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瓦房店市:美丽乡村引客来
    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是中国最美乡村,这里有秀美的山峰,幽静的山谷,清冽的山涧,茂密的丛林。样子沟就是这样一处消暑纳凉的好地方,这个夏季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登高望远,郊游野营。安营扎寨山清水秀
    08/20
  • 辽宁大连:空中鸟瞰田畴 恰似锦绣画卷
    8月18日,空中鸟瞰大连庄河市栗子房镇一片被稻田环绕的农舍,宛若镶嵌在绿毯上的宝石。大连地区广袤农田绽放出盎然绿意,空中鸟瞰田畴,恰似锦绣画卷。空中鸟瞰田畴,恰似锦绣画卷。(摄影:吕文正)
    08/20
  • 大连破解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张均东教授团队经过十余年研究,开发出全任务轮机模拟系统,今年通过专利成果转化,在中远海运、中船集团、航海院所等单位成功推广。上半年,大连市技术合同成交活跃,成交额达135.2亿元,同比增长76.5%,位居全省第一。据了解,大连市有在连高校30所、科研院所19家,每年产生大批科技成果。以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一些科技成果在研发阶段就被外省市企业盯上。为改变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局面,近年来,大连市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的应用导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人才支撑体系,打出“组合拳”,推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设立支持在连高校院所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基金、出台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校院所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近年来,在连高校院所在精细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高质量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转化。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合成技术”完成了新一代DMTO催化剂工业化生产的成套技术,已转让31套,并建立千吨级新一代示范生产线。强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大连依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最迫切需求,精准制定个性化支持措施,加快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大连优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销售额过亿元,研制的100G激光器成功应用于5G光模块传输,计划投资5.6亿元在连实施5G光电子器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大连市还推动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服务机构等组建实质性创新联盟,加速推动产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并应用。大连融科储能利用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拉动投资38亿元,在大连建设世界最大的储能示范装置。加快建设由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构成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的服务能力。大连市出台实施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保障,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科技成果获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大赛一等奖后,在金普新区投资建设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化项目,可年产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30亿支,满足国内5G通信等领域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
    08/20
  • 2021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9月启动
    8月18日,记者在市政府了解到,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简称CIVC大会)将于9月在大东区正式启动。大会以“科技引领,智享未来”为主题,以“一会、一赛、一展、一体验”四个板块为主体,以会为媒,加强交流,促进产业新升级。今年,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沈阳市作为国家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重份额大。尤其是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沈阳市聚焦“一枢纽、四中心”,做好“三个示范”,当好“两个表率”,积极谋划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此背景下,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大东区作为国家汽车产业先行区,已拥有华晨宝马、中华、雷诺金杯、上通北盛等几大产区。2021年上半年,大东区累计生产整车22.3万辆,同比增长27.5%,整车产值同比增长37.6%。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2.9万辆,同比增长133.7%,这为区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的见证者,作为沈阳乃至全省现代汽车产业的主阵地,大东区有理由、有条件、有能力,也必须办好首届CIVC大会,全力打造未来汽车产业的先行区、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区。”大东区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积累,大东区已经具备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条件。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高地及产业聚集区,大东已启动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空间布局规划,并制定扶持政策,依靠一区(东湖智能网联示范区)、两园(北大营科技创新产业园、沈阳大学科技产业园)、一中心(龙之梦人工智能孵化中心)的强大原动力,实现科技兴城,实力促产。
    08/19
  • “泳”不落幕 葫芦岛打造泳装线上交易平台
