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亮冬奥】替补出战的沈阳女孩冯贺满意自己表现
2月9日,河北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我国运动员在单板滑雪女子障碍追逐赛上的冬奥会首秀由年仅17岁的沈阳姑娘冯贺来完成:她顺利从资格赛进入淘汰赛,在32进16的比赛轮次中获得小组第四,无缘16强,最终名次为第30名。2月9日,中国选手冯贺在比赛中。新华社供片资格赛中,冯贺在第32位,也就是最后一位登场,由于排在她前面的一位选手出现了失误,冯贺在跳台前站了很久才出发,多少影响到了状态。不过,冯贺还是顺利完赛,排在第30位。在1/8决赛中,冯贺从一开局就处于落后位置,不过很快反超一人,但她在后半段也出现了失误,再次落到最后,最终排名小组第四,被淘汰出局……“总体来说,我和教练都比较满意今天的表现,没留下什么遗憾。”赛后,面对众多中国记者的采访,冯贺表现得非常自信,“经过今天的比赛,我感觉到自己成熟了,更像个大人的模样,比以前更勇敢了。与这些顶尖的运动员一起训练、一起比赛,我感觉很好,未来我希望不断突破自己,更上一层楼。”值得一提的是,冯贺今天征战冬奥赛场完全是临危受命,原定的中国队参赛选手拥青拉姆在8日训练中意外受伤,无法比赛。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冬表示:“作为替补队员,仓促上场,而且最近训练也不系统,又是北京冬奥会这样的大赛,我们真的担心她紧张,出现大的失误。最终的结果非常好。能够在17岁的年纪成为中国这个项目的冬奥会第一人,冯贺是幸运的。”据王冬介绍,冯贺是我省冬奥健儿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原来是一名田径运动员,2018年下半年被选入国家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跨界跨项组进行专业单板滑雪训练。短短3年时间,冯贺成绩提升显著。在去年12月10日举行的国际雪联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奥地利蒙塔丰站比赛中,冯贺以第23名的成绩创造了中国女子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比赛的最好成绩。除了冯贺,谷奥、范校兵两位辽宁冰雪健儿也亮相北京冬奥赛场,参加了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比赛,谷奥以58.50分排名第14位,范校兵则以44分排名第16位,两人均止步资格赛。虽然,冯贺、谷奥、范校兵3人的成绩不理想,但他们能够参加冬奥会,足以表明在单板滑雪这个项目上,我国及我省冰雪健儿已经展现了崛起的迹象。
02/11 - 辽图推出少儿读后感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
辽宁省图书馆为小读者又推出新展览,将呈现优秀的少年儿童读后感作品,希望更多小读者可以通过观摩优秀读后感作品,感悟自己的阅读、写作。辽图为小读者推出少儿读后感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王迪摄辽宁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辽宁省图书馆为小读者推出了“童筑辽宁阅享未来”辽宁省第四届少年儿童读后感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将读后感作品征集活动中表现优异的15篇作品集结成展,在寒假新春来临之际于辽图少儿天地展出,以期更多小读者可以通过观摩优秀读后感作品,感悟自己的阅读、写作。在未来,辽宁省图书馆将继续与业界、教育界合作,陪伴、引导全省青少年发掘馆藏资源、阅读优质读物、提炼阅读感受,输入输出并重,共同营造一个有感悟、有收获的书香童年。同时,“瑞虎迎新”新春年俗图文展正在图书馆展出,通过展览向小读者推广传统年俗。希望小读者们通过观看展览题为、珍惜并传承中国传统的年俗文化。此外,辽宁省图书馆推出“冰雪奇缘逐梦前行”冬奥主题图书,开设专架,为小读者荐阅“知识+故事+游戏+漫画”的《奥运传奇》《老北京的冰上时光》等少儿图书数十种,从不同角度为小读者科普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学习观赛礼仪,学习奥运精神,及了解中国办冬奥的意义。
02/11 - 辽宁鞍山:母女草编手工艺人的“年味”传承
2月7日晚9时许,鞍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黄家草编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素云和女儿李海南,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走出营口万达广场的商城,踏上了回家的路。虽然已有6个春节在各种展会中度过,没能和家人在一起过节,但黄素云母女俩却忙并快乐着。“我觉得和母亲走南闯北地参展更多的是一种乐趣,更希望以此吸引更多手工艺爱好者一起投身草编事业,将草编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李海南说。海城黄家草编手工制作技艺是鞍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家草编手工制作技艺属家族传承,有百余年历史,现已传承五代。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三代传承人黄素云与第四代传承人李海南。母女俩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把草编工艺融于现代设计之中,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工艺文化。正是由于母女俩草编技艺愈发精湛,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每年春节前都会受邀参加各种年货大集活动。今年春节前夕,营口万达广场策划了年货大集,母女俩早早便接到了参展邀请。