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省凌海市:冷冰雪成热资源 打造浓浓年味
    “花式过冬,就在锦州凌海”。农历蛇年春节的锦州东方华地城用冷冰雪热资源,打造浓浓的年味,迎接节日旅游高峰,人们在冰天雪地里“撒欢”、释放冬日运动激情,在零下严寒中泡温泉、品美食、赏民俗,欢度“锦州凌海年”,感受多彩假日惊喜。1月13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在东方华地城启动。今年春节期间,东方华地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温泉、美食、民俗资源,打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民俗非遗文化、冰雪+温泉养生、冰雪+烧烤美食等春节文旅项目。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海参、雪雕长城、冰封玫瑰等冰雪景观,为游客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新春“五福汤”和“六红汤”等特色温泉项目,让游客洗尽身心疲乏,欢度轻松惬意的假日生活,独具风味的锦州烧烤等美食,让游客体验“锦州凌海年”的“人间烟火气”,国风十足的川剧变脸等精彩的民俗表演,为游客带来浓浓的“非遗过大年”的假日体验。据统计,农历除夕以来,东方华地城已经接待省内外游客1万多人(次),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20%。
    02/19
  • 辽宁省鞍山市:强强联手解锁鞍山新玩法
    新年启新程,文旅当先锋。新春伊始,辽宁千山旅游集团、鞍山市汤岗子温泉集团携手有大动作,这两大集团将整合各自优质核心旅游资源,联手打造硬核拳头产品,让千山、玉佛苑、汤岗子温泉等鞍山重点旅游资源实现有效联动,打造出“游千山、泡温泉、赏岫玉、品美食”等完美旅程,深度解锁鞍山新玩法,带来畅游鞍山新体验,让八方来客更加向往鞍山、来到鞍山、爱上鞍山。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坐拥千山、玉佛苑两大重量级旅游资源。千山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十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天然氧吧”,四季景色各异,风景如画。随着千山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如今千山景区已经成功跻身国内一线景区行列,是鞍山头部旅游景区,具有强大的流量和超强的带动效应。玉佛苑景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以荣膺吉尼斯世界之最的世界最大玉佛闻名于世。世界最大玉佛由产自岫岩的重达260.76吨“玉石王”精心雕琢而成,彰显着玉文化与佛文化的相互交融,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世界奇珍中华玉宝”,每年吸引数以万计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争相目睹世界最大玉佛的神秘风采。鞍山市汤岗子温泉集团旅游基础十分雄厚,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汤岗子温泉被誉为“亚洲著名温泉”,堪称世界级国宝的热矿泥被誉为“亚洲第一泥”,拥有百年历史的汤岗子康复医院是中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以温泉水、热矿泥以及医养康复理疗技术著称的汤岗子温泉蜚声海内外,每年冬季都吸引成千上万名海内外游客,前来泡温泉、埋热矿泥、康养理疗。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市汤岗子温泉集团将携手,进一步发挥千山、玉佛苑、汤岗子温泉的资源优势,把鞍钢博物馆、鞍山动物园等景区以及牛庄馅饼、南果梨奶茶、网红八珍素包子等特色美食、特色民宿等鞍山特色文旅资源融入其中,串连成线,互相引流,相互带动,形成合力,以内涵更加丰富的旅游线路和更加独特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游玩需求,让来鞍游客能够感受到“现代钢都秀美鞍山”的魅力,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让回头客变成常来客。记者:杨海霞
    02/19
  • 锦州市古塔区交出招商引资“亮眼”成绩单
    锦州市古塔区紧密围绕辽宁省委“六地”和锦州市委“136921”工作部署,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锦州市古塔区委“43211”战略指导下,坚持“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积极拓宽招引路径、创新招引模式、加大招引力度,实现了产业招商量质齐升。2024年,新签约项目55个,签约额336.81亿元;新落地项目52个,投资额301.31亿元,为古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新活力、新支撑。聚焦目标谋篇布局构建了从领导带头招商到产业园区主战场招商,从5个招商引资投资促进组桥头堡招商到街道部门协同招商的全方位、多层次招商体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谋划,主动作为,坚持带头赴外招商,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地区开展走请活动212批次,促成449家企业来锦州实地考察,洽谈对接项目317个。