11/24 - 辽宁8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及监测工作,在全国推介254个乡村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将532个乡村纳入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和平乡和平村等8个村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曙光村等19个村入选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掘乡村价值、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和监测合格的乡村要以此为契机,努力拓展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业态类型,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同时,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宣传推介,培育知名品牌,努力加快建设创新引领产业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人文和谐风尚美、业新民富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休闲乡村,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11/24 - 辽宁省总工会扶持百家科技型企业建立职工技能提升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做好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各级工会培育推荐和省总工会实地考核的基础上,省总工会命名张怀东创新工作室等314个工作室为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含退役军人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许斌创新工作室等31个工作室为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扶持北方实验室(沈阳)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科技型企业建立辽宁省职工技能提升平台,每个创新工作室和职工技能提升平台给予10万元支持资金。在沈阳六和机械有限公司李学仕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正在攻破产品升级的瓶颈问题。(摄影:刘明烨)此次全省范围命名创新工作室和建立职工技能提升平台工作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将职工创新和技能培训工作推向深入,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获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和建立职工技能提升平台的企业格外珍惜荣誉,沈阳六和机械有限公司李学仕职工创新工作室历经了区总工会、市总工会的调研、走访、推荐,再到省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实地考核,最终获评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李学仕说:“这个过程让我们的工作室运行更规范了,也有更多收获。获得这份荣誉,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再立新功。”
11/24 - 辽宁省内三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街、沈阳市红梅文创园和葫芦岛市葫芦古镇景区成功入选。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是集贸易、餐饮、娱乐、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商业街,2021年7月被商务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红梅文创园由原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厂房改造而成。2018年,按照“挖掘工业历史文化、放大工业遗迹价值”的理念,该厂区经重新设计规划,原建筑得到全面加固和修缮,现已成为市民体验工业文化及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葫芦古镇位于葫芦岛市龙港区,多年来一直坚持“以葫芦文化为主线”“以民俗文化为特点”“以海文化为依托”的文化主题定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辽西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主要由民俗观光体验园、中国关东民俗博物馆、中国葫芦文化博物馆等组成。
11/24 - 辽宁:“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日前,经省文物局申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1-2025年)考古工作方案》,相关的田野考古和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正式开展。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旨在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提升考古在文物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燕山以北的大凌河和西辽河上游地区,其鼎盛时期的核心区出现了诸如牛河梁、东山嘴这样的大型礼仪性建筑群,牛河梁遗址更是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作为中华文明起源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红山文化研究将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北方模式”。“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将通过一系列田野考古和资料整理研究工作,从多个角度认识红山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和动力,总结辽西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讨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贡献和意义,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红山元素”,丰富并完善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体系。据了解,为加快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十四五”时期,我省将鼓励全省考古科研基地跨区域、跨机构、跨行业开展合作交流,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团队,成立“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基地等互融互通,提升我省红山文化研究的影响力,为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
11/23 - 辽宁大连:自然的馈赠 大海的味道
初冬时节,晒鱼干成为大连一道别样的风景。鲅鱼、偏口、小黄花……不同种类,不同形态,沐浴着阳光和海风的鱼货,随风起“舞”,散发着独特的海腥味儿。晒好的鱼干将成为家家户户冬日餐桌上一道特色美食。
11/23 - 辽宁举办全省煤炭行业技能大赛:黑科技照亮“黑色世界”
“矿井维修钳工比赛,现在开始。”近日,由辽宁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铁岭市总工会、铁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省煤炭行业技能大赛实操比赛,在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赛。“这是一台煤矿井下专用的液压操纵阀。”矿井维修钳工比赛裁判长林殿斌告诉记者,随着科技发展,煤炭开采已经进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类似液压操纵阀这样的智能机械已经在井下广泛应用。一尺见方的液压操纵阀,有200多个零部件,选手们要熟练地将这些零件拆卸,再重新组装,做到操纵阀能够正常运转并且完全密封不漏液。“作为煤矿工人,要适应新时代煤矿的发展要求,必须熟练运用各类智能机械。”参赛选手杨巍说。矿井维修钳工比赛现场。摄影:刘明烨据了解,为使选手们适应大赛节奏,承办方在赛前通过“铁煤培训在线”网上平台专门定制了大赛模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裁判员、选手在手机上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学习和研讨。比赛中,无论是理论考试现场还是实际操作场地,全部在无死角摄像头监控下进行,影音数据实时传输,并配备专人实时动态监管大赛全过程,实现“一屏观全赛”,确保大赛公平公正。
11/23 - 辽宁省二十八户企业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总数居全国第四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其中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获评示范企业,沈阳市制造业整合营销服务示范平台等8个平台和项目获评示范平台、项目。截至目前,辽宁累计获此殊荣的企业已达28户,总数居全国第四。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也是辽宁制造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转型方向。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培育企业从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迈进,先后印发了《辽宁省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工作方案》等指导文件,要求各地要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新模式、新业态,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企业试点示范。今年以来,我省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开展第五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认定和第一、二批省级示范复核工作。评选认定出沈阳和研科技有限公司等40户企业为第五批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家庭厨师系列定制化产品开发项目等13个项目为第五批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等18个平台为第五批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复核通过了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43户第一、二批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项目等27个第一、二批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9个第一、二批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鼓励支持从事服务型制造模式、开展工业设计服务的企业参与国家级遴选,对重点企业进行指导。我省择优选定沈阳顺风新材料有限公司“顺风新材料智能共享制造项目”等项目、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质量技术基础综合服务平台”等平台,参与第三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评选。推荐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评第五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从目前公示的入围名单来看,我省自2015年后,有望有5户企业获评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数量从2户增至7户。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典型引路,学习交流必不可少。目前省工信厅对全省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形成《辽宁省服务型制造案例集》(第二辑)向企业发放。举办“工业设计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组织“智汇辽宁”等高端论坛,并邀请国内相关行业协会及知名学者对我省47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进行培训。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还在沈阳市、鞍山市开展了工业设计进企业、进产业、进园区4场对接服务活动。接下来,我省将充分发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作用,推动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