    8月16日,以“再出发,拥抱变革”为主题的2021中国国际泳装展(云展)开幕。本届泳装展继续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创新展会模式和形式的新路子。同时面向国内外泳装及轻运动服装产业敞开怀抱,打造365全天候的泳装线上展会交易平台。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和国内17个省、60个市的564家企业及独立设计师、制版师参展。其中,国外及外阜参展企业281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4个。葫芦岛市委宣传部供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兴城泳装产业的一次综合“大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葫芦岛、兴城两级党委政府面对“危机”积极寻找“机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首届2020中国国际泳装(云展)帮助泳装企业寻求了更多与新生态、新渠道、新模式对接的媒介与平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兴城泳装行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制造基础,赋予了兴城泳装快速修复能力和高效的响应能力。兴城泳装在复工复产、转产转型中实现了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回暖。本届云展经过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筹设品牌展区、面辅料展区、设计师展区、智能化服装设备展示推广区、配套服务展区、院校展区、跨境电商采购平台、网红企业严选平台、自媒体平台、泛运动品牌展区、针织面料、互联网渠道企业展区、外阜采购展区、二级节点推广展区、泳装制版师展区、中国服装供应链商贸对接平台、花型展区、垂直平台展区、生产制造展区等21个大展区;14个网红在线寻求供应商、海内外商贸洽谈对接、原创设计师平台、国内外参展企业推介、二级节点城市推广等实时活动场景,极大增强了今年中国国际泳装展(云展)的互动性、参与性、时效性、可看性、价值性。葫芦岛市委宣传部供图智能化设备活动展区,呈现了与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的最新纺织服装设备。例如广东元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国内自动裁床领域首个推出的“刀智能”技术;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合作伙伴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自动缝制系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用工成本;台湾银箭缝纫机采用微量供油润滑系统,配置大功率小型伺服电机,提高了缝制能力等,现场展示纺织服装设备企业的前端智能化水平。本届泳装展,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国内外泳装及轻运动服装服饰全产业链,集合更多维度的有效资源并精准匹配,将文化创意、智能制造风潮、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平台交互式体验等行业变革的焦点,贯穿于各个展区及展中展之中,引领“质造”与“智造”的转型。
    08/19
  • 沈阳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最近公布的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评审初审结果显示,沈阳市成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与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西省景德镇市等12个城市同台竞争。据悉,文化和旅游部拟于2021年12月在北京举行终审。作为东北地区首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沈阳市文旅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配套设施完备、发展条件良好,与日韩和东亚文化圈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文旅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具备竞争“东亚文化之都”这一国际级城市“金名片”的显著优势。下一步,沈阳市将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打造“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品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篇文章。同时,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为基本标准,从城市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方面,系统性、创新性地开展创建工作,积极参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项目,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制,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新渠道,全面唱响“传奇盛京魅力沈阳”文化品牌,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影响力。
    08/19
  • 锦州全国重点文物之西边屯长城1号敌台
    西边屯长城1号敌台又称翠岩墩台,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翠岩山上,东距锦州市区16公里,锦朝公路北侧,与辽西地区较为知名的翠岩山寺毗邻。西边屯长城1号敌台翠岩墩台(西边屯长城1号敌台)始建于明代正统七年(1442年),为青砖垒砌的实心敌台。呈四方形,高9米,底宽9.7米,顶宽9米。墙体由底向上内收,平顶未见垛口。青砖为一顺一横逐层向上砌筑。墙体内用青砖错缝平铺,层层向上填实。每面墙体底部都有4个楔形通气孔,每个孔高13厘米,宽17厘米,进深60厘米。墩台基石用三层宽厚相同,长短不同的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石条宽、厚均为35厘米,长110厘米—280厘米不等。每侧墙基向外都有宽约4米的青石垒砌的高台,东西两侧高台外,皆依山而建绵延数公里的辽东长城墙体,墙体大部分已坍塌,但基础仍十分清晰。翠岩墩台翠岩墩台(西边屯长城1号敌台)是我国著名的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锦州市唯一一座现存较好的青砖垒砌实心方形敌台,它为研究我国明代长城的起始点和辽东长城的走向,以及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明王朝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间边贸关系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08/18
  • 辽宁:以数字化倒逼改革
    打造数字政府,是企业所盼、百姓所愿。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技术革新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强调,数字化时代,各方面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以数字化倒逼改革,以数字化来打破既有利益格局,让政府服务更有效率,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数字化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确保真落实、早见效。近年来,随着数字辽宁建设的加速推进,我省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市场主体明显感受到了办事“速度”在加快、“温度”在提升。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间还存在“不对话”“不统一”“不共享”的现象,如有的部门和地区只是将线下审批表格简单地拿到线上填写,追求“物理移植”忽视“化学反应”,等等。这些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要以“一网通办”倒逼政府流程再造。数字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在于数据源的精准性和标准化。