全区各战线的同志们系统作战、合力攻坚,通过深入谋划论证“场景+要素”招商,每月动态更新储备项目、存量资源库,以产业需求为目标导向,编制装备制造、数字、针状焦、石油焦、泡沫铝等产业图谱10余张,明确延链补链重点领域和目标企业。利用老乡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契机,线上线下协同宣传推介,多维度展示古塔魅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聚焦产业招大引强古塔区坚持产业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进行精准招商。围绕“3+1”主导产业,紧盯智能制造、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文商旅等方向,加大与央企国企联动,招引了一批优强企业、优质项目,进一步壮大古塔产业基础。其中: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为核心,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项目。推动总投资25.25亿元的泡沫铝新材料产业项目、25亿元的硅基负极材料项目落地,填补国内泡沫铝、硅基材料等领域技术空白。以“优势转化、科技赋能”为抓手,强力推进锦州石化总投资38.4亿元的1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国机集团和浙江运达总投资56亿元的零碳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以“产业升级、数智融合”为载体,高效促进力特液压、东芝白云转型升级,促使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总投资10亿元古塔公园锦绣里等项目成功签约。聚焦服务突破创新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2024年,古塔区立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功举办招商引资誓师大会、科技创新大会暨一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大会、央企投资联盟对接会暨五型经济发展投资说明会等会议8次。紧盯落地质效,强化靠前服务,对签约项目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采取专班攻坚、联合推进,对意向项目实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式推进,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2024年项目落地转化率排在锦州市前列,并成功举办锦州零碳产业园开园仪式,不断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2025年,古塔区将以奋楫笃行、奋勇争先的饱满状态,激发招商之能,砥砺招商之为,凝聚招商之力,挺膺担当,赓续前行,在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道路上,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赫驰
    02/18
  • 辽宁省大连市:皮影表演“秀”非遗魅力
    近日,一场韵味十足的复州皮影戏在大连瓦房店市文化馆呈现,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演的专注,看的投入,共同体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演员们技艺高超,精准操控皮影人物动作,独特唱腔搭配韵律十足的音乐,将观众引入皮影的奇妙世界。灯光下,皮影形象栩栩如生,在洁白幕布上演绎着精彩故事,《鹤与龟》《武松打虎》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孩子们被《大灰狼和小白兔》这类充满童趣的剧目深深吸引,情绪随着剧情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欢笑。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带孩子接触传统文化,没想到自己也看得入迷,皮影戏演出很精彩,希望以后多些这样的活动。”馆内精心打造的冬日童话空间凭借其浓郁的梦幻色彩,也成功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成为打卡点。记者:李歆玥
    02/18
  • 萌翻了!龙首山上多了几个雪雕小松鼠
    乌黑的大眼睛、标志性的大门牙、蓬松的大尾巴,有的围着围巾,有的叼着果实……近日,部分市民惊喜地发现,龙山风景名胜区八景广场上多了几个俏皮可爱的雪松鼠,给冬日的母亲山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不光八景广场,凤园那里还有几个,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停留、打卡留影。”市民蒋茗莉表示,松鼠是龙首山良好生态环境的典型代表,在大家的呵护下,山上的松鼠不但不怕人,而且经常和市民亲密互动,还会拦着人们要吃的。“我经常看到松鼠把食物都塞进嘴里,再跑到远处埋起来,真的特别可爱。”记者:吴可
    02/17
  • 千鸟翔集生态美
