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丹东再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自1991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活动开展以来,已连续9次获此殊荣。宽甸满族自治县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多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工作要求,传承抗美援朝英雄城市红色基因,聚焦“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三大重任,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行,全力推动全市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绘就军民鱼水深情的动人画卷。
我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地协同、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制定实施《拥军优属实施细则》《军地合力推进“双清单、三助力、四支持”建设方案》,各地各单位围绕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军分区系统互派干部、联合办公,全力架起军地共建“连心桥”,办好双拥工作“暖心事”。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军和基层部队,4年来累计开展走访477次,赠送慰问品价值920万元。
扎实推进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宣教活动300余场,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市级领导带头参加“军事日”、国防教育等活动,以上率下提高国防意识、双拥意识。
建成5个双拥广场、7条双拥街路,设立户外永久性双拥标志和双拥宣传牌61个,先后抢救修复志愿军入朝浮桥遗址等抗美援朝遗址遗迹124处,投入2900万元对志愿军公园进行升级改造,为城市注入丰富的红色元素。
投入600余万元,将丹东舰打造为国防教育新阵地、文化旅游新地标、双拥工作新品牌。
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开展“全媒体、深层次、广覆盖”的双拥宣传。开展向“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孙景坤同志学习活动,选树“最美退役军人”30人、“最美拥军人物”20人、“最美军嫂”9人、“最美兵妈妈”10人、“好军嫂”10人,营造了尊崇军人、尊崇英模的浓厚氛围。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功能完备、要素齐全、“军”色鲜明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全面落实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标准,实现服务“全覆盖”。坚持依法安置、公平安置、科学安置,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各得其所”,实现退役军人、接收单位、部队“三满意”。组织1800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参加就业培训。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退役军人医院,提供“四免四优”专项医疗服务。
创新推出文旅优待政策,鸭绿江断桥等14处景区(场馆)对全国退役军人免首道门票,惠及3.5万人次。创新开展“科普进军营”“送法进军营”活动50余场,惠及6000余人。
市总工会常年组织“汇聚良缘 幸福双拥”军地鹊桥联谊活动。各级教育部门按规定实施“三属”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解决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已有383名现役军人子女享受到优惠政策。
多年来,驻丹部队坚持驻守一地、造福一方,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发展、服务驻地群众,赢得了全市群众的广泛赞誉。近年来,驻丹部队累计参加海上搜救15起,执行抢险任务132起,抢修道路1.8公里。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栽植树木6.6万株。
驻丹部队医院每年开展“爱心体检”“送医送药”活动,受益群众近万人。与宽甸牛毛坞镇小城子村结对共建,投资930余万元建设村民服务大厅、综合文化广场及路灯等基础设施;协调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新建林下淫羊藿药材基地50亩、食用菌大棚5个,助推产业发展。
鸭绿江畔,奏响双拥赞歌;英华山下,共谱团结乐章。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70多年后,这座英雄城市继续传承红色血脉,军民同心续写新时代鱼水情深壮美篇章。
记者:刁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