在加快推进“一网通办”的过程中,要加强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努力推动信息源的标准统一、资源共享。要着力把政务服务数据都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上。这个过程中,需要省直部门全面梳理本系统审批事项,清理多部门、多层级的重复审批,确保标准一致、流程一致,为归集政务数据做好底活、打牢基础。要继续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使更多事项能够“网上办”“一次办”。各地区也要加强自建系统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办结”。要以“一网统管”倒逼社会治理创新。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更有效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提供了可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也看到了效果,尝到了甜头。但目前看,我们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各部门政务网络统筹程度还存在差距,主要是缺乏协同。这需要我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城市部件、视频监控、行业监管等数据壁垒,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我省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较好,具备了实现更好智能化的可能,要认清优势,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统筹,加快建设升级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着力建设好应急管理智慧平台,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安全生产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应急反应能力。要以“一网协同”倒逼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我省拥有雄厚的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但多数数据资源分散,共享程度较低,易造成“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现象,从而影响办事效率。拆除数据壁垒,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进行“集成”,打通各地区、各部门内部办公系统,实现全省党政机关业务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联动。要加强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将文件、档案等相关资料转化为数字语言。要加快建设“辽政通”协同办公平台,建立健全扁平高效的“一网协同”工作体系。要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开放,有针对性地在企业与各类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之间进行“撮合”,打造一批“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先进项目。编织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这“三张网”,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事关发展生态、振兴大局。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强的力度、用更实的举措,通过深植“数字基因”,为企业群众打造高效便捷的“后台服务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08/18
  • 辽宁5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拟立项项目予以公示,我省有5个项目立项,为历史最好成绩。这5个项目分别是东北大学《英国新左派早期“文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1957-1959)》、沈阳音乐学院《鲁艺音乐家口述史研究》、大连工业大学《基于东北地区传统服饰历史文化的创新设计应用研究》、沈阳师范大学《辽河流域民间文艺谱系建构与资源转化研究》、渤海大学《样式雷图档和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据了解,今年我省各单位通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管理系统申报的项目共有137个,涵盖艺术基础理论、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音乐、舞蹈、美术、设计艺术和综合8个方面,经专家审核推荐了61个,最终有5个立项。
    08/18
  • 辽宁抚顺:从百亩“试验田”看机械化收获成果
    眼下,正是大田玉米成熟期,早期播种的甜玉米陆续开始收获。8月5日,记者来到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会元乡金花村机械化收获现场会看到,在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农机技术推广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2台4行和2台5行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大显身手”,向前来参观村民和省内外经销商近百人展示机械化收获成果。玉米地里,玉米联合收获机往返作业,一棵棵玉米秸秆瞬间被吞入收获机“腹”中粉碎后,吐回到田地上,而一棒棒带皮的甜玉米直接倒进收获机粮箱里。摘穗、粉碎、装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69岁村民张武斌见此操作连连称赞,“采用机械化收获,一亩地不到10分钟,省工省力又省时。”张武斌还从经济层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3亩地全部种植玉米,过去雇人掰苞米、割秸秆,一人一天工时费要200多元钱,还不算运输成本。租用这种玉米收获机,收获一亩地玉米只要100元,成本至少节省100元,而且成棒玉米直接送到农户家门口,还省去了农民处理秸秆的麻烦。对于种植大户,成本节省空间更加可观。玉米联合收获机“试验田”里显身手。(摄影:徐中元)据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农机技术推广部党支部书记、部长黄文忠介绍,现场展示的这两款4行和5行收获机,还有2行和3行4种机型,不仅适合平地操作,也适合山区丘陵地带操作,完全可以满足抚顺市玉米机械化收获要求。最重要的是,利用收获机可以粉碎秸秆直接还田覆盖,经过自然腐烂降解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现象发生,对全市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今年年初,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农机技术推广部技术团队多次到农机生产企业、乡村进行走访调研,选定会元乡金花村百亩田地为今年全市玉米机械收获“试验田”,并于4月初指导农户提前进行育苗、覆膜、种植,确保提前达到机械收获演示效果。同时,通过技术团队积极争取、推荐和协调等工作,使农机企业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了省农机鉴定站推广鉴定,列入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为农户降低了购买成本。黄文忠表示,今后他们还将把水稻、玉米、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技术、新农机推广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08/17