“黄家草编从选草、破草到焖草、划草等多道工艺都非常讲究,每一道都需精心挑选,同时打鞋里、缠绳、编鞋口、编鞋面、编鞋底、整形收底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也都是紧密相连,可以说透着北方独有的特色风格。”李海南介绍说,连日来,很多老年顾客看到草鞋后,还会想起和祖辈们的往事,站在摊位前为儿孙讲起各种各样有关草鞋的故事,听过故事的年轻人对草鞋也有了别样的情感,愈发喜欢上他们用蒲草制作出来的各种手工艺品。“草鞋、蒲团、摆件、镜子、手镯等工艺品都很受顾客欢迎,特别是创新性地赶制出的那批与虎年寓意相关的书签、笔记本等小型工艺品更受喜爱。”李海南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传承人对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力争用自己和母亲的努力,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传承发展的队伍中,让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活下去”,更要“火起来”。
02/11 - 辽宁沈阳:“老字号”开年入大单
虎跃新征程,万象始更新,已有97年历史的“老字号”——中车齐车集团沈阳公司开局即奔跑,通过强管理、拓市场、提效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该公司检修订单饱满,共计检修各类车型8640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图为2月9日,在中车齐车集团沈阳公司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
02/11 - 辽宁:冬奥周边商品热销
市民在挑选心仪的冬奥会主题纪念品。(摄影:赵敬东)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全省各大商场、图书城、文化城、邮局里与冬奥会相关的商品深受市民欢迎,销量激增。其中,沈阳玖伍文化城“冰雪邮局”内的“冰雪盲盒”“奥运邮品”等更是备受青年人及孩子喜爱。
02/10 - 辽宁大连:游客打卡EX机器人
游客们和机器人拍照合影。新年伊始,辽宁大连金石滩EX未来科技馆热闹非凡,仿生名人机器人、带有年味的科幻未来场景、精彩的机器人对战、趣味游戏等,吸引着游客纷纷前来打卡,见证纯正科技范。场馆设计了全新的科技场景,打造了一套新年限定皮肤,雾化玻璃显示屏、球形LED超阀限空间体以及裸眼3D设备都体现了科技年味。仿生名人机器人穿戴着年味服饰,传递着春节福气,游客们纷纷拍照合影,做朋友圈最靓的仔。春节期间最大的亮点,就是机械装甲“大黄蜂”和漂亮的朱雀小姐姐惊喜出街,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大朋友前来合影互动,和异次元走出来的萌宠近距离接触,带来独特的新春体验。
02/10 - 辽宁鞍山:制作面塑“冰墩墩”贺新春迎冬奥
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当非遗与冬奥结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近日,鞍山市博物馆为小朋友们举办了一场“贺新春·迎冬奥”面塑制作体验活动,营造出融合冬奥元素的传统文化氛围。志愿者老师讲解示范面塑制作。活动课上,志愿者老师为小朋友们介绍面塑的历史与本届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由来。非遗传承人、鞍山市博物馆志愿者于洋先进行面塑制作过程的讲解与示范。各种颜色的面团在老师的手中交替舞动,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冰墩墩”就诞生了。志愿者老师耐心指导面塑“冰墩墩”看似简单易学,但做起来却不太容易。在于洋的耐心指导下,彩色的面团在小朋友们手掌中变成了憨态可掬的“冰墩墩”。活动课后,小朋友们表示在自己了解冬奥会的同时,又感受到了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很有收获。面塑“冰墩墩”活动现场
02/10 - 辽宁阜新交投集团:举办书画展 新春颂党恩
干部职工正在观看书画展作品。春节前夕,阜新交投集团举办征文、书法、绘画等优秀作品展,动员广大干部职工颂党恩、跟党走。书画展共展出各类作品38幅。参展作品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融合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品以讴歌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为主题,同时弘扬企业文化,展望幸福生活,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02/10 - 辽宁营口:年味里的非遗——许氏“花鸟鱼虫字画”技艺
花鸟字的笔画多用花鸟图案而得名,在汉字的基础上,把汉字的笔画用花、鸟、鱼、草、虫、山、水等图案代替,把汉字写得美轮美奂,花鸟字以基本字形组成,集书法绘画为一体。民间花鸟字,又叫龙凤字、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藏字画、字谜语、飞帛板书、意匠文字,可用于书写人的姓名,所以也有叫名字作画。这种利用特制的多彩画笔,一气呵成,能快速绘出简洁的物形、螺线等代替文字的笔画,利用字里藏画的结构形式,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表达出吉祥喜庆等多种效果,有“书法家难起笔、画家难润色”之说,是中华民族传统艺苑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花鸟鱼虫字画简洁明快,新颖别致,质朴,雅素大方,画面中的线条显得粗健而又富有一定的装饰风味,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许诺的许氏“花鸟鱼虫字画”技艺被列入营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春节时写一些吉祥话语,不失为一种过年的祈福之意,以求吉利。