    好生态引来美“精灵”。2月14日,在沈阳浑河东陵大桥东至鸟岛一带,一片未结冻的水面引来数千只大雁、绿头鸭、赤麻鸭等水禽,它们或在水中觅食嬉戏,或振翅飞翔后再落回水面,引来众多观鸟爱好者与鸟群合影打卡,两者共同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记者:杨靖岫
    02/17
  • 辽宁省铁岭市:太阳山冰雪大世界成新年游乐打卡地
    连日来,铁岭昌图县太阳山冰雪大世界热闹非凡,游客纷至沓来,在冰天雪地中开启欢乐的新年之旅,这里也成为百姓春节期间欢乐的打卡地。2月8日,记者在太阳山冰雪大世界看到,这里宛如一个梦幻的冰雪王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无论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还是年轻人活力四射的身影,都与这银装素裹的美景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雪地摩托区域,引擎的轰鸣声点燃了游客们的激情。车手们驾驶着雪地摩托在雪地上风驰电掣,引得众人一旁观看;冰滑梯则成为亲子家庭的欢乐聚集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排队等候。孩子们坐在冰滑梯上,伴随着欢快的笑声,飞速滑下,家长们在一旁紧紧跟随,眼神中满是关爱与宠溺,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亲子时光。这几天天气较冷,景区内东北特有的火炕便成了游客们的温暖港湾。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分享着游玩的趣事,火炕的温暖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让这个新年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太阳山冰雪大世界,用独特的冰雪魅力,为新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北方冬日的独特风情。记者:王立忠
    02/14
  • 金州百花会燃情元宵节 非遗民俗绽放时代华彩
    2月12日,正值蛇年元宵佳节,大连金州区(金普新区)第三十一届百花会在一片欢腾中盛大启幕。这场文化盛宴巧妙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为蛇年新春增添了一抹绚丽且独特的色彩,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共赴这场民俗之约。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上午9时30分,激昂的击鼓表演拉开百花会序幕,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金州百花会是春节期间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相结合的经典实践,是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场景,也是“冬日童话、浪漫大连”的品牌活动,充分展现了千年金州古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生动诠释了国家级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接下来,新区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金普新区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本届百花会以“非遗贺春百花齐放”为主题,通过广场展演和巡游活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场展演有《擂动金鼓开新局》等八场演出,近千名来自16个街道及部分社会团队、艺校的演员参演。单鼓舞、秧歌舞、花篮舞、龙舞等传统舞蹈轮番上演,充分展现金普新区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观众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演结束后,盛大的巡游活动成为又一个焦点。6辆造型独特的巡游花车及20支表演队伍从金州火车站广场出发,经斯大林路转香水路至向应公园西门结束。花车巧妙融合了相关街道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非遗元素等特色,成为移动的文化展示窗口。巡游中,演员与观众互动,传递欢乐与祝福,节日氛围浓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共赴这场民俗之约。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届百花会亮点纷呈。不仅将金普新区70余项非遗项目融入表演中,还增设戏曲专场,开创了百花会戏曲表演的先河。此外,活动还授予50多名儿童为金州元宵节之“百花会”传承人。这些小传承人在活动中集体亮相,展示出精湛技艺,表达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坚定决心,为百花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记者:韩扬徐菁谢欣朴峰李春一
    02/14
  •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如此营口
