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新时代画卷·特别报道)
福建东山: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 【特色】品种丰富,营养价值高 【产值】2023年东山水产品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超156亿元 福建东山县,渔民在分拣、装筐捕捞上岸的螃蟹。 吴洲萍摄(人民视觉) 福建东山县,渔民在分拣、装筐捕捞上岸的螃蟹。 吴洲萍摄(人民视觉) 福建东山县销售的海鲜干货零食。 东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福建东山县销售的海鲜干货零食。 东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江西井冈山:糍粑 【特色】 手工捶打,糯滑香甜 【数据】 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今年以来已有16万人次体验打糍粑 江西吉安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的特色美食——糍粑。 井冈山市茅坪镇人民政府供图 四川汶川:窝窝茶 【特色】 馥郁清香,汤色明亮 【数据】 汶川映秀制茶坊每年带动270多户当地群众增收200多万元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的窝窝茶新鲜茶芽。 李凯旋蒋维明摄影报道 陕西柞水:木耳 【特色】 片大肉厚,适生能力强 【产值】 2023年柞水木耳种植规模突破1亿袋,产值达6.5亿元 陕西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的技术人员查看木耳生长情况。 张丹华刘宝权摄影报道 宁夏:葡萄酒 【特色】 色泽清澈,口感醇厚 【产量】 宁夏目前建成酒庄130家,年产葡萄酒1.4亿瓶 宁夏贺兰山东麓一处酒庄生产的桃红葡萄酒。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广西来宾:甘蔗 【特色】 高糖高产,适应性广 【产量】 2023/2024年榨季来宾进厂原料蔗900.83万吨 广西来宾市糖料蔗基地里,农机在收割甘蔗。 祝佳祺覃飞翔摄影报道 新疆:棉花 【特色】 纤维细长,韧度高 【产量】 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511.2万吨,占全国九成以上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采棉机在采收棉花。 陶维明摄(影像中国) 黑龙江伊春:蓝莓 【特色】 典型的森林产品,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 【产量】 作为我国蓝莓产品重要集散地,伊春年采集蓝莓5000吨,年集散蓝莓产品2万吨 伊春森工集团友好林业局公司蓝莓产业园区的蓝莓。 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江苏镇江:草莓 【特色】 种类丰富,甜酸适口 【产量】 2023年镇江草莓产量2.75万吨,总产值6.54亿元 江苏镇江市的“红颜”草莓。 姚雪青韦雪亮摄影报道 山东枣庄:石榴 【特色】 皮薄粒大,不易裂口 【产量】 枣庄石榴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超1.2亿斤 山东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石榴进入成熟收获期。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河南信阳:油茶 【特色】 气味清香,味道纯正 【产量】 信阳油茶鲜果产量达25.58万吨,年综合产值43.26亿元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油茶园的茶果。 张文豪谢万柏摄影报道 广东茂名:荔枝 【特色】 核小肉厚,香味浓郁 【产量】 2023年茂名荔枝产量超62万吨,鲜果销售收入88.5亿元 广东茂名高州市,荔枝挂满枝头。 贺林平林奕余摄影报道 甘肃天水:苹果 【特色】 色红亮丽,果肉松脆 【产量】 2023年天水苹果种植面积123.2万亩,年产量236.5万吨 甘肃天水市的花牛苹果园里,农户在采收苹果。 周文涛摄(人民视觉)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一颗荔枝、一篮石榴、一串蓝莓、一筐茶芽……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各地考察时格外关心乡村特色产业。 福建东山的鱼儿肥了。一篓篓海鲜购销两旺,折射着“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的坚定信心。 甘肃天水的苹果红了。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勾勒出“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的美好图景。 广西来宾的甘蔗甜了。一根根甘蔗挺立田畴,体现了“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扎实推进。 金秋是丰收好时节。丰收的喜悦里,系着人民领袖的牵挂,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 “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声声入耳,句句暖心,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特色产业。 新时代以来,乡村特色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我国累计创建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 “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一批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乡村产业,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栾心怡) 《人民日报》(2024年10月21日08版)
10/21 -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10月17日拍摄的上海原创舞剧《李清照》。 当日,上海原创舞剧《李清照》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拉开为期一个月的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帷幕。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位艺术家前来展演,期间有近千场文化艺术活动陆续举办,艺术节将持续至11月17日。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10月17日拍摄的上海原创舞剧《李清照》。 10月17日拍摄的上海原创舞剧《李清照》。 10月17日拍摄的上海原创舞剧《李清照》。
10/18 - 深秋的戈壁雄关
10月17日清晨,朝阳照耀在嘉峪关关城(无人机照片)。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扼守河西走廊和古丝绸之路,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深秋的朝阳洒在嘉峪关关城和附近的长城上,更显古朴沧桑。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10月17日清晨,朝阳照耀在嘉峪关关城(无人机照片)。 10月17日清晨,朝阳照耀在嘉峪关关城(无人机照片)。 10月17日清晨,朝阳照耀在嘉峪关关城(无人机照片)。 10月17日在嘉峪关关城附近拍摄的一段长城(无人机照片)。 10月17日在嘉峪关关城附近拍摄的一段长城(无人机照片)。 这是嘉峪关关城附近的悬壁长城(无人机照片,10月17日摄)。 这是嘉峪关关城附近的悬壁长城和景区内的驼队雕塑(无人机照片,10月17日摄)。
10/18 - 金秋赏“枫”景
辽宁本溪的老边沟风景区的金秋景色(10月16日摄)。 辽宁省本溪市被誉为“枫叶之都”。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漫山遍野的红叶,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辽宁本溪的老边沟风景区的金秋景色(10月16日摄)。 10月16日,在辽宁本溪的老边沟风景区,游客拍照留念。 10月16日,游客在辽宁本溪的老边沟风景区游玩。 10月16日,游客在辽宁本溪的老边沟风景区游玩。 辽宁本溪的大石湖风景区的金秋景色(10月16日摄)。 10月16日,游客在辽宁本溪的老边沟风景区游玩。
10/17 - 深圳“主场”焕新 迎接湾区全运
