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校长’来啦!”在元宝区七道街道仁忠社区,每当78岁的王宗利出现在社区非遗学堂,总能听见这样的声音。这位老人以满腔热忱投身非遗传承与社区服务,让社区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退休后,王宗利走进老年大学,学习非遗技艺。面对技术难题,他潜心钻研,先后提出57份工具改良方案,让传统烙画焕发新生。他创新研发“干式操作法”,将掐丝珐琅的繁琐工序简化为三步标准流程。居民们观摩他在社区展出的非遗作品时,纷纷赞叹:“原来非遗也能这么亲民!”
在王宗利的推动下,仁忠社区成立了非遗学堂,成为居民身边的“文化加油站”。2025年春节期间,他策划的“非遗迎春”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大家一同写“福”字、剪窗花,社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在王宗利组织的公益课堂上,社区全职妈妈学会制作掐丝珐琅胸针,待业青年掌握了剪纸文创技能,传统技艺成为他们改善生活的“金钥匙”。
如今,在仁忠社区,孩子们能很容易分辨出景泰蓝与掐丝珐琅,居民们能在每场非遗活动中找到乐趣。在王宗利的推动下,文化的种子已在社区“生根发芽”。
记者:于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