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技能又不突出,求职跑了好多地方都没成,多亏了工人村社区‘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的帮助,我才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近日,刚刚找到理想工作的丹东市振兴区居民王丽君难掩兴奋,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就业经历。王丽君的就业转机,是丹东市全力推进“舒心就业”工程、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工人村社区“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自成立以来,就成了辖区居民的“就业希望站”。
指导站创新性地构建“社区党委+网格+企业”联动机制,一张紧密的就业帮扶网就此铺开。
社区网格员深入辖区2000余户家庭,开展“敲门行动”,每敲开一扇门,就像打开了一扇了解居民需求的窗户,年龄、技能、就业意向等信息被一一记录,动态数据库不断充实,精准掌握辖区80余名待就业居民需求,为后续帮扶工作找准了方向。
在市人社局的统筹推进下,“舒心就业”的春风吹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服务覆盖上,丹东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将“舒心就业”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力求实现就业服务全方位覆盖。
市人社局精心构建覆盖城乡社区村屯的“4+X”就业服务网络,该网络以社区为核心基点,将服务单元进一步细化,确保每栋楼都配备专属的网格员和志愿者,他们就像贴心的“就业管家”,时刻关注着居民的就业动态。
通过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舒心就业”服务成功走进基层,将服务终端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形成“社区(村)+职介+实操+创业”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功能配置。这一创新配置不仅有效打通了基层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就业服务,还实现了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的线上线下无缝链接,为群众就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推广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试点方面,市人社局走在全省前列。他们率先创建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试点,截至目前,已建成291个充分就业社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816人。计划在2025年底前,全市建成90个“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点,截至7月底,已累计建成85个。
今年,丹东市“六个精准”打造舒心再就业服务专区的经验被人社部复制推广。这一经验就像一把“万能钥匙”,通过精准化服务,为不同就业需求群体打开了就业的大门,大幅提升了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市人社局创建的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再次获得国家级肯定,被人社部评为全国2024年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这些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果,不仅完善了丹东市就业服务体系,更切实为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举措,推动就业工作重心下移、业务下沉、服务下延、政策直达,让“舒心就业”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像王丽君一样的普通人,在“舒心就业”的助力下,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记者: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