这是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的深圳市体育中心的专业足球场(左)和开合屋盖体育馆。 近日,由中建深装承建的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进入尾声,体育馆主馆即将投入使用,专业足球场屋顶幕墙正在紧张施工。 深圳市体育中心始建于1985年,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也是深圳体育当仁不让的“主场”。改造提升后的体育中心成为集专业竞演、全民健身、公共休闲、文体交流、群体活动、交通集散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体育综合体,也将成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之一。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远眺深圳市体育中心的专业足球场(左)和开合屋盖体育馆(无人机照片,10月16日摄)。 这是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的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馆是开合屋盖与移动式中央智能屏相结合的综合性体育馆,改造提升后可以满足篮球、网球、冰球等不同赛事需求。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正在进行屋顶幕墙施工和场地及看台坐席改造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专业足球场。专业足球场可同时容纳四万五千名观众。 10月16日,中建深装施工人员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专业足球场屋顶吊装幕墙材料(无人机照片)。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深圳体育馆内景,可同时容纳一万五千名观众。深圳体育馆是深圳队的主场,将于10月18日开启2024-2025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主场赛事。 这是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的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馆是开合屋盖与移动式中央智能屏相结合的综合性体育馆,改造提升后可以满足篮球、网球、冰球等不同赛事需求。 远眺深圳市体育中心的专业足球场(左)和开合屋盖体育馆(无人机照片,10月16日摄)。
10/17 - 浙江嘉兴:多举措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
10月15日,几名外卖员来到位于嘉兴南湖CBD环球金融中心一楼的骑士加油站休息。这里放置了沙发、饮料箱、微波炉、电视机等物品。 今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多举措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推进写字楼及各社区的服务驿站建设,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的就餐、休憩及活动场所。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10月15日,几名外卖员在位于嘉兴南湖CBD环球金融中心一楼的骑士加油站休息。 10月15日,外卖员在位于嘉兴南湖CBD环球金融中心一楼的骑士加油站拿免费饮用水。 10月15日,在嘉兴南湖区南湖街道烟雨社区服务驿站内,社区志愿者(右)给前来休息的外卖员送上饮用水。
10/16 - 西藏:玉麦“蝶变”
10月14日拍摄的玉麦乡景象(无人机照片)。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受恶劣自然条件影响,这里一度只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三人居住,牢牢守在祖国边境线上,这里也曾被称为“三人乡”。如今,曾经的“三人乡”已经发展到67户200多人,变成下辖两个行政村的“小康乡”。 从2018年开始,玉麦乡开展边境小康村及配套设施建设,轻钢龙骨架构民居及排水、通讯、学校、中心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拔地而起。2019年,国家投资超5亿元、总里程50公里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解除了玉麦每年大雪封山的困扰;同时,国家电网将10千伏的输电线路接入玉麦,玉麦人用上了安全稳定的常明电。 学校、卫生院、游客接待中心等建筑物在这里拔地而起,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等……2023年,玉麦全乡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如今的玉麦,迎来了“蝶变”。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7年9月拍摄的玉麦乡(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摄);下图为2024年10月14日拍摄的玉麦乡(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10月26日拍摄的卓嘎(中)与孩子们一起从家乡给在山外的朋友打电话(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摄);下图为2024年10月15日拍摄的卓嘎抱着外孙通过微信语音与女儿通话(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10月26日拍摄的玉麦乡一景(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摄);下图为2024年10月14日拍摄的玉麦乡一景(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10月15日拍摄的玉麦乡一景。 10月14日拍摄的玉麦乡一景(无人机照片)。 拼版照片:上图为玉麦乡一家商店的店主次旦扎西在摆放商品(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2009年9月9日摄);下图为玉麦乡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白玛旺堆在店内整理商品(新华社记者丁汀摄,2024年10月15日摄)。
10/16 - 山东潍坊:风筝之都 国风之韵
10月1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生产企业,工人在制作风筝。 山东省潍坊市有悠久的风筝制作历史,当地一代代风筝艺人传承“扎、糊、绘、放”四大风筝制作技艺,并不断改进创新。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潍坊风筝类别多样,产业发展兴旺。全市共有风筝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约8万人,年销售额20多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10月1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在展示风筝样品。 10月1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作坊,工作人员在制作风筝。 10月1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作坊,工作人员在展示一款迷你风筝。 10月1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生产企业,工人在制作风筝。 10月1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生产企业,工人在制作风筝。
10/15 - 大理洱源万亩水稻迎来丰收
10月13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大佛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 连日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6万亩水稻正值收割期,当地农民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割。 新华社发(罗新才摄) 10月13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大佛村,村民在路边晾晒稻谷。 10月13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大佛村,村民在收割水稻。 10月13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大佛村,村民在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
10/15 - 大漠胡杨醉游人
10月13日,游客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游玩(无人机照片)。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胡杨林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10月1日至10月12日额济纳旗总旅游人次超过136万,同比增长9.83%。 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10月13日拍摄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大漠胡杨林景区(无人机照片)。 10月13日,游客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游玩(无人机照片)。 10月13日,游客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游玩。 10月13日,游客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合影。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