    品味城市,有很多角度,新闻人的观察是其中之一。1954年辽宁日报创刊伊始,就在当时的鞍山、锦州等地设记者站,渐至全省14个市都有了派驻记者。14座城,不仅是派驻记者的报道对象,亦是他们的生活之所。2025年1月22日起,辽宁日报推出《如此》系列,值此新春佳节,与读者分享新闻人眼中的城市图景,笔下的城市记忆。如此真情,直击人心;如此辽宁,精彩万分!本期作者侯悦林,辽宁日报社营口记者站站长,从事新闻工作25年,多篇作品获评辽宁新闻奖一等奖。河止于此,海始于斯。如此营口,以水开篇。如果把大辽河比喻为箭,弧形的海岸线就是弓,箭离弦处,便是大辽河入海口——营口。背依辽河,连接东北广袤腹地。前出渤海,通向五大洲三大洋。风从海上来,潮起西海岸。自1861年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对外通商口岸,历经百年沧桑变迁,真应了一句老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河港到海港,从辐射东北腹地到融入“一带一路”,一个“通”字让营口一次次化危为机,把日月过得风生水起,幸福绵长。幸福之城营口。2024年初春时节,我从辽西阜新来到辽南营口工作。从科尔沁沙地南部到渤海之滨,虽然只有不到200公里的时空距离,但所见所闻却是新奇而陌生的。作为一名记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短时间内了解、感知这座城市,并融入、投身其中。我知道,想要了解一座城市,要先从大街小巷开始。大街小巷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彰显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活力。于是,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利用业余时间在这座城市骑行。沿着辽河遇见海,在美丽的西海岸,赏夕阳坠海,观鸟浪起舞,在辽河老街体验氤氲的烟火气,在西炮台感悟凛凛英雄气……骑行在大街小巷,看看别具一格的老建筑,逛一逛特色小店,品尝地道的当地海鲜……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美好,不知不觉间,已在心中扎根。西海岸如诗如画的落日美景。每座城市,每个人的心里,都流淌着一条河。在营口人心中,便是大辽河。从东北大地逶迤而来的大辽河,在拐了一个硕大的“S”弯后,才释去一路奔腾的力道,平静而和缓地与渤海融为一体。每每与当地人聊天,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营口人不排外。为什么不排外呢?这源于营口独特的地理与历史。河海交汇的地理优势,以辽河航运为依托的港口优势,让营口早在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时,便是“舳舻云集,日以千计”的繁荣景象。营口开埠后,外地人、外国人纷至沓来,他们不光带来一船船的货物,随之而来的还有南腔北调的方言、风格迵异的地域文化,以及深植于心的不同信仰。历经百年的碰撞、交流、交融、升华,河魂海韵孕育出营口人自信豁达、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外地人不见外,本地人不排外,你来我往,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家人。如今,大家还能从咸泥溜味的方言中,找寻到山东话、天津话、河北话的影子。知其所来,方知所去。辽河岸畔的营口老港,是营口现代城市的起点,也是认识近代东北的一把钥匙。一个黄昏时节,我骑行至此。这里早已不见船来船往,铁路专用线上长满了草,高大的塔吊在夕阳映照下,在宽阔的河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不远处,市区的璀璨霓虹渐次亮起,流光溢彩。一侧是浩浩河海,一侧是人间烟火,这就是营口城的不凡气度。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翻开《营口百年图志》,与辽河有关的历史画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当年,海上船只可溯辽河而上,深入东北腹地。东北出产的丰饶物产又经辽河出海,连通世界。凭借这一巨大的地理优势,营口代牛庄开埠,开启百年港城辉煌。在1906年大连开港前,营口都是东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成为东北经济金融中心、货物贸易集散地,被誉为“装不完的上海,卸不完的营口”。在西风东渐中,坐拥河海通衢之利的营口站在那个时代的潮头,四海皆来通商,南北信息互通有无,东西文化交融互鉴,让这里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中国第一枚邮票诞生地、中国民族金融业起兴之地。营口之盛,一时无两。然而,繁华背后,隐忧重重。营口老港有许多天然缺陷,如没有防波大堤,冬季结冰期长,辽河河道淤塞,无法通行大型船舶等。进入20世纪,随着大连开港及南满铁路开通,东北进入“轮船+火车”时代。轮船无法进入辽河内河航道,南满铁路主干线又不从营口市区经过,营口的衰落与大连的崛起几乎同时同步。在河海营口城市文化会客厅,有一幅巨幅书法作品,寥寥数语对百年沧桑变迁做了精辟总结:港城营口,始于河,兴于海,盛于洋,繁荣昌盛于开放通达,生生不息于融汇天下。得风气之先、立开放潮头的营口人,面对港寂城衰的严峻局面,选择由河向海、向海图强。1983年,随着第一声开山炮的响起,鲅鱼圈港区开工建设,营口港再度复兴,2007年跻身全国第十个亿吨级港口,航运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借助港口之利,营口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19年,营口港与大连港“双剑合璧”,风风火火闯九州。