02/10 - 辽视春晚地域特色收获全国掌声
2月7日晚,国家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正式发布了2022年荧屏上所有“春晚”的收视数据。其中显示,从1月25日算起虎年新春荧屏上一共播出49台春晚。一向以擅长语言类节目著称的辽宁卫视春晚在地方卫视春晚中收视率最高,也是今年唯一一台实现收视率破1的地方卫视春晚。统计表明,2022辽视春晚首播在全国市场收视率为1.100%,市场份额为4.980%,位居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位,且位居春节期间省级卫视春晚收视第一位;辽视春晚首播当天,辽宁卫视全天收视率0.296%,收视份额2.403%,收视排名在省级卫视中位居第一位。探究这组数据背后的原因,记者采访了2022辽视春晚相关负责人。宋晓峰、辣目洋子、李雪琴等表演的小品《来啦,老妹儿》。用幽默元素说学逗唱根植东北文化,辽宁人天性乐观自信、热爱生活、敢拼敢闯,积极地迎接挑战。这种鲜明的性格,造就了辽视春晚独有的幽默元素。在2022辽视春晚中,我们看到了众多辽宁人的代表形象:有善良执着的“农民”宋小宝,有脑洞大开的贾冰,有质朴醇厚的张同学……他们活灵活现地塑造出典型辽宁人的形象,在说学逗唱中,自信地展现辽宁特色,挥洒艺术魅力。8个语言类节目各个精彩,由宋晓峰、辣目洋子、李雪琴等表演的小品《来啦,老妹儿》一下子就戳中了众多观众的笑点,网上的模仿此起彼伏。在小品《王诈遇王诈》中,尤宪超扮演的“反诈”老人一句“我这个店卫生不合格,你代表消防罚我,你觉得合适吗,张局?”不仅点出了张浩谎言里的颠三倒四,更与东北人平时开玩笑的方式同出一辙,让许多观众瞬间产生共鸣,热议如潮,都说这是自己身边辽宁人说话的共性特征。他们幽默乐观,笑对生活,这种独特的地方风格,造就了辽视春晚的喜剧特色。金句不断、包袱不落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最忠实的观众,形成了除夕前夜看辽视春晚的独特习俗。辽视春晚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语言类节目出彩从来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大多数喜剧人是辽宁籍,把最好的作品留在家乡是情理之中,辽宁人独特的语言天赋和创意才华更是无与伦比。挖辽沈特色,原创节目再上新观众不喜欢重复,艺术追求必须不断创新。广电时评点赞2022辽视春晚,称其立足本土、推陈出新、破圈融合、创意独到,有看头。就此,辽视春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原创节目是辽视春晚一大亮点。为了取材创新,他们时刻关注网络热点、百姓生活现状,通过数据以及深入调研,了解当代人的所思所想。为了舞美创新,他们反复设计、讨论,不放过任何灵感与创意。于是,喜剧演员“破圈”搭档,新组合打造新笑点,辽视春晚的常客们也带来了新故事。在今年辽视春晚舞台上,观众看到了《王诈遇王诈》中普法宣传的效果;看到了《浮想联翩》中“儿行千里父担忧”的动人故事;看到了李雪琴和辣目洋子的闺蜜情谊;看到了流动舞美和360度的全视角舞美空间。同时,也诞生了中法艺术家隔空联袂演出的超级创意。用新鲜的话题融入有魅力的作品,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挖掘深刻的内涵。晚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有机结合,呈现当代国潮风格。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街舞同台上演,京剧、美声、民族、流行说唱等形式逐一呈现,还有剪纸、皮影、人偶等非遗文化登台亮相,创新融合让多元艺术与民族特色交相辉映,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氛围,为观众带来全视角的视听体验。晚会有意思更有意义2022辽视春晚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但在社交平台上,晚会的余味却久久不散。不少网友细品节目背后的温情与深意,表示“有些作品笑着笑着眼角就湿了……”就此,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以来,让晚会有意思,也要有意义,是辽视春晚始终追求的目标。那些余韵悠长的作品,无不是经过用心研磨之后,散发璀璨的光芒。观众在开怀大笑之后,细细咀嚼回味,就会发现隐含在其背后的深意和反思,产生强烈共鸣。小品《浮想联翩》演完后,话题“贾冰蒋诗萌误会大了”引发了广泛热议。“儿行千里父担忧”,老父亲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心,戳中了很多观众的心。类似的温情故事,还出现在小品《姐夫难当》对抗击雪灾志愿者和一线工作人员所秉持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与讴歌中,以及《来啦,老妹儿》对闺蜜情谊的生动演绎中……用网友们的话说就是,“用故事讲述人间真情这种事儿,辽视春晚的确是手拿把攥,了不得!”除了语言类节目,晚会的歌舞也在美轮美奂中给观众带来暖意。在《故乡不了情》中,几位辽宁籍歌手动情讴歌了辽沈人民的奋斗精神。观众纷纷留言,“为辽宁骄傲、为家乡自豪”的评论刷爆了社交平台。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蕴含了对时代的关注、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2022辽视春晚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淬炼,让艺术美与思想美相得益彰,用一个个构思精巧的节目,温暖了观众、讴歌了时代。这是文艺作品历久弥新的力量所在,也是辽视春晚几十年广受赞誉、传承创新的根源所在。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