营口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最初的名单里并没有营口。不服输、不松劲的营口人经过积极争取,一年后列入其中。买“站票”上车的营口,从此乘风破浪,扬帆出海。2017年,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挂牌成立,这个东北大地与更广阔天地的联结者,再次迎来发展之春。如今,这座因河而生、向海而兴的百年港城,开启河港到海港,从辐射东北腹地到融入“一带一路”的新征途。营口港雄姿。当营口大踏步地由河向海,走向深蓝之时,并没有忘记出发时的起点,没有忘记河海文化的“根”与“魂”——大辽河。百年前,来往商船拨开晨雾,人们在码头的喧嚣中开始一天的忙碌。今天,老港早已不见千帆竞渡,而是代之以一条42公里长的辽河文化产业带,围绕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空间治理三大主线,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城市,以此建立起营口人与母亲河之间更深的情感链接,完成一次古老辽河与滨海新城的精彩蝶变。营口与大辽河共生共荣。凡是地地道道的营口人,都可以说出一段与大辽河有关的往事,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张珍贵合影是在河畔拍下的,大辽河目睹了多少营口人的青春、壮年与老年,见证着城市一点点变大、变高、变强。辽河的历史与文化渗进每个营口人的肌表与血液之中,成为城市基因序列的重要片段。而辽河文化产业带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文化,串联起历史、今天与未来,让集体记忆有了续章。辽河老街,我国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缩影,如今已修缮如昨。我常在华灯初上之时骑行到此,近距离感知城市的开放基因与人文胎记。在泰顺祥茶馆听一段营口评书,在怡笑阁品大碗茶听相声,在赐绣阁细数满绣的密密针脚,更有那各色地方小吃,奇巧老玩意,每每让人流连忘返。大辽河航运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辽河老街的新故事正徐徐上演。借助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东风,老街再次焕发青春,恢复了往昔的热闹与繁华,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营口百年沧桑变迁告诉我们,一个地区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但是不能封闭排外,不能吃老本,而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转化?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进取的精神,敢闯敢试的勇气,勇立潮头的气概。鲅鱼圈山海广场。河海营口,是个特别的存在。一是辽水西流入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向东注入太平洋。大辽河却一路向西汇入渤海,这在我国较大河流中甚为罕见。辽水西流,奔涌入海,造就了美轮美奂的西海岸,还有落日成诗的夕阳坠海奇观。落日熔金,夕阳煮海,将上百公里长的西海岸染成梦幻般的橙黄色。“橘子海”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浪漫打卡地,自然也登上我的朋友圈。二是我国最北海岸线。因冬季低温时间长,海产品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作为一个城市名里就有三个“口”字的城市,营口与生俱来就是一座有“品”位且会“吃”的城市,并在开埠后尽得东西方精髓,创造出独有的城市味道——营菜,源于鲁菜、根于辽菜、只属于营口。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依托16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42公里的河岸线和三大温泉集聚区,正在全力打造环渤海高品质文体旅目的地,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此追寻“诗和远方”,并如我一般爱上营口、扎根营口。盖州是全省最大的葡萄产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这座因河而生、向海而兴的百年港城,正在谱写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大辽河奔流入海不曾停歇,营口人追求幸福的步履也将行而不辍、一路向前。”营口市委负责同志如是说。繁华,依河而始;情愫,因河而生;未来,循河而来。如此营口,有情有义,有勇有谋!【作者简介】侯悦林,辽宁日报营口记者站站长,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在辽宁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25年,多篇作品获评辽宁新闻奖一等奖。辽宁日报记者侯悦林(右二)在社区采访。记者:侯悦林
    02/13
  •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如此锦州
    品味城市,有很多角度,新闻人的观察是其中之一。1954年辽宁日报创刊伊始,就在当时的鞍山、锦州等地设记者站,渐至全省14个市都有了派驻记者。14座城,不仅是派驻记者的报道对象,亦是他们的生活之所。2025年1月22日起,辽宁日报推出《如此》系列,值此新春佳节,与读者分享新闻人眼中的城市图景,笔下的城市记忆。如此真情,直击人心;如此辽宁,精彩万分!本期文章作者为张继锋,辽宁日报锦州记者站站长,从事新闻工作25年,采写的《锦州的“祥子”读博士》曾获中国新闻奖。锦州不错!这里是英雄城市,锦绣之州!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锦州,那就是“通道”。自古以来,锦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先秦到隋唐,从明清到近代,锦州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辽西走廊,这里是连接东北与中原的咽喉要道;展开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画卷,这里是胜利的通道,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锦州,以其关键的地理位置和英勇的战斗气概成为辽沈战役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天,建设辽宁区域中心城市的锦州正在成为辽宁开放的重要通道。如此锦州,我的热爱!繁忙的锦州港。连接、交流与融合,创新、开放与包容,通道文化塑造了锦州人见多识广和开朗豁达的鲜明个性。我这个地道的锦州人,在家乡锦州做新闻,兼顾热爱与喜欢,更饱含幸运与幸福。别人眼中我是记者,妻子眼中我是段子手,儿子眼中我是“故事大王”。穿行云飞桥,我会跟儿子讲起地下党员马云飞在解放锦州的战斗中智勇双全的故事;漫步士英街,我会跟儿子讲起特等功臣梁士英舍身炸地堡的故事……我会带儿子去配水池战斗遗址,细细找寻当年留下的每一处弹痕,讲起“铁打的汉”缘何败给“打铁的汉”;会去辽沈战役纪念馆,牢牢铭记一串串英雄的名字,讲起解放军炮兵之父朱瑞将军的故事,也会静静倾听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讲述为什么锦州是“新中国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市,如此锦州。游人如织的笔架“天桥”景区。雄踞咽喉要道的锦州总有“好贺儿”送给南来北往的过客。“北镇有鸭梨、白梨、南国梨、香水梨……‘好贺’有多是!”循着叫卖声望去,一位戴着蓝色土布头巾、穿着蓝碎花棉袄、挎着柳条筐的“卖梨大婶”正俏皮推销,她就是北镇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王莹。王莹接受采访就像拍段子,气氛轻松笑声不断。锦州文旅火爆出圈儿,春赏梨花夏赶海,秋攀闾山冬戏雪;锦州文旅四季有料,跨笔架天桥、逛凌河夜市,登北普陀山、赶翠岩大集。万紫千红总是春,锦州美景意缤纷,好个美不胜收。锦州“好贺儿”是深藏在市井胡同儿里的人间烟火,是洋溢在百姓心中的浓浓亲情。咱先去趟早市。清晨天刚蒙蒙亮,石桥子早市已经人头攒动、开市大吉了。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现场制作的早点香味扑面而来。时令水果、新鲜蔬菜、猪牛羊鸡鱼、各种海鲜……南北绵延1200多米、1200多个摊位、节假日人流量近4万人,这就是亚洲最长的石桥子早市。每到周末,我的同事刘松一家三口总要去石桥子早市逛逛。刘松今年40多岁,他笑谈石桥子早市是他的“同龄人”。小时候,刘松最高兴的事儿就是跟着爸爸妈妈去逛石桥子早市,买上几个油炸糕和糖蜜果当早点,真的会快乐一整天。如今,刘松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了女儿。快乐在哪里?是物质世界的丰盈里,还是功成名就的满足里,亦或是诗与远方的怀抱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石桥子早市,锦州人的快乐就在平淡的日子里,就在浓浓的亲情里。咱再去趟夜市。夜幕降临,凌河夜市千灯齐放,小吃“新贵”们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品尝。竹筒奶茶、竹筒椰子冻、三胖美蛙、秘制竹尖、拇指生煎包、拉丝蟹黄锅巴鸡……夜色中,1200多个小吃摊位挨挨挤挤,宛若一条金光闪耀的游龙,璀璨了一城烟火,光艳了一城夜色。咽喉要道上的锦州,汇聚各地食材,集成繁多菜式,融合当地特色,终成“大器”——锦州烧烤。在北京、在成都,在洛杉矶、在墨尔本,只要看到招牌上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4个字——“锦州烧烤”,总会让天南海北的锦州人相约小聚、大快朵颐,一解思乡之苦,举杯遥望、喝出“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情愫。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万物皆可烤,这就是锦州烧烤。一张小桌、一个烤炉,几把小串、几箱啤酒,三五好友围坐炉边开烤。烧旺的炭火,浓郁的肉香,正是锦州人火热而幸福的生活味道。如今,锦州烧烤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已超10万人,“锦州烧烤技艺”获评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闹的凌河夜市。为辽沈战役打开“胜利通道”的英雄城市锦州,城市精神几乎全部发端于一种我们天天见面的水果——苹果。“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毛主席的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锦州和锦州苹果就此名扬天下,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慢慢地融入锦州人的血脉中。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期间,解放军战士的驻扎地,正是“生生果园”遗址。“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这是1972年7月,毛主席所作的批示。自从毛主席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他始终把“解放军不吃苹果”的故事作为党风建设的典型范例。“生生果园”遗址北向山坡上,是一座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门前有一座雕像:一位老人抱着孩子,提着竹篮,要把篮里的苹果送给两位解放军战士,战士却摆手谢绝了。这座雕塑叫《人民的苹果》,是以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生生果园、耕余学院……这里是锦州苹果的发源地,是今天锦州人踏青与采摘的盛地。锦州知名红色诗人刘春华刚刚出版的诗集《与英雄对话》:“仰望苹果如火的鲜红,品味着高尚与卑鄙……纪律与自觉,在红了的苹果树下受到检验;人民的苹果,从此高挂在共产党人的心头。”今天的锦州牢牢铭记“人民的苹果”,今天的锦州人心心念念苹果的鲜红。美丽的东湖森林公园。锦州向南,一条渤海大道通滨海,这里是锦州作为开放通道的永恒象征。阳光洒在渤海大道上,映照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沐浴着咸涩清新的海风。渤海大道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伸展,引领锦州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让海风吹进古老的锦州城,把锦州与广阔的海洋紧密相连,渤海大道见证了锦州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华丽转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锦州不负众望,成为兄弟城市眼中的骄傲,成就自家百姓心中的英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规划获得省级批复,2024年10月23日正式对外发布。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更是锦州人的期盼和夙愿。锦州的明天“非常不错”。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锦州的底气在哪儿?其实,今天的锦州敢谋大棋,也源于工业史曾经“大满贯”的“好底子”。第一支半导体晶体管、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支塑料花、第一台真空感应炉……建国初期,作为“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锦州创造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第一”。“我心中的区域中心城市锦州,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根本,以冶金、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经济、工业、物流、文旅、商业等充分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辽宁宏拓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骄誓言助力锦州重现“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荣光。唠起这些,朱文骄一字一句一个手势,都透露着锦州企业家的自信与豪气。打开锦州的方式有哪些?锦州湾机场、锦州港、锦州南站、锦州北站……还有“锦-沈-满-欧”中欧班列、“锦州港—海参崴”外贸航线、公铁海联运通道,扼守“咽喉之地”的锦州交通“六位一体”。坐落锦州的大学有几所?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共9所高等院校,还有72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均位列全省第三。大城思远略,小城谋大棋。敢于谋划大棋局的锦州,有着一派“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英雄气概,在时代大棋局上精心布局,以昂扬之姿果敢执棋落子。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锦州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谋划每一步战略,精准落子每一个项目。奋力奔跑,努力向上!如此锦州,锦州不错!【作者简介】张继锋,辽宁日报锦州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在辽宁日报从事新闻工作25年,多篇作品获评辽宁新闻奖,《锦州的“祥子”读博士》曾获中国新闻奖。辽宁日报记者张继锋(左)在锦州大业炭素制品有限公司采访项目进展情况。摄影:白复海记者:张继锋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